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诸朝看我直播乡村生活日常 第97节(4/5)
、扶着发冠一路小跑得气喘吁吁的桑弘羊吓了一跳。
【张骞当年被汉武帝派去出使西域,虽最终没能完成联盟大月氏的任务,还历时十年,才破衣烂衫回到长安。但他回来后除了开创了中西方往来的先河、带回来许多作物种子,如葡萄、石榴等,丰富了中国的农林品种;还带回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了汉武帝的决策。
张骞回来给汉武帝汇报的许多情况中,有一个信息与博南古道有关,博南古道也被称为“蜀身毒道”。而张骞的消息也直接影响了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的政策。
司马迁的《史记》还记载了这段汇报,张骞说,在大夏时,“见蜀布、筇竹杖“。大夏国人告诉他,这些东西是大夏国人去身毒交易来的。
张骞因此判断,印度既然有蜀物,应该“此去蜀不远矣。从蜀宜径,又无寇。”这段史料中的“见”字很关键,它在汉朝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看到,二是发现。从这个“见”字,我们也可以看出张骞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当时的四川也就是蜀地,那可不是什么繁荣的地区,在汉朝算是很边远落后的,但当时长期生活在长安大都市的张骞却能在大夏识别出来自四川的布匹和筇竹杖等,可见他的记忆以及学识都非比寻常。
看来只要不让他去打仗,他还是很靠谱的。】
漠北,许久不曾听见自己名字的张骞也很是惊喜,结果还没激动完又被仙迹最后一句话浇了一盆冷水,他欲哭无泪地想,他也不想带兵作战啊!
张骞的大喜大悲刘彻不知道,他正连忙找人询问,早早就派出去去援救张骞的人有没有传信回来,已经走到哪里了?是否找到张骞的身影了?
另一边,桑弘羊已经完整记录下了林老夫子所言大夏与蜀国贸易的史料。他很聪明,已经从中看出了利益所在:张骞说的没错,身毒有蜀地的东西,肯定离蜀地不远,而那边能够进行贸易,也说明路途比较平安,这是一条很安全的、从西南通向西域的新道路。
如果打通这条蜀身毒道,从身毒再前往西域各国,就可以不受匈奴从西北隔断大汉联络西域的威胁,既能畅通西域之路还能开发西南疆土,一举两得!
刘彻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与桑弘羊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希冀,他相信,那个“历史”上的他一定也能明白其中的价值所在。
【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派三路人马去西南夷寻找开辟“蜀身毒道”,其中一路使臣已经到了大理,却也和张骞一样倒霉,被当地的部落俘虏,没能完成使命。
但汉武帝并没有罢休,派兵南征时顺带又派使臣前往身毒,最终还是打通了这条从四川成都,经云南的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西南陆地“丝绸之路”,后来这条路还延伸到了东南亚,西汉的商人通过这条路与大夏商人进行大量货物交换,不仅仅是茶马贸易繁荣,还有丝绸与邛竹杖,为汉武帝换回了不少金银玉石、琥珀与琉璃。】
刘彻听得眼中异彩连连,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坐在金山银山中数钱怎么也数不尽的样子,他立刻安排人去招募熟悉西南道路的勇士,提前为他打通这条布满金银利润的道路!
安排完,他不禁赞同林老夫子的话:“张骞的确功不可没!”只要不带兵打仗。
【不过这条“蜀身毒道”的最大价值却没被汉武帝以及当时的所有使臣、商贾发现。也可能在那个时候,棉花还只是一种名不见经传、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杂乱的矮树或者灌木吧?】
刘彻立刻竖起耳朵来:什么?棉花?与木棉相同吗?用来做什么?
幸好林爷爷已经自顾自说下去了:
【我们现在很熟悉的“棉”字,其实直到宋朝才出现,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花传说是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有关最早棉花的记载就写了:“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团神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是两条路,一条便是亚洲棉途径当时叫身毒的印度传入云贵地区,之后又传到两广福建与四川;第二条途径便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与河西走廊,之后传播到黄河长江流域。
直到宋朝,松江人黄道婆从黎族人那里学习了纺织技术,这个对种花家无比重要的纺织品原料,才正式完成了由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的空间分布。】
【张骞当年被汉武帝派去出使西域,虽最终没能完成联盟大月氏的任务,还历时十年,才破衣烂衫回到长安。但他回来后除了开创了中西方往来的先河、带回来许多作物种子,如葡萄、石榴等,丰富了中国的农林品种;还带回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直接影响到了汉武帝的决策。
张骞回来给汉武帝汇报的许多情况中,有一个信息与博南古道有关,博南古道也被称为“蜀身毒道”。而张骞的消息也直接影响了汉武帝开发西南夷的政策。
司马迁的《史记》还记载了这段汇报,张骞说,在大夏时,“见蜀布、筇竹杖“。大夏国人告诉他,这些东西是大夏国人去身毒交易来的。
张骞因此判断,印度既然有蜀物,应该“此去蜀不远矣。从蜀宜径,又无寇。”这段史料中的“见”字很关键,它在汉朝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看到,二是发现。从这个“见”字,我们也可以看出张骞他敏锐的观察能力。当时的四川也就是蜀地,那可不是什么繁荣的地区,在汉朝算是很边远落后的,但当时长期生活在长安大都市的张骞却能在大夏识别出来自四川的布匹和筇竹杖等,可见他的记忆以及学识都非比寻常。
看来只要不让他去打仗,他还是很靠谱的。】
漠北,许久不曾听见自己名字的张骞也很是惊喜,结果还没激动完又被仙迹最后一句话浇了一盆冷水,他欲哭无泪地想,他也不想带兵作战啊!
张骞的大喜大悲刘彻不知道,他正连忙找人询问,早早就派出去去援救张骞的人有没有传信回来,已经走到哪里了?是否找到张骞的身影了?
另一边,桑弘羊已经完整记录下了林老夫子所言大夏与蜀国贸易的史料。他很聪明,已经从中看出了利益所在:张骞说的没错,身毒有蜀地的东西,肯定离蜀地不远,而那边能够进行贸易,也说明路途比较平安,这是一条很安全的、从西南通向西域的新道路。
如果打通这条蜀身毒道,从身毒再前往西域各国,就可以不受匈奴从西北隔断大汉联络西域的威胁,既能畅通西域之路还能开发西南疆土,一举两得!
刘彻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与桑弘羊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希冀,他相信,那个“历史”上的他一定也能明白其中的价值所在。
【汉武帝采纳了张骞的建议,派三路人马去西南夷寻找开辟“蜀身毒道”,其中一路使臣已经到了大理,却也和张骞一样倒霉,被当地的部落俘虏,没能完成使命。
但汉武帝并没有罢休,派兵南征时顺带又派使臣前往身毒,最终还是打通了这条从四川成都,经云南的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西南陆地“丝绸之路”,后来这条路还延伸到了东南亚,西汉的商人通过这条路与大夏商人进行大量货物交换,不仅仅是茶马贸易繁荣,还有丝绸与邛竹杖,为汉武帝换回了不少金银玉石、琥珀与琉璃。】
刘彻听得眼中异彩连连,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坐在金山银山中数钱怎么也数不尽的样子,他立刻安排人去招募熟悉西南道路的勇士,提前为他打通这条布满金银利润的道路!
安排完,他不禁赞同林老夫子的话:“张骞的确功不可没!”只要不带兵打仗。
【不过这条“蜀身毒道”的最大价值却没被汉武帝以及当时的所有使臣、商贾发现。也可能在那个时候,棉花还只是一种名不见经传、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杂乱的矮树或者灌木吧?】
刘彻立刻竖起耳朵来:什么?棉花?与木棉相同吗?用来做什么?
幸好林爷爷已经自顾自说下去了:
【我们现在很熟悉的“棉”字,其实直到宋朝才出现,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花传说是南北朝时期进入中原的,有关最早棉花的记载就写了:“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团神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这话的意思就是,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是两条路,一条便是亚洲棉途径当时叫身毒的印度传入云贵地区,之后又传到两广福建与四川;第二条途径便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与河西走廊,之后传播到黄河长江流域。
直到宋朝,松江人黄道婆从黎族人那里学习了纺织技术,这个对种花家无比重要的纺织品原料,才正式完成了由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的空间分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