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建设兵团(2/2)
同本土一样成为真正的领土,还是自古以来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年大明一直鼓励民间多生儿育女,换句话来说,就是朝廷支持老百姓多养多生,生的越多越好。
为了推行这个政策,朝廷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措施,其中包括对人口出生的政府奖励和免税等等,此外对于儿童的教育方面,朝廷也不遗余力地推行。同时针对民间如溺婴这些恶习进行严厉打击,以保证人口基础的不断增长。
这些政策这几年实施下来效果显著,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口出生率统计无法和后世的统计手段那么精确,但从黄册的数字增长来看是极为喜人的。可惜的是,一个孩子要从娃娃长大成人其中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人口数额的真正爆发还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就是这个道理。
朱怡成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而摆在他面前的西域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为此,他决定在河西走廊到镇远城这片区域进行“屯田”,这一来可以解决退役军人的就近安置,二来也可以保持对西域的军力压制,三来减少从内陆向西域移民的压力,至于第四点就是减轻西域的后勤压力。
屯田制,这在中国古就有之,当年三国时期曹操就是靠着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从而使得魏国最终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之后的各朝也都有屯田制事实,就算在前明时期也是如此,不过朱元璋直接设置军户制以替代屯田制,但其核心是一致的。
现在,军户制度已经被朱怡成给取消了,可是屯田制还是可以拿出来一用的。当然了,朱怡成为了避免军户制的死灰复燃,决定不再用“屯田制”来进行称呼,而是采用后世的另一种称呼——建设兵团。
这几天,朱怡成在琢磨西域建设兵团的编制和细节,他准备以退役的三万士兵(军官)再加其家人组成十万人的一支建设兵团。
这支建设兵团采取后世的行政结构和管理模式,以预备役的方式存在,半农半民甚至半工,在西域驻扎下来,对当地展开一系列的“建设”。
在世人眼力,西域地广人稀,并没什么出产。可实际上并非如此,西域不仅能产牛产马适应养殖,同样可以耕作。此外,西域的光照时间长,对于一些农作物尤其合适,比如棉花等作物。
再加上西域同样有着丰富的地下矿产,这些都是西域的资源所在,如这个建设兵团能够顺利运行起来,不仅能够让大明在西域稳稳扎根,更能解决西域目前极大的后勤压力,使得包括军粮在内的一些物资自给自足。
除去这些,在其他方面西域还能反哺中原,促进西域地方开发,这对于大明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未完待续)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些年大明一直鼓励民间多生儿育女,换句话来说,就是朝廷支持老百姓多养多生,生的越多越好。
为了推行这个政策,朝廷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措施,其中包括对人口出生的政府奖励和免税等等,此外对于儿童的教育方面,朝廷也不遗余力地推行。同时针对民间如溺婴这些恶习进行严厉打击,以保证人口基础的不断增长。
这些政策这几年实施下来效果显著,虽然这个时代的人口出生率统计无法和后世的统计手段那么精确,但从黄册的数字增长来看是极为喜人的。可惜的是,一个孩子要从娃娃长大成人其中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人口数额的真正爆发还需要几十年的积累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就是这个道理。
朱怡成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而摆在他面前的西域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为此,他决定在河西走廊到镇远城这片区域进行“屯田”,这一来可以解决退役军人的就近安置,二来也可以保持对西域的军力压制,三来减少从内陆向西域移民的压力,至于第四点就是减轻西域的后勤压力。
屯田制,这在中国古就有之,当年三国时期曹操就是靠着屯田制解决了军粮问题,从而使得魏国最终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之后的各朝也都有屯田制事实,就算在前明时期也是如此,不过朱元璋直接设置军户制以替代屯田制,但其核心是一致的。
现在,军户制度已经被朱怡成给取消了,可是屯田制还是可以拿出来一用的。当然了,朱怡成为了避免军户制的死灰复燃,决定不再用“屯田制”来进行称呼,而是采用后世的另一种称呼——建设兵团。
这几天,朱怡成在琢磨西域建设兵团的编制和细节,他准备以退役的三万士兵(军官)再加其家人组成十万人的一支建设兵团。
这支建设兵团采取后世的行政结构和管理模式,以预备役的方式存在,半农半民甚至半工,在西域驻扎下来,对当地展开一系列的“建设”。
在世人眼力,西域地广人稀,并没什么出产。可实际上并非如此,西域不仅能产牛产马适应养殖,同样可以耕作。此外,西域的光照时间长,对于一些农作物尤其合适,比如棉花等作物。
再加上西域同样有着丰富的地下矿产,这些都是西域的资源所在,如这个建设兵团能够顺利运行起来,不仅能够让大明在西域稳稳扎根,更能解决西域目前极大的后勤压力,使得包括军粮在内的一些物资自给自足。
除去这些,在其他方面西域还能反哺中原,促进西域地方开发,这对于大明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