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652节(2/3)
。
最让两人无语的是,就连刚才老八上吊的那个楠木架子,似乎也是用来进行各种悬吊招式的……
“待会儿潭王殿下缓过来,把他抬到外间床上去。”太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吩咐太医一声,便拉着老六出去。
这些花样他都只在书上看过,还在想何等淫荡的人,才会去践行这些玩意儿。没想到自己弟弟就是一个。
朱桢倒还好,他毕竟十来岁就出入金莲院,什么没见过?而且他估计,老八这些花样,八成也是在那边学来的。金莲院是锦衣卫的下属单位,老八肯定没少去视察工作、体验生活、跟女识史们深入浅出的交流……
这些他都理解,但唯独一条,他实在没法理解——这种爱好应该藏着掖着,把秘密永远带到坟墓里才对。老八为什么要在自己的秘戏房里上吊?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个人爱好吗?
这也太抽象了吧。
结果哥俩因为过于震惊,甚至冲淡了老八自杀这件事本身,给他们带来的冲击……
……
当然这种事,心里纵使翻江倒海,哥俩也不会说半个字的。至少绝对不会在这种场合讨论。
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太子便问老六另一个问题道:“你怎么一听那一声,就猜到要出事儿?”
“大哥,锦衣卫这名字还是我给起的,这点警觉还是有的。”朱桢轻叹一声道:“老八进去前,我就感觉他状态有点不对劲,所以一直留神听着里头的动静,就怕有这种扑通声。”
“这样啊……”太子点点头,也没细究是真是假。
其实朱桢一直留神老八的动静不假,但跟他干过锦衣卫没什么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他知道老八原本的结局……
如果历史之河正常流动,再过几年,大明将会上演胡惟庸案的下半场,而且远比上半场血腥百倍。自韩国公李善长以下,数不清的勋贵文武惨遭株连,被抄家灭族。
其中就有潭王妃的父兄於显於琥。结果於琥伏诛。其实当时王妃之父於显已经去世,但因为儿子的缘故,也被追列于胡党之中,故而朱梓感到十分惶恐。
按照史书记载,说是‘太祖遣使者至潭王处进行抚慰,并召潭王回京,不料潭王惊惧万分,竟携王妃一同自焚而死,年仅二十二岁,死后无谥,国除……’
这件事情处处透着诡异,尤其潭王的反应非常不可思议。首先,胡惟庸死的时候,老八才十二岁,根本不可能胡惟庸有什么瓜葛。
再者,别看朱元璋心狠手黑,但虎毒不食子,他对自己的儿子,还真下不了死手。
别说儿子了,就是他侄子,朱文正之子靖江王朱守谦,简直是无恶不作、屡教不改,朱元璋也只是废了他两次,将他监禁起来而已。
第一一四九章 经常上吊的朋友都知道
朱元璋对侄孙如此,更别说亲生儿子了。封建帝王就是这么双标,哪怕是爱民如子的朱元璋,对真儿子和‘如子’也做不到一视同仁。只要儿子不造反不给他戴绿帽,就不可能真的大义灭亲。
别说古人了,就是后世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所以龙子龙孙们才会如此肆无忌惮,老八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连使者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就吓得直接自焚了?
这不合理啊。所以后人才会有各种猜测,说此中肯定另有内情。潭王肯定犯了老朱忌讳的大罪,料定回京就算不是死路一条,也会落得跟堂兄朱守谦一样,被削去王爵,囚禁至死。所以才会干脆自我了断,省得遭罪了。
推测本身很合理,但老八到底犯了什么罪,却众说纷纭,也都不足为信。
朱桢也没细究过此中的宫闱禁秘,但对老八这种容易轻生的性格却印象深刻。
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对有些人来说,赖活着比死了还难受。尤其是活在云端上的人物,在跌落云端之后,确实有可能会选择在落入淤泥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老八进去后迟迟不出来,朱桢便难免坏处想。后来听到咯噔一声,才会一下子就想到,他是不是上吊了?
经常上吊的朋友都知道,这从上去到过去,拢共就是短短几分钟的事儿。
&ems
最让两人无语的是,就连刚才老八上吊的那个楠木架子,似乎也是用来进行各种悬吊招式的……
“待会儿潭王殿下缓过来,把他抬到外间床上去。”太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吩咐太医一声,便拉着老六出去。
这些花样他都只在书上看过,还在想何等淫荡的人,才会去践行这些玩意儿。没想到自己弟弟就是一个。
朱桢倒还好,他毕竟十来岁就出入金莲院,什么没见过?而且他估计,老八这些花样,八成也是在那边学来的。金莲院是锦衣卫的下属单位,老八肯定没少去视察工作、体验生活、跟女识史们深入浅出的交流……
这些他都理解,但唯独一条,他实在没法理解——这种爱好应该藏着掖着,把秘密永远带到坟墓里才对。老八为什么要在自己的秘戏房里上吊?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个人爱好吗?
这也太抽象了吧。
结果哥俩因为过于震惊,甚至冲淡了老八自杀这件事本身,给他们带来的冲击……
……
当然这种事,心里纵使翻江倒海,哥俩也不会说半个字的。至少绝对不会在这种场合讨论。
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太子便问老六另一个问题道:“你怎么一听那一声,就猜到要出事儿?”
“大哥,锦衣卫这名字还是我给起的,这点警觉还是有的。”朱桢轻叹一声道:“老八进去前,我就感觉他状态有点不对劲,所以一直留神听着里头的动静,就怕有这种扑通声。”
“这样啊……”太子点点头,也没细究是真是假。
其实朱桢一直留神老八的动静不假,但跟他干过锦衣卫没什么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他知道老八原本的结局……
如果历史之河正常流动,再过几年,大明将会上演胡惟庸案的下半场,而且远比上半场血腥百倍。自韩国公李善长以下,数不清的勋贵文武惨遭株连,被抄家灭族。
其中就有潭王妃的父兄於显於琥。结果於琥伏诛。其实当时王妃之父於显已经去世,但因为儿子的缘故,也被追列于胡党之中,故而朱梓感到十分惶恐。
按照史书记载,说是‘太祖遣使者至潭王处进行抚慰,并召潭王回京,不料潭王惊惧万分,竟携王妃一同自焚而死,年仅二十二岁,死后无谥,国除……’
这件事情处处透着诡异,尤其潭王的反应非常不可思议。首先,胡惟庸死的时候,老八才十二岁,根本不可能胡惟庸有什么瓜葛。
再者,别看朱元璋心狠手黑,但虎毒不食子,他对自己的儿子,还真下不了死手。
别说儿子了,就是他侄子,朱文正之子靖江王朱守谦,简直是无恶不作、屡教不改,朱元璋也只是废了他两次,将他监禁起来而已。
第一一四九章 经常上吊的朋友都知道
朱元璋对侄孙如此,更别说亲生儿子了。封建帝王就是这么双标,哪怕是爱民如子的朱元璋,对真儿子和‘如子’也做不到一视同仁。只要儿子不造反不给他戴绿帽,就不可能真的大义灭亲。
别说古人了,就是后世的人都能明白这一点,所以龙子龙孙们才会如此肆无忌惮,老八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连使者来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就吓得直接自焚了?
这不合理啊。所以后人才会有各种猜测,说此中肯定另有内情。潭王肯定犯了老朱忌讳的大罪,料定回京就算不是死路一条,也会落得跟堂兄朱守谦一样,被削去王爵,囚禁至死。所以才会干脆自我了断,省得遭罪了。
推测本身很合理,但老八到底犯了什么罪,却众说纷纭,也都不足为信。
朱桢也没细究过此中的宫闱禁秘,但对老八这种容易轻生的性格却印象深刻。
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但对有些人来说,赖活着比死了还难受。尤其是活在云端上的人物,在跌落云端之后,确实有可能会选择在落入淤泥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所以老八进去后迟迟不出来,朱桢便难免坏处想。后来听到咯噔一声,才会一下子就想到,他是不是上吊了?
经常上吊的朋友都知道,这从上去到过去,拢共就是短短几分钟的事儿。
&em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