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章 大梁的末日(2/3)
温的信任,每次和朱温见面都把朱温哄得很满意,就这样靠着这点本事上位了。
等到朱友贞当了皇帝,他的身边有两个宠臣一个是赵岩一个是张汉杰,段凝就很快的和他们勾搭上了,至于勾搭的主要手段就是送钱,大量的送钱,还有一个就是联合打击政敌。
所以段凝这样的人那绝对是一个国家的蛀虫,还是个无能的蛀虫,但是就是这样的人竟然当上了北面副招讨使。
我们接着说王彦章,王彦章勇猛无比,人称王铁枪。作战更猛,用兵迅猛,算是当时大梁国第一大将。
他接到了命令之后。立刻就带着大军开战了,虽然李存勖听说王彦章就任北面招讨使就提醒过德胜城一带,但是王彦章的确是凶猛,一口气就打下了德胜南北两城。随后又打了几个据点。
这算是一个大功劳了,但是很遗憾王彦章没有任何的功劳,这里所有的功劳都是段凝的,甚至王彦章还扯过段凝的后腿,不然功劳绝对比这大。
可能有人会说,明明是王彦章打了胜仗,怎么他没有功劳,明明是段凝扯了后腿,为什么功劳全部都是他的。
这就牵扯到政治了,有一句话说的是:“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也有一句话说的是“军事是政治的附庸”还有一句话说:“军事是政治的手段和工具。”
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意思就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军事并不是独立的,他和政治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在地位上和政治是不对等的。
王彦章曾经私底下给人说过,等他得胜归来一定把赵岩和张汉杰这些奸佞小人通通干掉。
张汉杰和赵岩听说之后,很生气,就私底下说道:“宁愿死在沙陀人手里,也不能让王彦章得势。”一幅小人卖国的嘴脸暴露的淋漓尽致。
所以这两个家伙就在朱友贞身边一直说王彦章的坏话,而还和段凝商量,让段凝搜集对王彦章不利的证据,而他们两个和段凝合作的条件,那就是把所有的功劳全部揽给段凝,让北面招讨使王彦章除了扯后腿之外什么事也没做。
在王彦章出兵的前期,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后面李存勖赶了过来。王彦章开始吃败仗,逮着个机会,赵岩和张汉杰就给朱友贞说王彦章不行,段凝才是真材实料,匡国之才。
所以朱友贞就让段凝做了北面招讨使,大梁国的未来交给了一个无名小卒,段凝要能力没有,要功勋也拿不出来,要智谋也没有,但是阴谋的话估计不少。
当时敬翔和李振都不同意,但是朱友贞不信任他们,他信任的是赵岩和张汉杰。所以最终还是任命段凝做了北面招讨使。
王彦章则成了后方游击战的总负责人,带着散兵游勇没事偷袭骚扰一下,大仗大不了,小仗打的憋屈,王彦章心情很不好。
于是好不容易纠集了大量的军队配合着张汉杰的禁军准备收复鄆州,但是却被打败了,退到了中都。
此时在李存勖的政权内部也出现了争执,起因就是后方补给供不上了,人口流失土地荒芜,不能提供足够的赋税。没有了财政支持这场仗也打不下去了。
于是就有人劝李存勖先回河东,和朱友贞划河而治,等到有了粮食再继续打。不过李存勖没有同意这个思路,他觉得现在划河而治就能让大梁恢复过来,而且在他的后方还有契丹在找事,所以他要是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大梁,那么他的大唐政权也岌岌可危。
他们很清晰的分析出了大梁的作战意图,那就是四面出击,将李存勖的大军赶回到河东去,而在中原黄河沿岸的交战则是主战场。
原本大梁国内兵力不足,现在分散进攻,更是不足,这样的战略导致大梁不能握紧拳头打人。所以这就给了李存勖机会。
李存勖最终接受了郭崇韬的建议,趁着大梁内部守备不足,奔袭大梁首都!
十月份,李存勖率领大军出发了,他们先到鄆州随后攻下了中都,抓住了张汉杰和王彦章。
此时的朱友贞着急了,他急忙找到敬翔问他还有什么好主意,但是现在的敬翔还有什么好主意,先是哭了一通,然后就让朱友贞赐死他。他已经看到了大梁亡国就在眼前了,他不想看到他曾为之奋斗的帝国,就这么毁于一旦。
不久,李存勖攻下了曹州,马上兵临开封城下,朱友贞让人给段凝传信让他进京勤王,但是
等到朱友贞当了皇帝,他的身边有两个宠臣一个是赵岩一个是张汉杰,段凝就很快的和他们勾搭上了,至于勾搭的主要手段就是送钱,大量的送钱,还有一个就是联合打击政敌。
所以段凝这样的人那绝对是一个国家的蛀虫,还是个无能的蛀虫,但是就是这样的人竟然当上了北面副招讨使。
我们接着说王彦章,王彦章勇猛无比,人称王铁枪。作战更猛,用兵迅猛,算是当时大梁国第一大将。
他接到了命令之后。立刻就带着大军开战了,虽然李存勖听说王彦章就任北面招讨使就提醒过德胜城一带,但是王彦章的确是凶猛,一口气就打下了德胜南北两城。随后又打了几个据点。
这算是一个大功劳了,但是很遗憾王彦章没有任何的功劳,这里所有的功劳都是段凝的,甚至王彦章还扯过段凝的后腿,不然功劳绝对比这大。
可能有人会说,明明是王彦章打了胜仗,怎么他没有功劳,明明是段凝扯了后腿,为什么功劳全部都是他的。
这就牵扯到政治了,有一句话说的是:“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也有一句话说的是“军事是政治的附庸”还有一句话说:“军事是政治的手段和工具。”
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意思就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军事并不是独立的,他和政治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在地位上和政治是不对等的。
王彦章曾经私底下给人说过,等他得胜归来一定把赵岩和张汉杰这些奸佞小人通通干掉。
张汉杰和赵岩听说之后,很生气,就私底下说道:“宁愿死在沙陀人手里,也不能让王彦章得势。”一幅小人卖国的嘴脸暴露的淋漓尽致。
所以这两个家伙就在朱友贞身边一直说王彦章的坏话,而还和段凝商量,让段凝搜集对王彦章不利的证据,而他们两个和段凝合作的条件,那就是把所有的功劳全部揽给段凝,让北面招讨使王彦章除了扯后腿之外什么事也没做。
在王彦章出兵的前期,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后面李存勖赶了过来。王彦章开始吃败仗,逮着个机会,赵岩和张汉杰就给朱友贞说王彦章不行,段凝才是真材实料,匡国之才。
所以朱友贞就让段凝做了北面招讨使,大梁国的未来交给了一个无名小卒,段凝要能力没有,要功勋也拿不出来,要智谋也没有,但是阴谋的话估计不少。
当时敬翔和李振都不同意,但是朱友贞不信任他们,他信任的是赵岩和张汉杰。所以最终还是任命段凝做了北面招讨使。
王彦章则成了后方游击战的总负责人,带着散兵游勇没事偷袭骚扰一下,大仗大不了,小仗打的憋屈,王彦章心情很不好。
于是好不容易纠集了大量的军队配合着张汉杰的禁军准备收复鄆州,但是却被打败了,退到了中都。
此时在李存勖的政权内部也出现了争执,起因就是后方补给供不上了,人口流失土地荒芜,不能提供足够的赋税。没有了财政支持这场仗也打不下去了。
于是就有人劝李存勖先回河东,和朱友贞划河而治,等到有了粮食再继续打。不过李存勖没有同意这个思路,他觉得现在划河而治就能让大梁恢复过来,而且在他的后方还有契丹在找事,所以他要是不能一鼓作气拿下大梁,那么他的大唐政权也岌岌可危。
他们很清晰的分析出了大梁的作战意图,那就是四面出击,将李存勖的大军赶回到河东去,而在中原黄河沿岸的交战则是主战场。
原本大梁国内兵力不足,现在分散进攻,更是不足,这样的战略导致大梁不能握紧拳头打人。所以这就给了李存勖机会。
李存勖最终接受了郭崇韬的建议,趁着大梁内部守备不足,奔袭大梁首都!
十月份,李存勖率领大军出发了,他们先到鄆州随后攻下了中都,抓住了张汉杰和王彦章。
此时的朱友贞着急了,他急忙找到敬翔问他还有什么好主意,但是现在的敬翔还有什么好主意,先是哭了一通,然后就让朱友贞赐死他。他已经看到了大梁亡国就在眼前了,他不想看到他曾为之奋斗的帝国,就这么毁于一旦。
不久,李存勖攻下了曹州,马上兵临开封城下,朱友贞让人给段凝传信让他进京勤王,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