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九章 策略(1/3)
朱怡成同大家一起笑了几声,和颜悦色地勉励了几句陈五显,接着把目光投向史贻直。
“军机处这边对于今年的战备准备如何了?”
史贻直当即做了简单汇报,在场所有人都仔细听着。作为如今的首席军机,史贻直身上的担子不轻,尤其是今年大明还要继续打仗,而且不是小仗。
海外就暂且不说了,仅仅说本土,辽东、西南、西北这三地是重中之重。
眼下岳钟琪主攻西南,马功成坐镇山西,至于辽东由董大山负责。这三处大明有两处今年是必须拿下的,那就是西南和辽东两地,这也是朱怡成在不久前做出的决定。
大明现在军力强盛,从这点而言自然是远超满清的。可是打仗不仅仅只是依靠兵力多寡又或者谁厉害就能赢,兵书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普通的小战役暂且不说,凡是大仗除了兵员、素质、指挥官的能力这些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后勤。
再强大的军队,在没有充裕的后勤保障之下也发挥不出作用。就像是历史上二战时期的三德子,前期横扫天下势不可挡,可到中后期时却节节败退,显露疲势,从而最终失败。
其实那是因为士兵素质和兵力原因么?当然这原因也不是没有,可实际上真正造成这个因素的除了三德子二线作战外,就是资源的贫乏导致后勤崩溃,从而无法再像战争初期那样满足战场需求。
举个简单例子,就算在二战后期,三德子的军队依旧勇猛无比,打得盟军叫苦不迭,可因为机械部队严重缺乏油料,几百上千辆坦克根本无法支持一场战争的持续,在耗尽油料的情况下,无奈只能把这些完好无损的战争机器抛弃在战场上,从而导致不败而败的结果。
其实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处在战争——和平——战争的循环状态,每一个文明都是在不断战争中洗礼并成长起来的。
后世曾经有学者说,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文明,这纯粹就是扯蛋!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部落,经过不断战争和征服,这才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稚型。
在此基础上,中华文明不断扩展,由此为中心向四方发展,经历数千年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所以,但凡知道些历史的人都能知道,中华文明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在战争和征服过程中不断壮大的战争史。而在历朝历代的历史中,关于战争的描述也是数不胜数。所谓的爱好和平,那只是宣传而已,如果没有先辈的征战,恐怕这世界上中华文明就如同其他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的文明一般彻底覆灭了。
要支持朱怡成的战略目标,大明需要调动的不仅是军力,还有要支持和满足战争的无数准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怡成把这件事交给了史贻直负责,同时授权他可以以首席军机大臣的职位调动一切相关职权。
这也是史贻直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后第一次负责如此重要的事,自然是极为上心的,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忙于此事,甚至亲力亲为,所以当朱怡成询问起后自然是对答如流。
听完了史贻直的回答,朱怡成表示还算满意,同时依旧叮嘱他战事为重,一切必须要以满足战争需求为第一。
“如今是二月十五,按计划最迟四月中旬出兵关外,所以留给你们的时间只有两个月而已,时间紧迫,诸位不要大意。”
朱怡成话音刚落,众人连忙施礼应声,随后陆续告退。
众人离开,董大山却被朱怡成留了下来,朱怡成招呼着董大山坐下,小江子端来两杯茶放下后离开,端起茶喝了一口,朱怡成这才笑问董大山对于辽东战事的看法。
董大山简单说了说,无非就是他刚前讲过的那些话,不过当他见朱怡成微微皱起眉头,心里就明白朱怡成应该是看出了自己心里还有所顾虑,想到这他也不再隐瞒,把自己之前未讲的那些也和盘托出。
认真听完董大山的话,朱怡成沉思片刻这才点了点头:“你所虑是有道理的,其实朕心里也是如此。以我大明军力,再加你领兵,要恢复辽东故土应该不是难事,可要彻底解决辽东满清,甚至继续向北推进的话恐怕力有不及啊!”
“皇爷圣明,臣也是这等想的。”董大山之所以前面话只说一半,他是担心给朱怡成制订的辽东战略泼一盆冷水,要知道朱怡成对辽东的重视是众人皆知的,而且也谋划了许久。
“军机处这边对于今年的战备准备如何了?”
史贻直当即做了简单汇报,在场所有人都仔细听着。作为如今的首席军机,史贻直身上的担子不轻,尤其是今年大明还要继续打仗,而且不是小仗。
海外就暂且不说了,仅仅说本土,辽东、西南、西北这三地是重中之重。
眼下岳钟琪主攻西南,马功成坐镇山西,至于辽东由董大山负责。这三处大明有两处今年是必须拿下的,那就是西南和辽东两地,这也是朱怡成在不久前做出的决定。
大明现在军力强盛,从这点而言自然是远超满清的。可是打仗不仅仅只是依靠兵力多寡又或者谁厉害就能赢,兵书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普通的小战役暂且不说,凡是大仗除了兵员、素质、指挥官的能力这些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后勤。
再强大的军队,在没有充裕的后勤保障之下也发挥不出作用。就像是历史上二战时期的三德子,前期横扫天下势不可挡,可到中后期时却节节败退,显露疲势,从而最终失败。
其实那是因为士兵素质和兵力原因么?当然这原因也不是没有,可实际上真正造成这个因素的除了三德子二线作战外,就是资源的贫乏导致后勤崩溃,从而无法再像战争初期那样满足战场需求。
举个简单例子,就算在二战后期,三德子的军队依旧勇猛无比,打得盟军叫苦不迭,可因为机械部队严重缺乏油料,几百上千辆坦克根本无法支持一场战争的持续,在耗尽油料的情况下,无奈只能把这些完好无损的战争机器抛弃在战场上,从而导致不败而败的结果。
其实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都处在战争——和平——战争的循环状态,每一个文明都是在不断战争中洗礼并成长起来的。
后世曾经有学者说,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文明,这纯粹就是扯蛋!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部落,经过不断战争和征服,这才发展壮大起来,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稚型。
在此基础上,中华文明不断扩展,由此为中心向四方发展,经历数千年才有了如今的模样。
所以,但凡知道些历史的人都能知道,中华文明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在战争和征服过程中不断壮大的战争史。而在历朝历代的历史中,关于战争的描述也是数不胜数。所谓的爱好和平,那只是宣传而已,如果没有先辈的征战,恐怕这世界上中华文明就如同其他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的文明一般彻底覆灭了。
要支持朱怡成的战略目标,大明需要调动的不仅是军力,还有要支持和满足战争的无数准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怡成把这件事交给了史贻直负责,同时授权他可以以首席军机大臣的职位调动一切相关职权。
这也是史贻直担任首席军机大臣后第一次负责如此重要的事,自然是极为上心的,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忙于此事,甚至亲力亲为,所以当朱怡成询问起后自然是对答如流。
听完了史贻直的回答,朱怡成表示还算满意,同时依旧叮嘱他战事为重,一切必须要以满足战争需求为第一。
“如今是二月十五,按计划最迟四月中旬出兵关外,所以留给你们的时间只有两个月而已,时间紧迫,诸位不要大意。”
朱怡成话音刚落,众人连忙施礼应声,随后陆续告退。
众人离开,董大山却被朱怡成留了下来,朱怡成招呼着董大山坐下,小江子端来两杯茶放下后离开,端起茶喝了一口,朱怡成这才笑问董大山对于辽东战事的看法。
董大山简单说了说,无非就是他刚前讲过的那些话,不过当他见朱怡成微微皱起眉头,心里就明白朱怡成应该是看出了自己心里还有所顾虑,想到这他也不再隐瞒,把自己之前未讲的那些也和盘托出。
认真听完董大山的话,朱怡成沉思片刻这才点了点头:“你所虑是有道理的,其实朕心里也是如此。以我大明军力,再加你领兵,要恢复辽东故土应该不是难事,可要彻底解决辽东满清,甚至继续向北推进的话恐怕力有不及啊!”
“皇爷圣明,臣也是这等想的。”董大山之所以前面话只说一半,他是担心给朱怡成制订的辽东战略泼一盆冷水,要知道朱怡成对辽东的重视是众人皆知的,而且也谋划了许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