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2)
张氏一急,说出了心里话。以往她都不会当着儿子的面数落儿媳的。
魏祁看她一眼,心里叹息:没想到还真被宋胭猜中了。
他平静道:儿子没这个意思,母亲多想了。
说得没一点诚意,语气平平的,大有一种随你怎么想的意思。
张氏很不高兴,黑着脸,打发他走:行了,你衙门里还有事你先去忙吧,这事我再想想。
是,儿子先告退。魏祁离了宜安院,没直接出门,而是去景和堂唤来了黄嬷嬷,同她道:大太太身边的赵妈妈,是死了独子,只有个小孙子吧?
黄嬷嬷点头:正是呢,才十岁,怪可怜的,也好在还有这么个孙子。
魏祁说:那日我似乎看见了,还还没亮,赵妈妈牵他快步走着,那孩子一边咬着饼,一边背着书袋往东街跑。
黄嬷嬷回:是,她那孙儿在东街的勤学院念书,那先生虽只是个秀才,但胜在束脩便宜。
魏祁道:毕竟是母亲身边的陪嫁妈妈,不能与旁人一般对待,你去同她说一声,到了明年,国公府族塾里好几个人要升去书院念书,会空出名额来,若她孙儿品行好,到时给先生见过,就送到族塾里念书,免了束脩,我到时交待下去,这样上学也近一些。
黄嬷嬷一怔,连忙道:好,好,回头我就去和她说,她一定高兴,大爷当真是体恤咱们这些老人。
魏祁:此事算是为母亲开了特例,嬷嬷先别声张,只让赵妈妈知道便好。
诶,好好,我知道了。黄嬷嬷连忙应下。
国公府的族塾,那学生和老师岂是外面私塾里能比的?这里的老师最差也是退仕的举人,学生也都是族里的主子,到时混熟了,怎么都有好处。
赵妈妈听了这消息自然高兴,黄嬷嬷也乐意带这么个好消息去。
到下午,算着大太太午休了,黄嬷嬷就将消息带了过去,赵妈妈一听,喜不自胜,连声道谢,又说要找机会亲自给大爷道谢,黄嬷嬷便提醒,也不可高兴得太早,大爷说了,要品行好,要先生见过了点头,也就是说并不是铁板钉钉的事。
赵妈妈一琢磨,便想到了一早大爷和大太太的争执。
大爷走后,太太还和她抱怨了老半天,说大爷不体谅她这做母亲的。
原来如此大爷的意思是要她来帮忙劝太太,若事成,她孙子便能上国公府族塾里念书。
束脩能免,上学近,先生好,同窗都出身好,但凡日后能中个秀才,这辈子便不用愁了。
赵妈妈几乎不用考虑就决定替大爷去劝太太。
等张氏午睡起来,想起一早的事,便又不高兴,话里话外埋怨起来,说这儿媳不声不响,越来越放肆,完全不将婆婆放在眼里了。
赵妈妈知道她的心结,劝道:依我看,她倒没那个胆,多半还是大爷太心疼这未出世的小哥儿。大爷都说他是年过而立了,谁到了这年纪不盼个孩子?奶奶上次又昏倒了,可再不能出差错。
张氏恨声道:他心疼,凭什么来安排我?我拉扯他们三兄妹长大,还不够我受的?临到要进棺材了还不放过我。
太太说的哪里的话,您年轻着呢,这打扮打扮,还要比二太太三太太更好看。
张氏被她逗笑了,一张嘴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我比她们大了不少呢!
那是太太不愿打扮,想当初在娘家,谁不夸太太好看?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张氏摸了摸头上唯有的银凤簪,叹息一声:是啊,他们那没良心的爹去得早,我一个寡妇,哪里能打扮,又哪里有心思去打扮?日子不好过,心里放的事多,皱纹都比别人长得快。
如今好了,大爷有出息,六爷也上进,您可不比所有人都强?这大爷平时忙着衙门的事,也少来求您,如今也是为了子嗣的大事才求上门。
只是大爷向来在外头硬朗惯了,不会同您撒娇说好话,您也就担待一些,总是自己的亲儿子,您也知道他的品性,这次就应了他,回头您还得享大爷的福呢。
&e
魏祁看她一眼,心里叹息:没想到还真被宋胭猜中了。
他平静道:儿子没这个意思,母亲多想了。
说得没一点诚意,语气平平的,大有一种随你怎么想的意思。
张氏很不高兴,黑着脸,打发他走:行了,你衙门里还有事你先去忙吧,这事我再想想。
是,儿子先告退。魏祁离了宜安院,没直接出门,而是去景和堂唤来了黄嬷嬷,同她道:大太太身边的赵妈妈,是死了独子,只有个小孙子吧?
黄嬷嬷点头:正是呢,才十岁,怪可怜的,也好在还有这么个孙子。
魏祁说:那日我似乎看见了,还还没亮,赵妈妈牵他快步走着,那孩子一边咬着饼,一边背着书袋往东街跑。
黄嬷嬷回:是,她那孙儿在东街的勤学院念书,那先生虽只是个秀才,但胜在束脩便宜。
魏祁道:毕竟是母亲身边的陪嫁妈妈,不能与旁人一般对待,你去同她说一声,到了明年,国公府族塾里好几个人要升去书院念书,会空出名额来,若她孙儿品行好,到时给先生见过,就送到族塾里念书,免了束脩,我到时交待下去,这样上学也近一些。
黄嬷嬷一怔,连忙道:好,好,回头我就去和她说,她一定高兴,大爷当真是体恤咱们这些老人。
魏祁:此事算是为母亲开了特例,嬷嬷先别声张,只让赵妈妈知道便好。
诶,好好,我知道了。黄嬷嬷连忙应下。
国公府的族塾,那学生和老师岂是外面私塾里能比的?这里的老师最差也是退仕的举人,学生也都是族里的主子,到时混熟了,怎么都有好处。
赵妈妈听了这消息自然高兴,黄嬷嬷也乐意带这么个好消息去。
到下午,算着大太太午休了,黄嬷嬷就将消息带了过去,赵妈妈一听,喜不自胜,连声道谢,又说要找机会亲自给大爷道谢,黄嬷嬷便提醒,也不可高兴得太早,大爷说了,要品行好,要先生见过了点头,也就是说并不是铁板钉钉的事。
赵妈妈一琢磨,便想到了一早大爷和大太太的争执。
大爷走后,太太还和她抱怨了老半天,说大爷不体谅她这做母亲的。
原来如此大爷的意思是要她来帮忙劝太太,若事成,她孙子便能上国公府族塾里念书。
束脩能免,上学近,先生好,同窗都出身好,但凡日后能中个秀才,这辈子便不用愁了。
赵妈妈几乎不用考虑就决定替大爷去劝太太。
等张氏午睡起来,想起一早的事,便又不高兴,话里话外埋怨起来,说这儿媳不声不响,越来越放肆,完全不将婆婆放在眼里了。
赵妈妈知道她的心结,劝道:依我看,她倒没那个胆,多半还是大爷太心疼这未出世的小哥儿。大爷都说他是年过而立了,谁到了这年纪不盼个孩子?奶奶上次又昏倒了,可再不能出差错。
张氏恨声道:他心疼,凭什么来安排我?我拉扯他们三兄妹长大,还不够我受的?临到要进棺材了还不放过我。
太太说的哪里的话,您年轻着呢,这打扮打扮,还要比二太太三太太更好看。
张氏被她逗笑了,一张嘴真是什么话都说得出,我比她们大了不少呢!
那是太太不愿打扮,想当初在娘家,谁不夸太太好看?
@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张氏摸了摸头上唯有的银凤簪,叹息一声:是啊,他们那没良心的爹去得早,我一个寡妇,哪里能打扮,又哪里有心思去打扮?日子不好过,心里放的事多,皱纹都比别人长得快。
如今好了,大爷有出息,六爷也上进,您可不比所有人都强?这大爷平时忙着衙门的事,也少来求您,如今也是为了子嗣的大事才求上门。
只是大爷向来在外头硬朗惯了,不会同您撒娇说好话,您也就担待一些,总是自己的亲儿子,您也知道他的品性,这次就应了他,回头您还得享大爷的福呢。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