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攻的种田科举路 第187节(3/4)
内城。
街道上人流涌动,做买卖的,闲逛的,吃早食的,烟火气满满,脚下的路面全是由青砖铺就而成,还用糯米灰浆混杂着灰泥将青砖缝也填满了,很是平坦,走着的感觉和踩在现代的水泥路面上也无甚区别,甚至因为是青砖,上面有着点点粗糙的纹路,脚落上去更不容易打滑。
谢景行之前一直忙碌着红衣大炮的事情,没太注意京城百姓的生活,现在这么混在人群中,才发现京城百姓过得很是安乐闲适。
见着的每个人面上几乎都带着笑,似乎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传说中泰安帝很是懦弱无用,可在太后和何怀仁的咄咄逼人下,除了边境,大炎朝其他地方,尤其是京城的百姓,日子过得还算顺遂,且并没有听见太多对泰安帝的怨言。
这么看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泰安帝居然将大炎朝的政治治理得还算不错。
转念一下,长公主可是泰安帝的人,想来长公主能一步步走到与何怀仁和太后比肩的地步,这后面绝对离不开泰安帝的支持。
又穿过一条十字路口,谢景行离着会馆大街便只隔着他们脚下的这一条街了,这条街上主要都是些书肆和茶社,由于离着会馆大街近,就在会馆大街隔壁,来参加会试的举子,只要住在会馆大街,时常都会来这条街购买书籍,亦或是在那些大方心善的书肆中免费翻看阅读书籍,若是想歇脚,也可随便选一间茶楼,听着茶楼中的读书人谈诗论文。
与谢景行还住在会馆大街时不同,那段时间他坐在马车中数次经过这条街,可那时会馆大街里的举人数量太少,此条街上书肆中可以说是门可罗雀。
可现在却不一样,每间书肆中都有着不少身着不同举子衫的举人们,茶社中也是高朋满座,喧闹声不绝于耳。
看来在谢景行闭关读书的时候,来参加会试的不少举子已经到了京城。
就是不知道安平省的举子们是否也已经上京了,谢景行心中想着,步子也快了些,带着元宝往会馆大街走去。
一路上来往的人可不少,有的似乎也是刚随商队一同过来,不少读书人身上都还背着行囊,在会馆大街上走走停停,似乎是在寻自己省份所在的会馆,倒是让宽敞的会馆大街上也显得有些拥挤。
若是同之前来回工部那样乘着马车进来,怕是还会被堵上片刻,只不过这次他们是靠双脚,自然很是顺利地到达了安平会馆。
熟悉的会馆大门出现在眼前时,谢景行不用问,也知道安平省的举子也已经上京了,应是才来不久。
不少人还背着行囊呢,马管事在不同的院子来回走动,指导着举子们搬棉被和清扫屋子。
马管事一个中年汉子,精神头还不错,忙碌中还稳着脾气,被举子们呼过来叫过去,也没露出厌烦之色,显得很有耐心。
不过,在他注意到谢景行站在会馆大门往里头望时,就直接抛下了在身边寻他解答疑惑的举子,三两步走了过来,“谢公子,今日怎么有空来会馆了?”
谢景行微笑打招呼,“马管事安好。”
马管事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安好,安好。”
谢景行在其他省的举人面前或许还不能刷脸,可安平省绝大多数举人,尤其是在今年八月份乡试考中举人,对谢景行那张脸可谓是记忆深刻。
谢景行走进安平会馆大门后,与马管事只说了三两句话,就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不下于十人将目光转了过来,与谢景行对上目光后,相互间交流了一个友好的笑容。
这些人中有些谢景行面熟,有些却是没什么印象的,不过在京城,大家同属于安平省的一员,都在异乡,相互之间自然心生亲近。
不过谢景行来此是有目的的,并没与其他人多交流,直接问马管事:“不知萧兄此时可在会馆?”
马管事听他问话,脸上表情一变,一拍额头,“看我这记性!”又急急对谢景行道:“谢公子且先等等。”
不等谢景行回应,便脚步匆匆去了他所在的管事室,不多一会儿,拿了一封信出来。
将信递给谢景行,马管事道:“今日一大早,安平省的举子们便由天下商行的商队送进了京城,有的曾来过安平会馆的举人熟悉路
街道上人流涌动,做买卖的,闲逛的,吃早食的,烟火气满满,脚下的路面全是由青砖铺就而成,还用糯米灰浆混杂着灰泥将青砖缝也填满了,很是平坦,走着的感觉和踩在现代的水泥路面上也无甚区别,甚至因为是青砖,上面有着点点粗糙的纹路,脚落上去更不容易打滑。
谢景行之前一直忙碌着红衣大炮的事情,没太注意京城百姓的生活,现在这么混在人群中,才发现京城百姓过得很是安乐闲适。
见着的每个人面上几乎都带着笑,似乎生活中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传说中泰安帝很是懦弱无用,可在太后和何怀仁的咄咄逼人下,除了边境,大炎朝其他地方,尤其是京城的百姓,日子过得还算顺遂,且并没有听见太多对泰安帝的怨言。
这么看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泰安帝居然将大炎朝的政治治理得还算不错。
转念一下,长公主可是泰安帝的人,想来长公主能一步步走到与何怀仁和太后比肩的地步,这后面绝对离不开泰安帝的支持。
又穿过一条十字路口,谢景行离着会馆大街便只隔着他们脚下的这一条街了,这条街上主要都是些书肆和茶社,由于离着会馆大街近,就在会馆大街隔壁,来参加会试的举子,只要住在会馆大街,时常都会来这条街购买书籍,亦或是在那些大方心善的书肆中免费翻看阅读书籍,若是想歇脚,也可随便选一间茶楼,听着茶楼中的读书人谈诗论文。
与谢景行还住在会馆大街时不同,那段时间他坐在马车中数次经过这条街,可那时会馆大街里的举人数量太少,此条街上书肆中可以说是门可罗雀。
可现在却不一样,每间书肆中都有着不少身着不同举子衫的举人们,茶社中也是高朋满座,喧闹声不绝于耳。
看来在谢景行闭关读书的时候,来参加会试的不少举子已经到了京城。
就是不知道安平省的举子们是否也已经上京了,谢景行心中想着,步子也快了些,带着元宝往会馆大街走去。
一路上来往的人可不少,有的似乎也是刚随商队一同过来,不少读书人身上都还背着行囊,在会馆大街上走走停停,似乎是在寻自己省份所在的会馆,倒是让宽敞的会馆大街上也显得有些拥挤。
若是同之前来回工部那样乘着马车进来,怕是还会被堵上片刻,只不过这次他们是靠双脚,自然很是顺利地到达了安平会馆。
熟悉的会馆大门出现在眼前时,谢景行不用问,也知道安平省的举子也已经上京了,应是才来不久。
不少人还背着行囊呢,马管事在不同的院子来回走动,指导着举子们搬棉被和清扫屋子。
马管事一个中年汉子,精神头还不错,忙碌中还稳着脾气,被举子们呼过来叫过去,也没露出厌烦之色,显得很有耐心。
不过,在他注意到谢景行站在会馆大门往里头望时,就直接抛下了在身边寻他解答疑惑的举子,三两步走了过来,“谢公子,今日怎么有空来会馆了?”
谢景行微笑打招呼,“马管事安好。”
马管事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安好,安好。”
谢景行在其他省的举人面前或许还不能刷脸,可安平省绝大多数举人,尤其是在今年八月份乡试考中举人,对谢景行那张脸可谓是记忆深刻。
谢景行走进安平会馆大门后,与马管事只说了三两句话,就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不下于十人将目光转了过来,与谢景行对上目光后,相互间交流了一个友好的笑容。
这些人中有些谢景行面熟,有些却是没什么印象的,不过在京城,大家同属于安平省的一员,都在异乡,相互之间自然心生亲近。
不过谢景行来此是有目的的,并没与其他人多交流,直接问马管事:“不知萧兄此时可在会馆?”
马管事听他问话,脸上表情一变,一拍额头,“看我这记性!”又急急对谢景行道:“谢公子且先等等。”
不等谢景行回应,便脚步匆匆去了他所在的管事室,不多一会儿,拿了一封信出来。
将信递给谢景行,马管事道:“今日一大早,安平省的举子们便由天下商行的商队送进了京城,有的曾来过安平会馆的举人熟悉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