第三百四十四章 为君解忧(1/2)
康熙的脸色发青,摆在大腿边的右手紧握,手背上连青筋都条条可现。
双眼眯起,望着伏在前面的这些奴才,他心中怒火中烧,已到了即将暴走的边缘。
不过,多年的皇帝生涯,康熙还是按捺住了心头的愤怒,因为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件事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这些奴才表面说是要康熙尽快确定皇储,以固国本,可实际上康熙已从他们的举动中看到了其他危险。康熙判断,立皇储仅是这些人的试探,一旦自己让步,那么这些奴才一定会得寸进尺,接下来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这是八旗制度和皇权的抗衡,这些人妄图用祖制来制约自己的皇权,弄不好,只要康熙同意立储,那么接下来他们一定会再抛出更为过分的要求,比如说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就是俗称的八王议政,用此把皇权从他手中夺走。
这是康熙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这些年来,康熙不断往下五旗中掺沙子,更把郑亲王改成简亲王,礼亲王改为康亲王,肃亲王改为显亲王,就连安节郡王都曾从亲王降级为贝勒,随后在几年前才重授为郡王。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消弱这些****在八旗中的影响力,同时把自己的几个皇子入八旗各自担任统领等职,以控制下五旗中的一部分力量,从而把权利归于中枢。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等所有布局完成,那么大清皇帝的皇权就再也无人能抗衡,八旗也从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角色。但谁想到,如今多事之秋,在四年前江南闹了反贼,而这四年中这些反贼朝廷非但没有尽快平定,反而使得其越坐越大,直到如今更占据了半壁江山,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尤其是大明在南京死灰复燃,这更直接动摇了大清对于天下的统治。假如康熙能够轻易平定乱局,收复江南的话,以他的威望和地位,这些跳梁小丑是绝对不敢冒出来的。可现在却不同,不要说江南了,就连河南一地这仗也打了足足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没了江南财富和漕运支持,大清的力量已不断消弱,就像是一个在搏斗中受伤的巨人一般,不断流着血,从而变得越来越虚弱。
除此之外,康熙还犯了个大错,那就是开始不断重用满臣,一直以来,康熙执政的口号都是满汉一家,而在他执政的五十年中也做到了这点。朝中除了满臣外,汉臣的比例并不少,就连上书房中汉臣也有好几位,至于六部和地方上汉臣的比例就更高了。
对于汉臣的重用,巩固了大清对天下的控制,也使得汉人归心于大清,同样也平衡了朝廷中满汉分歧,更使康熙能利用汉臣来对抗满清贵族对于朝廷的影响力。
但自南方大变后,康熙出于对汉人的不信任,或者说他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汉人,之前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出于自己统治的目的而已。所以,大量提拔满臣,或者给予满清贵族更大的权利,这是康熙这两年所做的。可恰恰因为他这样的所为,也导致了满期贵族在朝堂上的权利日盛。
这种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如今康熙就尝到了这个后果。这些满清贵族为了一己私利,对于皇权已没了敬畏,试图想从康熙手中夺回他们本来的特权,从而才导致今天的事发生。
默然不语的康熙看着这些看似忠心耿耿,却别有用心的奴才们,久久未能开口,而在这时,上书房大臣马齐先站了出来,严厉训斥庄亲王博果铎等人的举动,这使康熙在愤怒之余稍稍松了口气。
“马相此言为何?”庄亲王博果铎故作不解道:“皇上自废太子后,曾向朝中提议推举太子,当时马相不也支持尽早再立储君的么?如何今日反而持反对意见?难道马相觉得国家无储是件好事?”
马齐和康熙一样也看出了这些人的目的,作为朝中大臣他当然愿意尽快立储,毕竟如庄亲王博果铎所说那样,他本就是同意立储的,而且为了这事还被康熙夺去职务在家闭门思过了好些日子。
但是,马齐的出发点和庄亲王博果铎等人不同,他是作为朝中大臣为国考虑,而不是像他们现在打着另外的算盘。当即马齐就反驳道:“庄王爷,何时立太子,如何立,立谁,这当然由皇上决断,作为臣子,庄王爷如此所为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安节郡王华圯年纪最轻,作为郡王他在朝中并不实职,仅仅只有一个御前大臣的差事。而且,他在几个****中混的是最不如意的,一向不为康熙所喜,如历史不变,等雍正上台,他这个郡王就做到头了,到时候不仅被夺了爵,就连其嗣都被皇家另行指定,从而彻底失去了家族的
双眼眯起,望着伏在前面的这些奴才,他心中怒火中烧,已到了即将暴走的边缘。
不过,多年的皇帝生涯,康熙还是按捺住了心头的愤怒,因为他敏锐地感觉到这件事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这些奴才表面说是要康熙尽快确定皇储,以固国本,可实际上康熙已从他们的举动中看到了其他危险。康熙判断,立皇储仅是这些人的试探,一旦自己让步,那么这些奴才一定会得寸进尺,接下来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
这是八旗制度和皇权的抗衡,这些人妄图用祖制来制约自己的皇权,弄不好,只要康熙同意立储,那么接下来他们一定会再抛出更为过分的要求,比如说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就是俗称的八王议政,用此把皇权从他手中夺走。
这是康熙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的,这些年来,康熙不断往下五旗中掺沙子,更把郑亲王改成简亲王,礼亲王改为康亲王,肃亲王改为显亲王,就连安节郡王都曾从亲王降级为贝勒,随后在几年前才重授为郡王。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消弱这些****在八旗中的影响力,同时把自己的几个皇子入八旗各自担任统领等职,以控制下五旗中的一部分力量,从而把权利归于中枢。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等所有布局完成,那么大清皇帝的皇权就再也无人能抗衡,八旗也从而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角色。但谁想到,如今多事之秋,在四年前江南闹了反贼,而这四年中这些反贼朝廷非但没有尽快平定,反而使得其越坐越大,直到如今更占据了半壁江山,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尤其是大明在南京死灰复燃,这更直接动摇了大清对于天下的统治。假如康熙能够轻易平定乱局,收复江南的话,以他的威望和地位,这些跳梁小丑是绝对不敢冒出来的。可现在却不同,不要说江南了,就连河南一地这仗也打了足足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没了江南财富和漕运支持,大清的力量已不断消弱,就像是一个在搏斗中受伤的巨人一般,不断流着血,从而变得越来越虚弱。
除此之外,康熙还犯了个大错,那就是开始不断重用满臣,一直以来,康熙执政的口号都是满汉一家,而在他执政的五十年中也做到了这点。朝中除了满臣外,汉臣的比例并不少,就连上书房中汉臣也有好几位,至于六部和地方上汉臣的比例就更高了。
对于汉臣的重用,巩固了大清对天下的控制,也使得汉人归心于大清,同样也平衡了朝廷中满汉分歧,更使康熙能利用汉臣来对抗满清贵族对于朝廷的影响力。
但自南方大变后,康熙出于对汉人的不信任,或者说他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汉人,之前所做的一切仅仅只是出于自己统治的目的而已。所以,大量提拔满臣,或者给予满清贵族更大的权利,这是康熙这两年所做的。可恰恰因为他这样的所为,也导致了满期贵族在朝堂上的权利日盛。
这种做法,是一把双刃剑,如今康熙就尝到了这个后果。这些满清贵族为了一己私利,对于皇权已没了敬畏,试图想从康熙手中夺回他们本来的特权,从而才导致今天的事发生。
默然不语的康熙看着这些看似忠心耿耿,却别有用心的奴才们,久久未能开口,而在这时,上书房大臣马齐先站了出来,严厉训斥庄亲王博果铎等人的举动,这使康熙在愤怒之余稍稍松了口气。
“马相此言为何?”庄亲王博果铎故作不解道:“皇上自废太子后,曾向朝中提议推举太子,当时马相不也支持尽早再立储君的么?如何今日反而持反对意见?难道马相觉得国家无储是件好事?”
马齐和康熙一样也看出了这些人的目的,作为朝中大臣他当然愿意尽快立储,毕竟如庄亲王博果铎所说那样,他本就是同意立储的,而且为了这事还被康熙夺去职务在家闭门思过了好些日子。
但是,马齐的出发点和庄亲王博果铎等人不同,他是作为朝中大臣为国考虑,而不是像他们现在打着另外的算盘。当即马齐就反驳道:“庄王爷,何时立太子,如何立,立谁,这当然由皇上决断,作为臣子,庄王爷如此所为恐怕不妥吧?”
“有何不妥?”安节郡王华圯年纪最轻,作为郡王他在朝中并不实职,仅仅只有一个御前大臣的差事。而且,他在几个****中混的是最不如意的,一向不为康熙所喜,如历史不变,等雍正上台,他这个郡王就做到头了,到时候不仅被夺了爵,就连其嗣都被皇家另行指定,从而彻底失去了家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