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495节(2/4)
俩人正在说这话,一名小姓快步进来,呈上一封信件道:“启禀将军,对面门司城派船送来一封信。”
斯波义将便接过来,看了看封皮大喜道:“是二条教赖!”
“哦?!”足利义满终于装不下去了,劈手抢过信来,撕开掏出信纸,只见果然是以南朝的名义,请求他出兵增援九州!
“哈哈哈,我就说吧!”足利义满把信件塞回斯波义将手中,兴高采烈道:“赶快下令,大军立即火速渡海!”
“将军。”斯波义将快速看了一遍信,皱眉提醒他道:“这信上只是请我们出兵增援,并没有任何的承诺,我们是不是应该提一提条件再说?这时候他们什么都会答应的。”
“没必要。”足利义满却断然摇头道:“只要我们大军踏足九州,生杀予夺,皆由吾心,还需要提什么条件?没必要落个趁人之危的恶名。”
“遵命。”斯波义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领命下去,紧张的组织大军渡海去了。
足利义满则继续站在下关城楼上,眺望着对面的九州岛,开始寻思起该如何对付明军了。
他的一切野望都是建立在击退明军的基础上的,要是打不退明军,一切都白搭。
根据最新的情报,此番来袭的明军,共有战舰两百余艘,兵力不过三万。已经攻破了护国神垣,正在一面围攻水城,一面劫掠大宰府。
虽然情报来源不了解明军的损失,但连续的进行攻坚战,他们肯定伤亡不小。
而且明军还没攻下水城,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洗劫大宰府,说明他们军纪十分涣散。这会儿明军个个收获满满,肯定都贪生怕死,想活着回国享受,战斗力肯定受影响。
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应该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怕是一听到他们十万大军来援,很可能会不战自退了。
所以运气好的话,可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救援。就算运气不好,十万大军一鼓作气,也肯定能将明军撵回海里去!
足利义满按照自己的认知,做出如是判断。
第八四一章 堵船
足利义满一声令下,海边十里联营的日本兵开始收拾行装,拔营准备渡海。
北朝水军的三千艘战船也接到命令,从各自的锚地启航过来,运送军队过海。
整整十万大军,还有战马、辎重,这么大规模的渡海行动,哪怕放在后世也是个大工程。遑论这个年代的日本了。
足利义满和他的大臣们完全低估了这次渡海的难度。原本按计划,渡海从黎明开始,争取在黄昏前,将绝大部分部队送过海峡去。
在他们看来,海峡两岸距离如此之近,盏茶功夫就能把船划到对面。
自己的船只又如此之多。三千条船每条船运一次,就能把十万大军运过去了。
所以计划通。
但真正开始渡海时,情况却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能上船的海滩总共就那么几里宽,停下几百条船就满满当当了。后头的船只能等在海面上,却又挡了前头船的道。
放在别处这也没什么,哪次渡河不是乱糟糟的,最后还不全都过去了?毕竟日本船的长处就是灵活,无非就是效率低一点罢了。
但这里是关门海峡,宽阔的海面忽然在这里变得细如咽喉,让洋流变得十分湍急,船只根本没法保持静止。水手极力操控,船只依然不受控制的乱漂。
那些载满了人的船,更是笨重的难以操控,当两边遇上时,碰撞难以避免的发生了。旁边的船只见状想要躲避,可前后左右都是船,根本打不了弯儿,双方就是想避让也没办法,只能也无奈的碰上去。
有过堵车经验的都知道,只要有一起事故,势必整条路都会堵,继而由线成面,堵成一片。
要是没个交警出来指挥疏解,甚至能演变成全城大堵车。
北朝军队在关门海峡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自然也没交警来帮他们指挥交通,而且七八家水军互不统属,谁也指挥不动谁,结果就是前头的船走不出去,后到的船还越聚越多
斯波义将便接过来,看了看封皮大喜道:“是二条教赖!”
“哦?!”足利义满终于装不下去了,劈手抢过信来,撕开掏出信纸,只见果然是以南朝的名义,请求他出兵增援九州!
“哈哈哈,我就说吧!”足利义满把信件塞回斯波义将手中,兴高采烈道:“赶快下令,大军立即火速渡海!”
“将军。”斯波义将快速看了一遍信,皱眉提醒他道:“这信上只是请我们出兵增援,并没有任何的承诺,我们是不是应该提一提条件再说?这时候他们什么都会答应的。”
“没必要。”足利义满却断然摇头道:“只要我们大军踏足九州,生杀予夺,皆由吾心,还需要提什么条件?没必要落个趁人之危的恶名。”
“遵命。”斯波义将想想也是这个道理,便领命下去,紧张的组织大军渡海去了。
足利义满则继续站在下关城楼上,眺望着对面的九州岛,开始寻思起该如何对付明军了。
他的一切野望都是建立在击退明军的基础上的,要是打不退明军,一切都白搭。
根据最新的情报,此番来袭的明军,共有战舰两百余艘,兵力不过三万。已经攻破了护国神垣,正在一面围攻水城,一面劫掠大宰府。
虽然情报来源不了解明军的损失,但连续的进行攻坚战,他们肯定伤亡不小。
而且明军还没攻下水城,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洗劫大宰府,说明他们军纪十分涣散。这会儿明军个个收获满满,肯定都贪生怕死,想活着回国享受,战斗力肯定受影响。
所谓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应该已经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怕是一听到他们十万大军来援,很可能会不战自退了。
所以运气好的话,可能不费一兵一卒就完成救援。就算运气不好,十万大军一鼓作气,也肯定能将明军撵回海里去!
足利义满按照自己的认知,做出如是判断。
第八四一章 堵船
足利义满一声令下,海边十里联营的日本兵开始收拾行装,拔营准备渡海。
北朝水军的三千艘战船也接到命令,从各自的锚地启航过来,运送军队过海。
整整十万大军,还有战马、辎重,这么大规模的渡海行动,哪怕放在后世也是个大工程。遑论这个年代的日本了。
足利义满和他的大臣们完全低估了这次渡海的难度。原本按计划,渡海从黎明开始,争取在黄昏前,将绝大部分部队送过海峡去。
在他们看来,海峡两岸距离如此之近,盏茶功夫就能把船划到对面。
自己的船只又如此之多。三千条船每条船运一次,就能把十万大军运过去了。
所以计划通。
但真正开始渡海时,情况却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首先,能上船的海滩总共就那么几里宽,停下几百条船就满满当当了。后头的船只能等在海面上,却又挡了前头船的道。
放在别处这也没什么,哪次渡河不是乱糟糟的,最后还不全都过去了?毕竟日本船的长处就是灵活,无非就是效率低一点罢了。
但这里是关门海峡,宽阔的海面忽然在这里变得细如咽喉,让洋流变得十分湍急,船只根本没法保持静止。水手极力操控,船只依然不受控制的乱漂。
那些载满了人的船,更是笨重的难以操控,当两边遇上时,碰撞难以避免的发生了。旁边的船只见状想要躲避,可前后左右都是船,根本打不了弯儿,双方就是想避让也没办法,只能也无奈的碰上去。
有过堵车经验的都知道,只要有一起事故,势必整条路都会堵,继而由线成面,堵成一片。
要是没个交警出来指挥疏解,甚至能演变成全城大堵车。
北朝军队在关门海峡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自然也没交警来帮他们指挥交通,而且七八家水军互不统属,谁也指挥不动谁,结果就是前头的船走不出去,后到的船还越聚越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