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2)
98 年,北京再次申办奥运会。99 年,北京成功申办世界大运会。紧接着,21 年 7 月,奥委会宣布北京申奥成功。08 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万众期待的盛事。
体育行业成为政策层面上大力推动的领域。1995 年,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行业端之外,为了盘活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国务院颁布了《去啊安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政策之下,热潮席卷,90 年代就出现了 1000 平米以上的健身俱乐部。以健美节目闻名全国的健美皇后带着“天天跟我做,每天五分钟”的口号,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健身俱乐部,很快发展成了多地开店的连锁品牌。
98 年,港资企业正式将连锁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带入内地,团操课等新模式激活了内地健身行业的玩法和前景。
林得正察觉到了这股东风,自己也想做真正的企业家,在千禧年即将来临之际进军进军线下商业,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健身房,名为奥得健身会所。
00 年到 12 年,林霁予 6 岁到 18 岁这 12 年间,奥得健身会所开遍全国,将近上百家,成为第一梯队的连锁健身房品牌。林霁予四体不勤,却是当之无愧的健身房千金。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更多人看见苗头,就会产生泡沫。连锁健身房重销售轻服务的模式在精品商业健身房和由优质死角主导的健身工作室的冲击下,市场份额被瓜分。与更轻巧的经营模式相比,连锁健身房的成本高,竞争力低,过度扩张带来资金链危机。
和林得正从前投身的行业不同,重资产的经营模式无法迅速抽身。从发现危机,试图解决,到彻底放弃,不过几年光景。
因为当了半辈子小弟,林得正做梦都想当大哥,开健身房并未引入外部资金,财务状况也不必对外部公开。从发现经营出现颓势开始,他就准备好了后手。
林霁予讲完这些前情,季谒皱着眉问道:“既然他有后手,你怎么会……”
季谒不忍心说完,林霁予却知道他的后半句,她怎么会变成后来那样,身负巨债,连书都读不下去了。
林霁予语气中只剩下漠然,仿佛在讲别人的事。
“我就是我爸的后手啊。把我弟和他亲妈送出国,把大部分资产转移,任自家健身房倒闭,他们一家三口跑路了。”
“他把公司的法人换成了我。那时候我才成年,什么都不懂。他说家里的产业是他和我妈一起打拼出来的,以后都是要留给我的,我还高兴了好一阵子呢。”
“我刚上大学那年,我爸就送我弟出国读书了,估计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打算了。”
“哦,对了,我没跟你提过我弟吧?他叫林霁纳,跟我不是一个妈……只比我小三岁,之前养在外面来着,快上小学的时候接回家里了。那时我妈还没死呢。”
16.名为“予”的姐姐,和名为“纳”的弟弟。
在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弟弟之前,林霁予很喜欢自己的名字。
光风霁月的霁,给予的予。
于娟曾经告诉林霁予,霁予二字,予取自母亲的姓,也是父母对寄予厚望的意思。
她的名字,读起来音同“给予”。所以林霁予习惯在自我介绍时把名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很大方会给很多的意思。很符合她对挥霍这件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
直到林霁予在十岁时见到林霁纳。这个小男孩跟她有一半的血缘关系,连名字也有三分之二相像。
于娟认识林得正时才 25 岁,她从浙江乡下考到上海读大专,财会专业,又靠自己找了份出纳的工作,一个人在偌大的沪市踮着脚尖,踩出了一席之地。
于娟的老板,就是林得正的那位大哥。
林得正开一辆豪华型丰田皇冠,不要司机,自己握方向盘,享受风驰电掣的感觉。带着钱去见大哥,求对方带自己入局,后备箱放着钱,直接装在蛇皮袋里,毫不讲究。林得正把车一停,像扛大包一样扛着蛇皮袋,走进大哥位于外滩朝向黄浦江的办公室里。
足足 300 万,于娟数钱数得差点得了
体育行业成为政策层面上大力推动的领域。1995 年,国家体委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行业端之外,为了盘活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国务院颁布了《去啊安民健身计划纲要》,同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政策之下,热潮席卷,90 年代就出现了 1000 平米以上的健身俱乐部。以健美节目闻名全国的健美皇后带着“天天跟我做,每天五分钟”的口号,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健身俱乐部,很快发展成了多地开店的连锁品牌。
98 年,港资企业正式将连锁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带入内地,团操课等新模式激活了内地健身行业的玩法和前景。
林得正察觉到了这股东风,自己也想做真正的企业家,在千禧年即将来临之际进军进军线下商业,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健身房,名为奥得健身会所。
00 年到 12 年,林霁予 6 岁到 18 岁这 12 年间,奥得健身会所开遍全国,将近上百家,成为第一梯队的连锁健身房品牌。林霁予四体不勤,却是当之无愧的健身房千金。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更多人看见苗头,就会产生泡沫。连锁健身房重销售轻服务的模式在精品商业健身房和由优质死角主导的健身工作室的冲击下,市场份额被瓜分。与更轻巧的经营模式相比,连锁健身房的成本高,竞争力低,过度扩张带来资金链危机。
和林得正从前投身的行业不同,重资产的经营模式无法迅速抽身。从发现危机,试图解决,到彻底放弃,不过几年光景。
因为当了半辈子小弟,林得正做梦都想当大哥,开健身房并未引入外部资金,财务状况也不必对外部公开。从发现经营出现颓势开始,他就准备好了后手。
林霁予讲完这些前情,季谒皱着眉问道:“既然他有后手,你怎么会……”
季谒不忍心说完,林霁予却知道他的后半句,她怎么会变成后来那样,身负巨债,连书都读不下去了。
林霁予语气中只剩下漠然,仿佛在讲别人的事。
“我就是我爸的后手啊。把我弟和他亲妈送出国,把大部分资产转移,任自家健身房倒闭,他们一家三口跑路了。”
“他把公司的法人换成了我。那时候我才成年,什么都不懂。他说家里的产业是他和我妈一起打拼出来的,以后都是要留给我的,我还高兴了好一阵子呢。”
“我刚上大学那年,我爸就送我弟出国读书了,估计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做打算了。”
“哦,对了,我没跟你提过我弟吧?他叫林霁纳,跟我不是一个妈……只比我小三岁,之前养在外面来着,快上小学的时候接回家里了。那时我妈还没死呢。”
16.名为“予”的姐姐,和名为“纳”的弟弟。
在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弟弟之前,林霁予很喜欢自己的名字。
光风霁月的霁,给予的予。
于娟曾经告诉林霁予,霁予二字,予取自母亲的姓,也是父母对寄予厚望的意思。
她的名字,读起来音同“给予”。所以林霁予习惯在自我介绍时把名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很大方会给很多的意思。很符合她对挥霍这件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
直到林霁予在十岁时见到林霁纳。这个小男孩跟她有一半的血缘关系,连名字也有三分之二相像。
于娟认识林得正时才 25 岁,她从浙江乡下考到上海读大专,财会专业,又靠自己找了份出纳的工作,一个人在偌大的沪市踮着脚尖,踩出了一席之地。
于娟的老板,就是林得正的那位大哥。
林得正开一辆豪华型丰田皇冠,不要司机,自己握方向盘,享受风驰电掣的感觉。带着钱去见大哥,求对方带自己入局,后备箱放着钱,直接装在蛇皮袋里,毫不讲究。林得正把车一停,像扛大包一样扛着蛇皮袋,走进大哥位于外滩朝向黄浦江的办公室里。
足足 300 万,于娟数钱数得差点得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