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702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用解释的那么清楚。”在场唯一学渣朱棣知道,这多半是解释给自己听的,没好气道:“卢龙塞就是喜峰口,喜峰口就是松亭关,这么有名的地方,我还是知道的。”

      “可惜,宋人也只能过过嘴瘾而已。”老三听完笑道:“不像我们,可以真的出关去干鞑子!”

      “是啊,幸亏大将军收复了幽燕,不然大明根本没法出塞作战。”哥几个深以为然。

      这时候,队伍终于又开始挪动,他们这才下山继续前行。

      大军就这样在狭窄的山道上徐徐而行,走走停停。结果足足用了四天时间,才走完了从遵化到喜峰口,崎岖蜿蜒的百里山路。

      其实喜峰口就是滦河河谷,奔腾的河水,经过千万年时间,将看似坚不可摧的巍峨群山,冲刷出了深达数丈的河谷。相对平坦的河谷便成为了进出燕山的通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扼守这条河谷兵道,自汉朝就在这里修建了关卡。不过现在的关城是徐达重修的,所以看上去焕然一新、坚不可摧,一如今日之大明!

      站在关下,仰望着高达五丈的喜峰口关城,朱棡不禁吟诵道:“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中原机会嗟屡失,明日茵席留余潸。”

      “这是你作的诗?”老四问道。

      “是陆放翁啊,白痴。”老三无奈的摇摇头,策马上了关城。

      “俺说怎么这么悲凉呢,又叹又哭的。”老四挠挠头,也跟着进去了。

      第一二五五章 宽河城

      好在出喜峰口之后四十里,山势便越来越缓,道路也变宽了,大面积的交通堵塞,终于消失了。

      按照计划,傅友德在距离喜峰口六十里的平坦河谷中,设立了第一座兵站,用以转运粮草,并留军民各一万驻守于此。

      这两万军民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口外第一座城堡——宽河城。

      当朱桢一行抵达宽河时,都被这个山清水秀、土地平坦的世外桃源深深吸引了。

      “这么好的地方,怎么没人住呢?”老十二奇怪问道。

      “有人住过。”老十一指着道旁的残垣断壁道:“应该是在元末兵荒马乱时废弃了。”

      “还真不是元末。”朱棣摇头道:“这里是元朝宽河驿所在,进出塞外的必经之道,曾经繁华的很。又因为在山沟沟里,元末也没遭什么兵灾。国初时,这里还有两万多户人家,十多万人居住呢。”

      “但是后来纳哈出看上这里的百姓了,派兵来强迁人口去了东北,不让他们住在离大明这么近的地方。我们一看,不能让鞑子把人口都抢走了,也开始动手迁人。结果两边你迁我也迁,就把这里迁成了无人区。”他接着道:“还有北面的会州、富峪、大宁都是这种情况,都已经没人居住了。”

      “王保保为什么要干这种事?”老十一奇怪道:“草原上也不缺人吧?”

      “他们是不缺人,但奇缺工匠还有会种地的农民。”老四解释道:“这里是山区,没有牧民,虽然是蒙汉杂居,但基本都已经汉化了,以农耕工商为业,在纳哈出眼里自然是香饽饽了。”

      “原来如此。”十一恍然大悟。

      接下来几日行军所见,果然如老四之言,沿途皆是废弃的村镇。傅友德还是按照计划,每隔一段距离设一处兵站。又依次建了会州、富峪、大宁三处兵站,并留军民筑城。

      至大宁时,大军终于离开了燕山山脉,进入了白雪皑皑的草原。

      离开了巍峨燕山的庇护,面对着无边无际的雪原,明军将士终于没有了出征时的轻松,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这是农耕民族进入世仇领地的血脉反应。自打华夏民族诞生起,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就开始了。已经连绵数千年,至今仍未停息……

      傅友德也终于召集主要将领,召开了出塞后的军事会议。

      “诸位,今天是二月廿二,我们出征已经整二十天了。”他神情严肃的对众将道:“二十天走了不到七百里,真是慢的让人发指。”

      “没办法啊,傅帅。”众将纷纷道:“我们也想快啊,可是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