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2)
“骆宾王都知道吧,语文课上没少背他的诗吧,初唐四杰之一。但是徐敬业这个造反没能造成功,骆宾王就跟着徐敬业一块死了。”
“平乱之后武则天打算还政于李旦,李旦没敢同意,武则天就继续临朝称制。要不说李旦比李显有点眼力见呢,眼看着武则天的势力一日大过一日,李旦麻溜的就请武则天登基即位,还说自己愿意改姓武。”
“在李旦和武则天搞政权交接的时候,李显在房州战战兢兢,生怕武则天哪天想起他来了把他给弄死。”
“从武则天32岁为后到67岁称帝,历经35年的波折和筹谋,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她就曾在洛阳设置铜匦,就类似我们现在的举报信箱。这个举动可以说是非常超前了,算得上是我国史上最早的上访制度。”
“打小报告的人多了,大臣们就忧心忡忡了,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把柄被别人握在手里,不过这个制度对平民来说是没什么风险的。武则天下令,检举人检举之事无论是否成立,都不会因检举获罪。”
“但这个制度也不全是好处,像是来俊臣、王弘义这种奸佞,就趁机钻了空子做官,手上的权利还不小。他们甚至专门开发了一套诬陷别人的法则。看谁不顺眼就搞连坐,一杀就是好几族。”
“当一个人每天提心吊胆的担忧自己会不会落到酷吏手里因此丧命甚至累及家人,哪里还顾得上管别的事?而且一味地纵容举报风气疯涨的下场就是像来俊臣这样试图钻空子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这毕竟也是刚刚创立的制度,有瑕疵也很正常。”
“武则天即位后,还搞了一个试官制度,虽然这会有隋朝留下来的科举制度,但是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科举制度也并没有完全发展好,用是能用,但是漏洞也不少。像是科举里面的殿试,就是武则天创立的,武举也是武则天初始的。”
“试官制度放在当时也算是比较超前的一件事了。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官吏,你只要想当官,你就可以去推荐自己。然后你就可以当官了,在当官的过程中证明你自己,你就可以接着当,但是你要是当得不好,那就只能请你回家去了。”
“除了开发上访、试官、新增科举制度以外,军事上武则天也有她自己的理解,在没人同意的情况下,她直接在安西四镇增兵三万。直到唐玄宗时期,安西都没再出过岔子。”
“而且武则天还很善于纳谏,这点他和李世民很像,我们常说李世民也善于纳谏,魏征更是出了名的谏臣,魏征指着李世民的鼻子骂,李世民都不生气,武则天也是如此。即便提出建议的臣民言语之间有所冒犯,武则天也不会治罪于人。”
“这使得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十分清明,除此之外,武则天对贪官污吏也是一概不做忍让。虽然像是铜匦举报、自荐试官等方式选出来的官员里面有水分,但是贪官污吏一旦被发现,那肯定是严惩不贷的,为官清正的往往更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武则天在位期间,人口也是一直稳定增长,社会经济啊、发展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武周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那个时代,武则天堪称是一个奇迹。很多人说她皇帝当得不好,但在我眼里就算武则天不是最拔尖的那一批,也算是比较靠前的。”
“武则天如果真的做的不好,那她也没机会为开元盛世奠定局面。世人对武则天的成见,往往来自她的性别。”
言羽阳说完这段之后。
李治回复李世民的消息也到了。
【唐高宗】李治:父皇,可能事情就是帝师说得这样吧。
【唐太宗】李世民:什么叫可能?
李治:……
父皇,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现在还没死。
所以之后的事我也不知道啊!
李世民也意识到了自己问得有点不妥,又给李治去了一条消息。
【唐太宗】李世民:行了,没你事了,玩去吧你。
李治:……
好的父皇。
“刚刚说到武则天晚年病重被宰相被逼退位,因为在退位之前
“平乱之后武则天打算还政于李旦,李旦没敢同意,武则天就继续临朝称制。要不说李旦比李显有点眼力见呢,眼看着武则天的势力一日大过一日,李旦麻溜的就请武则天登基即位,还说自己愿意改姓武。”
“在李旦和武则天搞政权交接的时候,李显在房州战战兢兢,生怕武则天哪天想起他来了把他给弄死。”
“从武则天32岁为后到67岁称帝,历经35年的波折和筹谋,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武则天登基之前,她就曾在洛阳设置铜匦,就类似我们现在的举报信箱。这个举动可以说是非常超前了,算得上是我国史上最早的上访制度。”
“打小报告的人多了,大臣们就忧心忡忡了,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把柄被别人握在手里,不过这个制度对平民来说是没什么风险的。武则天下令,检举人检举之事无论是否成立,都不会因检举获罪。”
“但这个制度也不全是好处,像是来俊臣、王弘义这种奸佞,就趁机钻了空子做官,手上的权利还不小。他们甚至专门开发了一套诬陷别人的法则。看谁不顺眼就搞连坐,一杀就是好几族。”
“当一个人每天提心吊胆的担忧自己会不会落到酷吏手里因此丧命甚至累及家人,哪里还顾得上管别的事?而且一味地纵容举报风气疯涨的下场就是像来俊臣这样试图钻空子的人越来越多。不过这毕竟也是刚刚创立的制度,有瑕疵也很正常。”
“武则天即位后,还搞了一个试官制度,虽然这会有隋朝留下来的科举制度,但是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科举制度也并没有完全发展好,用是能用,但是漏洞也不少。像是科举里面的殿试,就是武则天创立的,武举也是武则天初始的。”
“试官制度放在当时也算是比较超前的一件事了。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官吏,你只要想当官,你就可以去推荐自己。然后你就可以当官了,在当官的过程中证明你自己,你就可以接着当,但是你要是当得不好,那就只能请你回家去了。”
“除了开发上访、试官、新增科举制度以外,军事上武则天也有她自己的理解,在没人同意的情况下,她直接在安西四镇增兵三万。直到唐玄宗时期,安西都没再出过岔子。”
“而且武则天还很善于纳谏,这点他和李世民很像,我们常说李世民也善于纳谏,魏征更是出了名的谏臣,魏征指着李世民的鼻子骂,李世民都不生气,武则天也是如此。即便提出建议的臣民言语之间有所冒犯,武则天也不会治罪于人。”
“这使得武则天在位期间,政治十分清明,除此之外,武则天对贪官污吏也是一概不做忍让。虽然像是铜匦举报、自荐试官等方式选出来的官员里面有水分,但是贪官污吏一旦被发现,那肯定是严惩不贷的,为官清正的往往更能得到武则天的赏识。”
“武则天在位期间,人口也是一直稳定增长,社会经济啊、发展啊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武周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那个时代,武则天堪称是一个奇迹。很多人说她皇帝当得不好,但在我眼里就算武则天不是最拔尖的那一批,也算是比较靠前的。”
“武则天如果真的做的不好,那她也没机会为开元盛世奠定局面。世人对武则天的成见,往往来自她的性别。”
言羽阳说完这段之后。
李治回复李世民的消息也到了。
【唐高宗】李治:父皇,可能事情就是帝师说得这样吧。
【唐太宗】李世民:什么叫可能?
李治:……
父皇,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我现在还没死。
所以之后的事我也不知道啊!
李世民也意识到了自己问得有点不妥,又给李治去了一条消息。
【唐太宗】李世民:行了,没你事了,玩去吧你。
李治:……
好的父皇。
“刚刚说到武则天晚年病重被宰相被逼退位,因为在退位之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