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皇位的诱惑(1/2)
这一次的事件,发生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主要经过就是大宦官刘季述囚禁了唐昭宗,然后找朱温商量,让朱温做皇帝,他混个开国元勋之类的,这是朱温第一次距离皇位这么近,可以说触手可得。
这整件事情里面,主要涉及到这么几个人,第一个就是当时的宰相崔胤,第二个是刘季述,第三个就是朱温的谋士李振。
按照我们的习惯,在正式开始讲述这件事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些主角。
首先是崔胤,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在仕途的道路上还是比较顺利的,考中了进士之后很快就分配了工作,在河中跟着王重荣干。
而崔胤这个人,虽然是个读书人,长得也是十分的老持稳重,但是心眼很多,很狡诈,处事圆滑善于逢迎阿谀。再加上一点腹黑,所以这样的人,在唐末公务员队伍里也是很容易混好的。
做官时间不长,崔胤就做上了大唐的平章事,这就是宰相相当于现在的*****了,位极人臣,开始辅助治理大唐的”万里江山”。
不过虽然他当上了的宰相,但是很快又因为朝堂之争和藩镇插手,被罢免了。但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崔胤的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再次成了为宰相。
就这样,前前后后一共四次,崔胤四次被拜为宰相,三次被罢免,但是中间的间隔并不长。有一次被贬出了长安,刚刚走出去没多远,皇帝就派人追了过来,然后再次成了宰相!
所以那个时候崔胤有个外号被称为崔四人,意思就是这个人四次拜相。当时长安有句民谚说:“天子出幸易,崔胤罢相难!”说的就是崔胤在相位上很坚挺。但是为什么罢不掉他的宰相呢?
其实我们应该都知道,在乱世,一切政治权利的根基绝大部分来自于武力。所以崔胤的身后一定有相适应的势力在支持。而这个力量就是中原的朱温。
当时的朱温在朝廷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代言人,这人就是崔胤,只要是朱温在外面干了什么事,那么崔胤必定要在朝廷里面为朱温好好的歌功颂德一番。而崔胤也是借助朱温的力量,保存他的权力,并且不断地扩大他的权力。两人之间算是一种相互利用相互依靠的关系。
崔胤在朝廷朱温的目的就是争权夺利,独霸朝纲,估计这是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大臣都想干的事,那一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有时候皇帝都在他下面的那种感觉,就算是想一下都让人神往不已。
而当时在朝中掌权的并不是只有他,还有一个比较庞大的宦官集团,而为了拥有更多的权力,崔胤必须干掉宦官,然后独揽大权。
于是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三月份,崔胤清洗掉了一部分宦官,这一个举动让宦官集团很警惕,开始慢慢的关注崔胤和唐昭宗。
而这件事也是我们后面要说的整件事的一个导火索或者说诱因。
刘季述,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小太监,然后通过不停地钻营和逢迎,开始在太监界崭露头角,这样的经历不算非常厉害。所以史书里面对于他发迹的描述比较少。但是就在崔胤准备和唐昭宗诛灭宦官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宦官头了,所以崔胤出招,他必须接招。
李振,朱温的谋士,祖上做过大官,刺史大将之类的祖上出了不少,而且这个人也继承了家族优秀的遗传基因,脑瓜好使,权谋机变比较在行。
但是和黄巢一样,能力都有,可是考不上进士。无奈之下只好进了军队,准备在乱世中混出一番名堂。
当时李振家已经没落了,一切只能靠他自己,而这个人的确是比较有能力。在军中立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功劳,很快就升官了,后来朝廷又考虑到他脑瓜好使就给他了一个县令让他做,可是还没到地方当地就发生了叛乱,无奈之下只好返回长安,半路上走到了汴州,见了朱温一面,然后两个人谈了一下,相互之间都觉得对方不错,朱温于是留下了李振,李振后来跟着朱温也是十分风光的。
在这一次的事件中,帮助朱温解决问题的就是李振。而关于李振更为详细的介绍我们后面还会涉及到,这里就不再详细说了。
介绍完了出场的主要人物,我们下面讲一下事件的经过。
上面已经说了,这一次的事件是因为崔胤和唐昭宗诛杀宦官引起的。一直以来,皇室逐渐衰弱,在皇宫内宦官把持着大权,这让唐昭宗很不舒服
这整件事情里面,主要涉及到这么几个人,第一个就是当时的宰相崔胤,第二个是刘季述,第三个就是朱温的谋士李振。
按照我们的习惯,在正式开始讲述这件事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些主角。
首先是崔胤,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字昌遐,在仕途的道路上还是比较顺利的,考中了进士之后很快就分配了工作,在河中跟着王重荣干。
而崔胤这个人,虽然是个读书人,长得也是十分的老持稳重,但是心眼很多,很狡诈,处事圆滑善于逢迎阿谀。再加上一点腹黑,所以这样的人,在唐末公务员队伍里也是很容易混好的。
做官时间不长,崔胤就做上了大唐的平章事,这就是宰相相当于现在的*****了,位极人臣,开始辅助治理大唐的”万里江山”。
不过虽然他当上了的宰相,但是很快又因为朝堂之争和藩镇插手,被罢免了。但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崔胤的能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再次成了为宰相。
就这样,前前后后一共四次,崔胤四次被拜为宰相,三次被罢免,但是中间的间隔并不长。有一次被贬出了长安,刚刚走出去没多远,皇帝就派人追了过来,然后再次成了宰相!
所以那个时候崔胤有个外号被称为崔四人,意思就是这个人四次拜相。当时长安有句民谚说:“天子出幸易,崔胤罢相难!”说的就是崔胤在相位上很坚挺。但是为什么罢不掉他的宰相呢?
其实我们应该都知道,在乱世,一切政治权利的根基绝大部分来自于武力。所以崔胤的身后一定有相适应的势力在支持。而这个力量就是中原的朱温。
当时的朱温在朝廷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代言人,这人就是崔胤,只要是朱温在外面干了什么事,那么崔胤必定要在朝廷里面为朱温好好的歌功颂德一番。而崔胤也是借助朱温的力量,保存他的权力,并且不断地扩大他的权力。两人之间算是一种相互利用相互依靠的关系。
崔胤在朝廷朱温的目的就是争权夺利,独霸朝纲,估计这是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大臣都想干的事,那一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有时候皇帝都在他下面的那种感觉,就算是想一下都让人神往不已。
而当时在朝中掌权的并不是只有他,还有一个比较庞大的宦官集团,而为了拥有更多的权力,崔胤必须干掉宦官,然后独揽大权。
于是在光化三年(公元900年)三月份,崔胤清洗掉了一部分宦官,这一个举动让宦官集团很警惕,开始慢慢的关注崔胤和唐昭宗。
而这件事也是我们后面要说的整件事的一个导火索或者说诱因。
刘季述,没什么好说的,就是一个小太监,然后通过不停地钻营和逢迎,开始在太监界崭露头角,这样的经历不算非常厉害。所以史书里面对于他发迹的描述比较少。但是就在崔胤准备和唐昭宗诛灭宦官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宦官头了,所以崔胤出招,他必须接招。
李振,朱温的谋士,祖上做过大官,刺史大将之类的祖上出了不少,而且这个人也继承了家族优秀的遗传基因,脑瓜好使,权谋机变比较在行。
但是和黄巢一样,能力都有,可是考不上进士。无奈之下只好进了军队,准备在乱世中混出一番名堂。
当时李振家已经没落了,一切只能靠他自己,而这个人的确是比较有能力。在军中立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功劳,很快就升官了,后来朝廷又考虑到他脑瓜好使就给他了一个县令让他做,可是还没到地方当地就发生了叛乱,无奈之下只好返回长安,半路上走到了汴州,见了朱温一面,然后两个人谈了一下,相互之间都觉得对方不错,朱温于是留下了李振,李振后来跟着朱温也是十分风光的。
在这一次的事件中,帮助朱温解决问题的就是李振。而关于李振更为详细的介绍我们后面还会涉及到,这里就不再详细说了。
介绍完了出场的主要人物,我们下面讲一下事件的经过。
上面已经说了,这一次的事件是因为崔胤和唐昭宗诛杀宦官引起的。一直以来,皇室逐渐衰弱,在皇宫内宦官把持着大权,这让唐昭宗很不舒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