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1/2)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谁知道门房会不会收了东西,却不让人进去?
文序打了个哈欠:“无妨,就说我有话要下人亲自带给文思敏,太子府的人有什么意见就来找我。”
看到他又开始犯困,老管家连忙道:“好,老奴这就吩咐下去,您先歇息吧。”
文序是去年五月初,出发良国的时候怀上的,如今一月过半,新年将近,掐指一算,也怀了九个月了。
在凉州的时候,顾明野就已经让人传信回来,而从良国赶来的御医和接生嬷嬷,已经在府中安顿月余。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哥儿不如女子般容易怀胎,怀了之后,胎儿也大都不足月,偏偏文序肚子里的这个金疙瘩,稳稳当当呆了九个月。
据老管家从青石那里打听的消息,他们王夫别说有什么不适了,就连孕吐都没有过,顶多就是夏季的时候热得没精神,但是多喝点酸梅汤也就好了。
据说真正能算得上不适的,就只有从凉州回上京城时,王夫腹中的胎儿胎动频繁,不过青石说,王夫觉得小孩喜欢坐船,所以一上船就开始兴奋,还说当初第一次胎动,也是在从良国回来的的船上。
所以这段时间,老管家又愁又喜,愁的是小主子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在王夫肚子呆这么久,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喜的是王夫这段时间除了容易困之外,身体没有其他大碍,连风寒发热都没有。
对于老管家的担心,文序没放在心上,不过老人家一把年纪了,又是看着顾明野长大的,关心下一代也正常,所以乖乖地养胎,什么事都不沾手。
最近二皇子回上京城,身兼一个亲王之名,自然也得跟着上朝。
如今正逢皇上病重,太子主持朝政,每日早朝的时候,如果太子党的人开口提议举办什么与民同乐的灯会,就会被二皇子以“圣上龙体欠安,不宜如此”为由堵回去。
如果是针对平民百姓的提议,就来一句“年关将至,为避免民情激荡,不宜如此”。
有些不怕死的官员还提出国库出钱,雇佣百姓给皇上建一座长生祠祈福,这样民众也开心,皇上说不定就能好起来了。
结果二皇子眉头一皱,眼神凌厉地看向他,却对着太子道“此举劳民伤财,非明君所为,请太子三思”。
只这一句话,就让太子白了脸,跟明摆着骂他一旦同意,以后肯定不是个明君没什么差别了,而文官却赞扬二皇子心怀百姓。
每当二皇子压下太子党的气焰时,身为朝堂中身份和权利很重的顾明野,就出来拉偏架,明劝暗踩地让文武百官说下一项问题,把主持朝政的太子摆到了一边。
仅有一次是李长擎以武将脾气火爆的形象,明着骂那群文臣,才让太子烨松了口气,也没松彻底,因为下一秒顾明野就找出来指责他殿前失仪。
这个殿前有很多种解读,失仪也有很多种说法。
在皇上面前体态不正,或者胆小失态,是殿前失仪。
在肃穆的大殿上,做出毫无礼数可言的事,也是殿前失仪。
甚至管得宽泛些的,上朝时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都能算得上殿前失仪。
不过以往政见相左的时候,文武百官争得面红耳赤也是常有的事,皇帝虽然早有定夺,但是为了让其中一方发泄一下,只要不打起来,对这种吵几句的是也就默认了。
结果李长擎骂了几句,就被顾明野扣上了个殿前失仪这个可大可小的帽子。
偏偏论身份,顾明野比在场绝大多数人都高,剩下寥寥无几的人,顾明野辈分又比他们高。导致最后主持朝政的太子烨,不得不搬出盛天帝来求情,但也因此落了下乘。
不少因为盛天帝病重,对太子继位有所偏向的朝臣,不约而同皱起了眉。
作为小辈,明烨为了朋友,向顾明野这个叔叔低头,这很正常。
可是作为太子,却为了一个不如顾明野的武将,在朝堂上,向顾明野低头,这很不应该。
太子可以权衡利弊;可以玩权谋弄心术;可以学帝王的制衡之道,但他偏偏不能在朝堂上怕一个臣子,哪怕朝堂之外得叫对方一声皇
文序打了个哈欠:“无妨,就说我有话要下人亲自带给文思敏,太子府的人有什么意见就来找我。”
看到他又开始犯困,老管家连忙道:“好,老奴这就吩咐下去,您先歇息吧。”
文序是去年五月初,出发良国的时候怀上的,如今一月过半,新年将近,掐指一算,也怀了九个月了。
在凉州的时候,顾明野就已经让人传信回来,而从良国赶来的御医和接生嬷嬷,已经在府中安顿月余。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哥儿不如女子般容易怀胎,怀了之后,胎儿也大都不足月,偏偏文序肚子里的这个金疙瘩,稳稳当当呆了九个月。
据老管家从青石那里打听的消息,他们王夫别说有什么不适了,就连孕吐都没有过,顶多就是夏季的时候热得没精神,但是多喝点酸梅汤也就好了。
据说真正能算得上不适的,就只有从凉州回上京城时,王夫腹中的胎儿胎动频繁,不过青石说,王夫觉得小孩喜欢坐船,所以一上船就开始兴奋,还说当初第一次胎动,也是在从良国回来的的船上。
所以这段时间,老管家又愁又喜,愁的是小主子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在王夫肚子呆这么久,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喜的是王夫这段时间除了容易困之外,身体没有其他大碍,连风寒发热都没有。
对于老管家的担心,文序没放在心上,不过老人家一把年纪了,又是看着顾明野长大的,关心下一代也正常,所以乖乖地养胎,什么事都不沾手。
最近二皇子回上京城,身兼一个亲王之名,自然也得跟着上朝。
如今正逢皇上病重,太子主持朝政,每日早朝的时候,如果太子党的人开口提议举办什么与民同乐的灯会,就会被二皇子以“圣上龙体欠安,不宜如此”为由堵回去。
如果是针对平民百姓的提议,就来一句“年关将至,为避免民情激荡,不宜如此”。
有些不怕死的官员还提出国库出钱,雇佣百姓给皇上建一座长生祠祈福,这样民众也开心,皇上说不定就能好起来了。
结果二皇子眉头一皱,眼神凌厉地看向他,却对着太子道“此举劳民伤财,非明君所为,请太子三思”。
只这一句话,就让太子白了脸,跟明摆着骂他一旦同意,以后肯定不是个明君没什么差别了,而文官却赞扬二皇子心怀百姓。
每当二皇子压下太子党的气焰时,身为朝堂中身份和权利很重的顾明野,就出来拉偏架,明劝暗踩地让文武百官说下一项问题,把主持朝政的太子摆到了一边。
仅有一次是李长擎以武将脾气火爆的形象,明着骂那群文臣,才让太子烨松了口气,也没松彻底,因为下一秒顾明野就找出来指责他殿前失仪。
这个殿前有很多种解读,失仪也有很多种说法。
在皇上面前体态不正,或者胆小失态,是殿前失仪。
在肃穆的大殿上,做出毫无礼数可言的事,也是殿前失仪。
甚至管得宽泛些的,上朝时说了一句不合时宜的话,都能算得上殿前失仪。
不过以往政见相左的时候,文武百官争得面红耳赤也是常有的事,皇帝虽然早有定夺,但是为了让其中一方发泄一下,只要不打起来,对这种吵几句的是也就默认了。
结果李长擎骂了几句,就被顾明野扣上了个殿前失仪这个可大可小的帽子。
偏偏论身份,顾明野比在场绝大多数人都高,剩下寥寥无几的人,顾明野辈分又比他们高。导致最后主持朝政的太子烨,不得不搬出盛天帝来求情,但也因此落了下乘。
不少因为盛天帝病重,对太子继位有所偏向的朝臣,不约而同皱起了眉。
作为小辈,明烨为了朋友,向顾明野这个叔叔低头,这很正常。
可是作为太子,却为了一个不如顾明野的武将,在朝堂上,向顾明野低头,这很不应该。
太子可以权衡利弊;可以玩权谋弄心术;可以学帝王的制衡之道,但他偏偏不能在朝堂上怕一个臣子,哪怕朝堂之外得叫对方一声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