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拔钉钱”——赵在礼(2/2)
是赵在礼就增加了一个税收,每个人交钱一千文,不论是刚死的还是还没出生的,不论是小孩,还是大人,不你是常住居民还是从外地路过这里的都要交。
后来赵在礼就又想了,你们不是要拔掉眼中钉吗。这就是拔钉钱,赶紧交吧,要是不交,我就赖在这里不走了。
无奈之下宋州的老百姓只好省吃俭用给他凑足了钱,最终他收到的总数超过了一百万文,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了。
赵在礼事后还是比较骄傲的,他曾经说道:“挨了一声骂,换了百万钱,这买卖值了。”
一个无耻的贪财的社会和国家的大蛀虫。
还有一件事,或许能够解释为为什么赵在礼一直以来倒行逆施,但是却一直管路亨通呢?
赵在礼有钱,非常有钱,但是当时的朝廷却不一定有钱,毕竟朝廷家大业大,需要开支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后来石重贵就想着和赵在礼联姻,石重贵让自己的儿子娶了赵在礼的女儿,赵在礼的女儿不一定漂亮,但是有钱就行。这就是当时石重贵想的,而赵在礼则认为自己花点钱但是却有了一个皇亲的身份,而且自己还能有很多的特权,平时出去自己多有面子。
所以也就同意了,他不仅同意了,而且还是大办特办,这件事办婚礼本来应该是皇帝来主持,皇家出钱,但是石重贵没钱,所以这里的花销很大一部分还是赵在礼出的。
据说当时赵在礼为了办这个婚礼一共花费了三十万缗的财务,这就是三个亿啊,当真是财大气粗的主。
赵在礼肯定是借着给女儿陪嫁的名义给了皇室不少东西,而皇室给予赵在礼的东西却是极其有限,但是皇室的东西重要的不是价值,而是其潜在的影响力和名声。
所以看着这像是一个赔本买卖,但是赵在礼却是做的不亦乐乎。而且还是十分的舒坦。
基本上赵在礼他就算是一个官场的投机者,而对于百姓却是一个残酷的剥削者,他在后唐而后后晋也算是过了几天好日子,但是等到契丹进入中原,他这个有名的土财主,有名的赵拔钉却成了契丹眼中的肥羊。
契丹进入中原的时候,赵在礼还在宋州,但是他听说契丹将要到开封了,急忙跑回洛阳,估计是想把自己的家产拉走,但是路上却遇见了契丹人,赵在礼很识相,急忙跪在了地上(据说他当时只要是见到契丹骑兵,只要是见到远处烟尘滚滚,他就立马跪在路边等着这支骑兵过去。)
半路上,他遇见了一个叫拽喇的契丹人,这个家伙和他的属下听说过赵拔钉的大名,于是就准备狠狠的敲诈一顿赵在礼。
原本他们也就是准备敲诈一顿就走,但是赵在礼表现的十分的软弱,而且对他们也是十分的恭敬,这就让他们以为,赵在礼十分的好欺负,于是也不仅仅局限于敲诈了,直接就开始欺负赵在礼了,虽然百姓骂他,但是很少有人当面骂他,更不会有人打他,可是这些契丹兵不仅骂他还打她,这让他有点受不了。
路上散尽了家产,这才到郑州,但是却听说晋朝的大臣大多数被契丹关了起来,这让他感到强烈的不安,总会觉得契丹会拉着他们去北方的荒漠过日子,就在惶恐不安中,赵在礼想到了死。
当天晚上他把自己的腰带解下,走到马棚里,自缢而死。当时六十二岁,也算是不错了。
在五代的时候,赵在礼的例子并不是一个,和赵在礼齐名的也有不少,但是在后唐和后晋大名鼎鼎的他算是第一号。
其实上面我们再说杨光远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但是杨光远也仅仅是无数大小藩镇节度使里面的一个而已,他们横征暴敛,残酷对待百姓,在五代那一段时间的确算得上是一个高峰。
贪污受贿什么的根本没有人管,草菅人命抢夺家产更是不罕见,那时候百姓和普通的有钱人,根本没有自己的财产权,可能今天还是你的,但是晚上当地的大官来了一趟,就变成那个地方官的了。
人们称五代为季世,也就是末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五代十国都称得上一个末世来临。(未完待续)
后来赵在礼就又想了,你们不是要拔掉眼中钉吗。这就是拔钉钱,赶紧交吧,要是不交,我就赖在这里不走了。
无奈之下宋州的老百姓只好省吃俭用给他凑足了钱,最终他收到的总数超过了一百万文,这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了。
赵在礼事后还是比较骄傲的,他曾经说道:“挨了一声骂,换了百万钱,这买卖值了。”
一个无耻的贪财的社会和国家的大蛀虫。
还有一件事,或许能够解释为为什么赵在礼一直以来倒行逆施,但是却一直管路亨通呢?
赵在礼有钱,非常有钱,但是当时的朝廷却不一定有钱,毕竟朝廷家大业大,需要开支的地方太多了。
所以后来石重贵就想着和赵在礼联姻,石重贵让自己的儿子娶了赵在礼的女儿,赵在礼的女儿不一定漂亮,但是有钱就行。这就是当时石重贵想的,而赵在礼则认为自己花点钱但是却有了一个皇亲的身份,而且自己还能有很多的特权,平时出去自己多有面子。
所以也就同意了,他不仅同意了,而且还是大办特办,这件事办婚礼本来应该是皇帝来主持,皇家出钱,但是石重贵没钱,所以这里的花销很大一部分还是赵在礼出的。
据说当时赵在礼为了办这个婚礼一共花费了三十万缗的财务,这就是三个亿啊,当真是财大气粗的主。
赵在礼肯定是借着给女儿陪嫁的名义给了皇室不少东西,而皇室给予赵在礼的东西却是极其有限,但是皇室的东西重要的不是价值,而是其潜在的影响力和名声。
所以看着这像是一个赔本买卖,但是赵在礼却是做的不亦乐乎。而且还是十分的舒坦。
基本上赵在礼他就算是一个官场的投机者,而对于百姓却是一个残酷的剥削者,他在后唐而后后晋也算是过了几天好日子,但是等到契丹进入中原,他这个有名的土财主,有名的赵拔钉却成了契丹眼中的肥羊。
契丹进入中原的时候,赵在礼还在宋州,但是他听说契丹将要到开封了,急忙跑回洛阳,估计是想把自己的家产拉走,但是路上却遇见了契丹人,赵在礼很识相,急忙跪在了地上(据说他当时只要是见到契丹骑兵,只要是见到远处烟尘滚滚,他就立马跪在路边等着这支骑兵过去。)
半路上,他遇见了一个叫拽喇的契丹人,这个家伙和他的属下听说过赵拔钉的大名,于是就准备狠狠的敲诈一顿赵在礼。
原本他们也就是准备敲诈一顿就走,但是赵在礼表现的十分的软弱,而且对他们也是十分的恭敬,这就让他们以为,赵在礼十分的好欺负,于是也不仅仅局限于敲诈了,直接就开始欺负赵在礼了,虽然百姓骂他,但是很少有人当面骂他,更不会有人打他,可是这些契丹兵不仅骂他还打她,这让他有点受不了。
路上散尽了家产,这才到郑州,但是却听说晋朝的大臣大多数被契丹关了起来,这让他感到强烈的不安,总会觉得契丹会拉着他们去北方的荒漠过日子,就在惶恐不安中,赵在礼想到了死。
当天晚上他把自己的腰带解下,走到马棚里,自缢而死。当时六十二岁,也算是不错了。
在五代的时候,赵在礼的例子并不是一个,和赵在礼齐名的也有不少,但是在后唐和后晋大名鼎鼎的他算是第一号。
其实上面我们再说杨光远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但是杨光远也仅仅是无数大小藩镇节度使里面的一个而已,他们横征暴敛,残酷对待百姓,在五代那一段时间的确算得上是一个高峰。
贪污受贿什么的根本没有人管,草菅人命抢夺家产更是不罕见,那时候百姓和普通的有钱人,根本没有自己的财产权,可能今天还是你的,但是晚上当地的大官来了一趟,就变成那个地方官的了。
人们称五代为季世,也就是末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五代十国都称得上一个末世来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