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2)
七十二封密信,稍微透露几句对圣上不满,意欲取而代之,便可以定罪了。
他挥挥手,四个小太监抬上来一个硕大的木箱,里面全是一卷一卷的供词。
“所有涉案官员。臣已依律判决。至于成王府,毕竟成王已死。相关案卷在此,如何判,请圣上定夺。”
祁玄月点点头,吴大人不错,既忠诚又有能力。
“依律办理。”
吴大人躬身:“若依律办理,成王府要抄家、所有人要秋后问斩。”
祁玄月挑眼看过去,点点头。说这么清楚干什么?你去办就好了。
吴尚书高声道:“臣领旨!”
祁玄月心说,这是得罪人的事推给朕。这个人精。
朝堂上下是收拾个八九不离十了,沿途进京的层层关卡没查出蛛丝马迹。她不禁纳闷,难道成王是用之后的一年时间把层层关卡渗透的?
————
第二件大事,便是善郡王提出的:“质子不过是玩物,岂可登堂入室?圣上应正经选秀,定下皇夫。”
众臣附和:“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所有人逼宫:“臣等附议!”
祁玄月黑漆漆的眼眸幽幽看看善郡王:“最近朕总是睡不安稳,善郡王执掌皇族家事。朕不能安枕,善郡王该想想办法。”
善郡王立即躬身:“老臣自该为圣上鞠躬尽瘁,老臣今日就去遍寻良方为圣上安枕分忧。”
祁玄月道:“良方就算了,是药三分毒。想来善郡王不忍心看着朕受苦。不如,善郡王代朕抄写经书,供到安国寺去,祈求朕能安眠。
就抄金刚经,抄一百遍。亲手抄,抄好了朕要过目。
此等天地菩萨受用之事,还得是血脉亲人代办。善郡王,三日内办好。定要诚心!”
善郡王后背发寒,跟圣上拧劲儿,她有一万个办法让人生不如死。
老臣太难了。
三日抄一百遍?把老臣脑袋揪下来算了!
善郡王哭丧着脸:“臣自当竭力。”
其他附议的官员眼珠转了转,都深深垂着头,生怕圣上看过来。
祁玄月扫视一圈,没有自讨苦吃的了,才翻了个白眼作罢了。
————
第三件事,议的就是秋日丰收,全国上下百姓要开始交税粮了。
祁玄月让广储司汇报存量,广储司报出的存量,完全足够支撑全国两年。
她点点头:“今年税粮减半,轻徭薄役才是百姓的福气。今年丰收,无灾无害,又减了赋税,想来,明年定会是盛世繁荣。”
她记得上一世玄皓四年夏季,北地旱灾严重,指望不上天降甘霖,就只能是挖渠引流了。
“朕想着,北地严寒干燥,若是天不降雨,就要民不聊生。趁着这几年国库丰盈,又刚刚从成王府抄出一千万两。民脂民膏自然要用之于民。开启一个大工程,自南向北引水,南水北调。
距离北地最近的,水源最丰沛的,便是芸城,自芸城到沙城、连城,形成丁字形水渠。
工部的鲁尚书,由你主办此事,做一做详细的安排。
依朕看,你该明日启程,带着开凿水渠的能手,亲自跑一趟实地,看看如何修建,最省时、省力、省银子。初冬若能开工,就尽量开工。”
鲁尚书是沙城人,最了解看天吃饭,缺水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设想过无数次南水北调,可他哪敢提啊,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要耗费多少银子,多少人力!
工部一向是只花钱不进钱的,一提兴修土木,便被人骂为了中饱私囊。
他万万没想到圣上能提出此事!有这样一心为民的明君,真是百姓之福!他几乎要哭出来,跪
他挥挥手,四个小太监抬上来一个硕大的木箱,里面全是一卷一卷的供词。
“所有涉案官员。臣已依律判决。至于成王府,毕竟成王已死。相关案卷在此,如何判,请圣上定夺。”
祁玄月点点头,吴大人不错,既忠诚又有能力。
“依律办理。”
吴大人躬身:“若依律办理,成王府要抄家、所有人要秋后问斩。”
祁玄月挑眼看过去,点点头。说这么清楚干什么?你去办就好了。
吴尚书高声道:“臣领旨!”
祁玄月心说,这是得罪人的事推给朕。这个人精。
朝堂上下是收拾个八九不离十了,沿途进京的层层关卡没查出蛛丝马迹。她不禁纳闷,难道成王是用之后的一年时间把层层关卡渗透的?
————
第二件大事,便是善郡王提出的:“质子不过是玩物,岂可登堂入室?圣上应正经选秀,定下皇夫。”
众臣附和:“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所有人逼宫:“臣等附议!”
祁玄月黑漆漆的眼眸幽幽看看善郡王:“最近朕总是睡不安稳,善郡王执掌皇族家事。朕不能安枕,善郡王该想想办法。”
善郡王立即躬身:“老臣自该为圣上鞠躬尽瘁,老臣今日就去遍寻良方为圣上安枕分忧。”
祁玄月道:“良方就算了,是药三分毒。想来善郡王不忍心看着朕受苦。不如,善郡王代朕抄写经书,供到安国寺去,祈求朕能安眠。
就抄金刚经,抄一百遍。亲手抄,抄好了朕要过目。
此等天地菩萨受用之事,还得是血脉亲人代办。善郡王,三日内办好。定要诚心!”
善郡王后背发寒,跟圣上拧劲儿,她有一万个办法让人生不如死。
老臣太难了。
三日抄一百遍?把老臣脑袋揪下来算了!
善郡王哭丧着脸:“臣自当竭力。”
其他附议的官员眼珠转了转,都深深垂着头,生怕圣上看过来。
祁玄月扫视一圈,没有自讨苦吃的了,才翻了个白眼作罢了。
————
第三件事,议的就是秋日丰收,全国上下百姓要开始交税粮了。
祁玄月让广储司汇报存量,广储司报出的存量,完全足够支撑全国两年。
她点点头:“今年税粮减半,轻徭薄役才是百姓的福气。今年丰收,无灾无害,又减了赋税,想来,明年定会是盛世繁荣。”
她记得上一世玄皓四年夏季,北地旱灾严重,指望不上天降甘霖,就只能是挖渠引流了。
“朕想着,北地严寒干燥,若是天不降雨,就要民不聊生。趁着这几年国库丰盈,又刚刚从成王府抄出一千万两。民脂民膏自然要用之于民。开启一个大工程,自南向北引水,南水北调。
距离北地最近的,水源最丰沛的,便是芸城,自芸城到沙城、连城,形成丁字形水渠。
工部的鲁尚书,由你主办此事,做一做详细的安排。
依朕看,你该明日启程,带着开凿水渠的能手,亲自跑一趟实地,看看如何修建,最省时、省力、省银子。初冬若能开工,就尽量开工。”
鲁尚书是沙城人,最了解看天吃饭,缺水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设想过无数次南水北调,可他哪敢提啊,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要耗费多少银子,多少人力!
工部一向是只花钱不进钱的,一提兴修土木,便被人骂为了中饱私囊。
他万万没想到圣上能提出此事!有这样一心为民的明君,真是百姓之福!他几乎要哭出来,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