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顺的不行 第154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运上引导。

      骞珪一看李昀的神情就明白了他的想法,当下也不再开口。

      他觉得主公这样挺好,万般气运都依托于人。听说徐侑十分看重运道一说,如今更是网罗天下命理之人为他聚运。这些也不过小道罢了,纵然得一时风云,终究不长久。

      李昀不在意,却不代表别人不在意。

      崔定几个弟子康龄、阮伶等人刚好因为过年,特意从赴任之地赶回来述职,顺道也来看望崔定。

      谁知道刚好见到天有异象,几人直接着急忙慌就从家里往外跑。一些仆从连马车都来不及给他们准备,他们几个翻身上马就走。

      康龄到时就看到老师门外已经有了不少马蹄印子,自然就知道有人比他先到了。

      崔府的门房肯定认识崔定的几个弟子,当时就给他们开了门,还笑道:“大人也来了,崔公里面等着呢。”

      康龄给了门房一个小红包,随后也顾不得听吉祥话,直接冲去了崔定的书房。

      “老师。”

      崔定年纪大了,室内用上了好几个火盆,他身上还是裹着厚厚的皮毛衣物。康龄跟几个同门师兄弟对视一眼,眼神又掠过崔定身上的穿着。

      这大氅是用最好的毛皮做的,每年到了冬天,主公都会专门让制衣局精心缝制十来件,专门送给德高望重也到了一定年龄的年长者。

      如崔定、崔定老妻、赵越老娘等人,年年都有人送去。东西自然是好的,可更难得的是主公这份心。

      康龄心中感叹。

      虽然他老师一开始就不知为何对主公十分客气,甚至有些谦卑,可不愿得罪的客气跟如今一心为了李氏事业鞠躬尽瘁死还是不同的。

      这些年来,康龄也算是见到了他老师的变化。

      原先他老师经历磨难,对梁朝还是不愿说不好听的话,偶尔听到梁国皇帝遭遇,还是要跟郑公一样,偶尔长叹一声。

      现在也是不议梁皇好坏,可听到原本只说回家探亲的王荣却写来一封书信,说他在家受到扬州州牧魏收的几次拜访,因感念魏收的知遇之恩,便出仕扬州了。

      他老师当时看完信,虽没做出扔信之类的不悦之举,却还是面色一沉,显然对弟子不效忠李氏感到不满。

      康龄就知道他老师想法已经变了。

      原先他老师可是很尊重他们,不管是入仕何处,都会尽力为他们谋划,可如今却带了很浓重的个人情感。

      主公是真会收买人心啊。

      康龄这点真的很佩服主公,连范旭这种一看就信奉明哲保身随时跑路的人,都早已经把家眷都接到了凉州,也算是彻底绑死了李氏。

      可一想到他几天赶路回到凉州述职,到家后没多久就有人从来了几盒牢丸,说这是主公特意让他送来。这牢丸只等热水里面一滚热腾腾喝上一碗,保管康龄驱寒生热。另外还送来了戏票,康龄难得归家,说是等新年后,全家刚好去看看戏,放松放松。

      这几年李昀一直很关注乡民发展,所以一直让各县时不时组织一些戏曲团到乡、县演出。

      这最大的戏曲团还是李昀让布昭等人开办的,就跟新闻部一样。也允许私人开办,却需要经过审核。

      戏曲团并不只是唱戏,还有一些简陋的‘小品’段子什么的,不少乡民粗鄙,你唱的高深莫测了,他又听不懂。还不如直接演小品,也是一种舆论输出。

      过年这些天,凉州最大的戏曲楼—大笑曲楼那是一票难求,大家都来看个热闹么。

      依照康龄的职位,这牢丸不是吃不起,这难求的票加钱也不是买不到。

      可是意义不同。

      他才到家没多久,主公就差人送来了。康龄多少感到心中慰藉,也终于明白君臣相宜是一件多么大的幸事。

      康龄脑中思绪万千,面上却立即向软榻上的老师行礼道:“伯伦见过老师。”

      “坐。”

      康龄小心挺直后背坐于位置上,可他心绪还有些耐不住的激动。看众人不说话,忍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