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2)
齐侯道:“民乱定是有人在背后指引的,不然不会几个地方的饥民同时乱起来。这人还与叔父有仇,不然乱民怎么就找上叔父?他又不像田畴郑环一样吝啬爱财。”
田向问齐侯:“君上以为是谁做的?”
齐侯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外国使者,比如燕使俞嬴。是叔父先提出与外国借粮的,他们这些外国使节自然不满。也是叔父说要伐燕,但伐燕的事只有自己和相邦知道,难道是相邦……
也或许是魏使,那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搅屎棍子。听说其祖父死于当年的廪丘之战,那他与叔父勉强算是有私仇。
说到私仇,去年伐鲁,有一个鲁国公子坠马而死,难保鲁公子文不记恨,但公子文有胆子做出这样的事来吗?还有当年的公子俞嬴是如今这个俞嬴的族姊,赵使柏辛兴许也有什么亲朋故旧之死与叔父有关……列国征伐不断,叔父秉政多年,这些外国人可能谁都跟他有点仇怨。
但这些外国使者绝不会手下留情,只带着乱民抢一个粮仓……齐侯看向田向,又挪开眼睛,终究不太相信他会纵民抢粮。
齐侯回答田向:“寡人说不好,只觉得这事是有人谋划的。”
“向也以为此事背后有人谋划,不然不会几处饥民同时暴乱。但作乱者众而杂,各地各色人等都有,别有用心者夹杂其中,待暴乱平复,别有用心者便撤离了,这事不好追查。”
田向说的是实情,齐侯无奈地点点头。
“当务之急,还是先善其后。”田向道。
田向从袖中取出帛书。帛书上是草拟的安民和调粮章程。平日他用着最顺手的门客王渔不在,他便自己拟了,此时呈给齐侯:“此事宜早不宜迟,向草拟了安民和调粮章程,君上看有什么需要添补变动的。”
这是前次田向来时说好了的,齐侯也不想再在这件事上有风波,相邦在处理政事上一向周全,齐侯只略看一看,便点头:“很好,待会儿就让内史据此拟谕告及传令都邑吧。”
田向又说起都城戍卫之事。
如他国都城一样,临淄戍卫有三重,宫禁甲卫,这是守卫君主宫室的;都城戍卫,管着稽查城门、日夜巡防、缉捕贼寇、救火平乱等诸般事务;另有城外驻军,防的主要是外敌。因临淄在齐国腹地,离着边境不近,这城外驻军不过是按例所设,人数不算很多,若如赵国邯郸那样离着韩国那么近,城外驻军总要翻几番。
田向先请罪:“此次民乱,都城戍卫监管不力,有失职之责。掌管都城戍卫的小司马田卓是向荐与君上的,向合该与之同罚。”
城西之粮被抢了,叔父田原死了,虽知道这样大范围的民乱不是都城戍卫那几千人能阻挡的,齐侯依旧对田卓有些迁怒,此时听田向这般请罪,倒不好说什么了。
齐侯道:“此事与相邦无干。卓年轻,还需要历练,但这事上也没什么大错,乱民实在太多了……”
田向行礼谢齐侯不罚之恩,又道:“君上所言亦是,此次民乱也给我们提了醒,我们的都城戍卫之力不足,当增之补之。”
齐侯眼中闪过犹疑之色,田卓失职,相邦反要给他“增之补之”……
田向接着道:“君上何妨再立一支禁军,驻于宫外,专司处置这些都城戍卫无力处置的殴斗暴乱。”
齐侯神色一缓:“善!”
齐侯又问:“相邦以为,谁可领这支禁军?”
田向道:“既是君上禁军,其统领自然是君上择信重之人担任,为臣者不便多言。”
齐侯神色愈缓:“兄长何必外道?叔父去了,家事国事,寡人能倚重的,只有兄长了。有什么事,是我们不能商量的?兄长考核官吏,对诸人才干脾性最熟,有什么人选,我们一同讨议。”
田向微沉吟:“大将军郑牖之子郑燮如何?他出身将门,少年时便有勇武之名,如今是君上宫禁甲卫长之副。他在宫禁中几年,想来君上对他熟悉得很。他若带这支禁军带得好,日后就能放出去征战攻伐,为国建功,君上也又多一将才。”
齐侯道:“善!”郑氏早年便投靠田氏,在先君与悼子夺位时,又支持先君,最是忠心。齐侯固然更青睐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宫禁甲卫长田忽,对郑燮却也不是不信任。
田向问齐侯:“君上以为是谁做的?”
齐侯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外国使者,比如燕使俞嬴。是叔父先提出与外国借粮的,他们这些外国使节自然不满。也是叔父说要伐燕,但伐燕的事只有自己和相邦知道,难道是相邦……
也或许是魏使,那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搅屎棍子。听说其祖父死于当年的廪丘之战,那他与叔父勉强算是有私仇。
说到私仇,去年伐鲁,有一个鲁国公子坠马而死,难保鲁公子文不记恨,但公子文有胆子做出这样的事来吗?还有当年的公子俞嬴是如今这个俞嬴的族姊,赵使柏辛兴许也有什么亲朋故旧之死与叔父有关……列国征伐不断,叔父秉政多年,这些外国人可能谁都跟他有点仇怨。
但这些外国使者绝不会手下留情,只带着乱民抢一个粮仓……齐侯看向田向,又挪开眼睛,终究不太相信他会纵民抢粮。
齐侯回答田向:“寡人说不好,只觉得这事是有人谋划的。”
“向也以为此事背后有人谋划,不然不会几处饥民同时暴乱。但作乱者众而杂,各地各色人等都有,别有用心者夹杂其中,待暴乱平复,别有用心者便撤离了,这事不好追查。”
田向说的是实情,齐侯无奈地点点头。
“当务之急,还是先善其后。”田向道。
田向从袖中取出帛书。帛书上是草拟的安民和调粮章程。平日他用着最顺手的门客王渔不在,他便自己拟了,此时呈给齐侯:“此事宜早不宜迟,向草拟了安民和调粮章程,君上看有什么需要添补变动的。”
这是前次田向来时说好了的,齐侯也不想再在这件事上有风波,相邦在处理政事上一向周全,齐侯只略看一看,便点头:“很好,待会儿就让内史据此拟谕告及传令都邑吧。”
田向又说起都城戍卫之事。
如他国都城一样,临淄戍卫有三重,宫禁甲卫,这是守卫君主宫室的;都城戍卫,管着稽查城门、日夜巡防、缉捕贼寇、救火平乱等诸般事务;另有城外驻军,防的主要是外敌。因临淄在齐国腹地,离着边境不近,这城外驻军不过是按例所设,人数不算很多,若如赵国邯郸那样离着韩国那么近,城外驻军总要翻几番。
田向先请罪:“此次民乱,都城戍卫监管不力,有失职之责。掌管都城戍卫的小司马田卓是向荐与君上的,向合该与之同罚。”
城西之粮被抢了,叔父田原死了,虽知道这样大范围的民乱不是都城戍卫那几千人能阻挡的,齐侯依旧对田卓有些迁怒,此时听田向这般请罪,倒不好说什么了。
齐侯道:“此事与相邦无干。卓年轻,还需要历练,但这事上也没什么大错,乱民实在太多了……”
田向行礼谢齐侯不罚之恩,又道:“君上所言亦是,此次民乱也给我们提了醒,我们的都城戍卫之力不足,当增之补之。”
齐侯眼中闪过犹疑之色,田卓失职,相邦反要给他“增之补之”……
田向接着道:“君上何妨再立一支禁军,驻于宫外,专司处置这些都城戍卫无力处置的殴斗暴乱。”
齐侯神色一缓:“善!”
齐侯又问:“相邦以为,谁可领这支禁军?”
田向道:“既是君上禁军,其统领自然是君上择信重之人担任,为臣者不便多言。”
齐侯神色愈缓:“兄长何必外道?叔父去了,家事国事,寡人能倚重的,只有兄长了。有什么事,是我们不能商量的?兄长考核官吏,对诸人才干脾性最熟,有什么人选,我们一同讨议。”
田向微沉吟:“大将军郑牖之子郑燮如何?他出身将门,少年时便有勇武之名,如今是君上宫禁甲卫长之副。他在宫禁中几年,想来君上对他熟悉得很。他若带这支禁军带得好,日后就能放出去征战攻伐,为国建功,君上也又多一将才。”
齐侯道:“善!”郑氏早年便投靠田氏,在先君与悼子夺位时,又支持先君,最是忠心。齐侯固然更青睐与自己一同长大的宫禁甲卫长田忽,对郑燮却也不是不信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