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 第247节(3/6)
就拿崔弘度、贺拔雍、沈法僧、元骜烈等人为例,虽然名义上他们都是大唐的将领,也兼有各地兵府的官职,领着大唐的勋官,也有勋田。
但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在百济和倭国的大片田庄、以及从王文佐那儿得到的私人馈赠,他们麾下的士兵和军官里更是成群的百济、倭人、靺鞨人、高句丽人,即便是唐人,也有许多是长安城里的流氓无产者,剩下的少数府兵也早已改头换面。
这样的一支军队虽然还打着唐军的旗号,挂着某地兵府的名称,但实际上和府兵已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这支军队从上到下都把自己的命运祸福和他们的将军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他们已经不想当曾经被人尊重的“天子侍官”,而只想成为跟着王文佐东征西讨,发财致富的职业武士了。
第576章 锦衣
可以这么说,太宗和高宗中前期的唐军和玄宗时期的唐军虽然打着同样的旗帜,但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支军队。前者是一支“国家的军队”,士兵的主体是由唐朝北方农户的中层和上层,他们战事当兵,平时务农,主要收入并非来自于军饷,而是参军后家庭得到的免役免税优待以及勋官勋田赏赐,并没有脱离当时的社会组织;而后者虽然名义上也是隶属于唐王朝的,但士兵的来源就十分复杂了,有失地汉族农民,有少数民族雇佣兵,有破落的贵族官僚子弟,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军饷和战利品,只要加入军队之后,便脱离了原有的社会组织,加入了军队这个封闭性的社会集团。
而之所以从高宗中后期到玄宗之间帝国军事力量的短暂低谷就是因为正好处于两种军队转变的过程,而王文佐的成功很大意义上是因为他主动的迎合了这种转变,走到了时代的前列。他的麾下的士兵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惟一能将他们联系起来就是对胜利和财富的渴望。而王文佐满足了士兵们的要求,这些士兵们才能够忍受各种艰苦,离开家乡前往万里之外,战胜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的敌人,而这些是原有的府兵制度无法做到的。而代价就是这支军队已经不再对帝国惟命是从,它就像一个刚刚爬出蛋的雏龙,睁大了懵懂的眼睛,寻找自己的未来。
“什么都不做也不可能,毕竟我现在麾下的将士们不少本就是倭国人,金山银山铜矿糖庄也都在倭国!”王文佐沉吟了好一会儿:“这样吧,文宗你去一趟扬州,在当地募集一千人,乘船返回琉球!”
“一千人就够了?”曹文宗惊讶的问道。
“足够了!”王文佐笑道:“记住了,每人要准备一身锦袍,人人都要挑选高大汉子,不能低于七尺,旗帜甲仗兵器要好,光鲜亮丽,让倭人一看就要感叹上国天兵的威风!明白吗?”
“这,这……”曹文宗愣住了:“明公,虽说个子高一般便力大,可毕竟要上阵厮杀也不是全凭气力的,为何还一定要一身锦袍?这价钱可不便宜,又不是侍卫朱雀门的禁军,光好看又有什么用?”
“文宗,你还是不明白呀!”王文佐笑道:“倭国那边眼下缺的不是兵,而是人心,是大势,懂吗?”
“人心?大势?”曹文宗一脸的茫然。
“嗯!俗话说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王文佐笑道:“我讨平倭国之后,把近畿的大部分庄田和金银矿、铜山自占,而将边远领国茅封给为我效力的勇武之士,换取他们的忠心。但是这些武勇之士多半出身草莽,没有高贵的血统,也没有世代累积的家臣为他们出谋划策,很多人都是凭一己之力骤起之士,所以他们对边缘地区的统治一般都不怎么样,结果就是三天两头发生叛乱,但倭国各地发生反叛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倭国的近畿地区户口密度要超过其他地区,只要藤原不比和贺拔雍他们别把近畿地区搞出乱子,就能调配各地的力量将其逐一镇压下去,无需我从其他地方给他们调援兵!”
曹文宗跟随王文佐日久,也早已习惯了对方的说话方式,听出了弦外之音:“那么说这次不一样?”
“嗯!说到底,藤原不比他们对付叛乱的办法就是东边发生叛乱,就从西边征调武士和兵粮去征讨,平定之后将叛乱者的土地、财产、部民重新分配一次,惩治搞出乱子的蠢货,没收他们的土地,奖赏有功之人。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把当初凭借军功获得封地,却连当老爷都不会当的蠢货给剔除出去,用有能之辈替换;其二主持分配领地,发布恩赏可以增加我那孩儿在武士之中的威望。但如果东西南北一起出现叛乱,那藤原不比和贺拔雍他们就应付不过来了!”
&em
但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在百济和倭国的大片田庄、以及从王文佐那儿得到的私人馈赠,他们麾下的士兵和军官里更是成群的百济、倭人、靺鞨人、高句丽人,即便是唐人,也有许多是长安城里的流氓无产者,剩下的少数府兵也早已改头换面。
这样的一支军队虽然还打着唐军的旗号,挂着某地兵府的名称,但实际上和府兵已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这支军队从上到下都把自己的命运祸福和他们的将军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他们已经不想当曾经被人尊重的“天子侍官”,而只想成为跟着王文佐东征西讨,发财致富的职业武士了。
第576章 锦衣
可以这么说,太宗和高宗中前期的唐军和玄宗时期的唐军虽然打着同样的旗帜,但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支军队。前者是一支“国家的军队”,士兵的主体是由唐朝北方农户的中层和上层,他们战事当兵,平时务农,主要收入并非来自于军饷,而是参军后家庭得到的免役免税优待以及勋官勋田赏赐,并没有脱离当时的社会组织;而后者虽然名义上也是隶属于唐王朝的,但士兵的来源就十分复杂了,有失地汉族农民,有少数民族雇佣兵,有破落的贵族官僚子弟,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军饷和战利品,只要加入军队之后,便脱离了原有的社会组织,加入了军队这个封闭性的社会集团。
而之所以从高宗中后期到玄宗之间帝国军事力量的短暂低谷就是因为正好处于两种军队转变的过程,而王文佐的成功很大意义上是因为他主动的迎合了这种转变,走到了时代的前列。他的麾下的士兵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惟一能将他们联系起来就是对胜利和财富的渴望。而王文佐满足了士兵们的要求,这些士兵们才能够忍受各种艰苦,离开家乡前往万里之外,战胜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的敌人,而这些是原有的府兵制度无法做到的。而代价就是这支军队已经不再对帝国惟命是从,它就像一个刚刚爬出蛋的雏龙,睁大了懵懂的眼睛,寻找自己的未来。
“什么都不做也不可能,毕竟我现在麾下的将士们不少本就是倭国人,金山银山铜矿糖庄也都在倭国!”王文佐沉吟了好一会儿:“这样吧,文宗你去一趟扬州,在当地募集一千人,乘船返回琉球!”
“一千人就够了?”曹文宗惊讶的问道。
“足够了!”王文佐笑道:“记住了,每人要准备一身锦袍,人人都要挑选高大汉子,不能低于七尺,旗帜甲仗兵器要好,光鲜亮丽,让倭人一看就要感叹上国天兵的威风!明白吗?”
“这,这……”曹文宗愣住了:“明公,虽说个子高一般便力大,可毕竟要上阵厮杀也不是全凭气力的,为何还一定要一身锦袍?这价钱可不便宜,又不是侍卫朱雀门的禁军,光好看又有什么用?”
“文宗,你还是不明白呀!”王文佐笑道:“倭国那边眼下缺的不是兵,而是人心,是大势,懂吗?”
“人心?大势?”曹文宗一脸的茫然。
“嗯!俗话说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王文佐笑道:“我讨平倭国之后,把近畿的大部分庄田和金银矿、铜山自占,而将边远领国茅封给为我效力的勇武之士,换取他们的忠心。但是这些武勇之士多半出身草莽,没有高贵的血统,也没有世代累积的家臣为他们出谋划策,很多人都是凭一己之力骤起之士,所以他们对边缘地区的统治一般都不怎么样,结果就是三天两头发生叛乱,但倭国各地发生反叛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倭国的近畿地区户口密度要超过其他地区,只要藤原不比和贺拔雍他们别把近畿地区搞出乱子,就能调配各地的力量将其逐一镇压下去,无需我从其他地方给他们调援兵!”
曹文宗跟随王文佐日久,也早已习惯了对方的说话方式,听出了弦外之音:“那么说这次不一样?”
“嗯!说到底,藤原不比他们对付叛乱的办法就是东边发生叛乱,就从西边征调武士和兵粮去征讨,平定之后将叛乱者的土地、财产、部民重新分配一次,惩治搞出乱子的蠢货,没收他们的土地,奖赏有功之人。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把当初凭借军功获得封地,却连当老爷都不会当的蠢货给剔除出去,用有能之辈替换;其二主持分配领地,发布恩赏可以增加我那孩儿在武士之中的威望。但如果东西南北一起出现叛乱,那藤原不比和贺拔雍他们就应付不过来了!”
&e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