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攻克石城(四)(1/2)
此时战场的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双方都已经在对方的右翼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目前就看谁能先从侧面侧击,席卷对方的中路,如此这场仗基本上就赢了。
其实现在严亦飞只是利用他鸟铳队的优势暂时压制住了对面何国用的左翼,其实更加稳妥的办法是在彻底击溃当面之敌后,再侧击对面中路。但是眼见己方陈忠率领的左翼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所以他不得不留下鸟铳手门继续压制当面之敌,而他则率领两个冷兵器旗队侧击敌军的中路。
严亦飞结合手上的兵力,将他的冷兵器队分成了两个临时混编小组,每组由6名刀盾兵和4名长枪兵组成,6名刀盾兵中每两人为1组,分别列成盾阵护住前、左、右3个方向。4名长枪兵中则有两名负责攻击前方之敌,各有1人负责攻击左右之敌。
严亦飞打算,每组之间彼此形成两路突破的阵势,互相形成独立的作战单元,需要时还可以临时变阵合围小部分敌军,这样是他在后世常用到的防暴恐的突击阵型。
此时,正在带队和明军中路搏杀的何国用也注意到了自己左路的情况,他气恼的发现,自己左翼的兵士在那股强悍明军的23十支鸟铳的压制之下,竟然连上去缠斗、拖住对方的勇气都没有,现在只会1个个趴在田地里不敢动弹。让对方明军的右翼从容的分出了人手去侧击己方的中路。
当然,即使他何国用现在连杀人的心都有,但是他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他此时的想法也很明确,虽然是己方中军现遭到了夹击,但是只要自己分出1部分人手去抗住这2十余名侧击的明军1会,只要自己的中路比对方的左路能坚持的时间更长,那么当己方的右路击溃对方的左路之后,同样可以侧击对方的中军。在局势1样的情况下,他依旧可以凭借比多方多了将近1半的兵力战胜对方。
于是他平复了1下心情,大声呼喝道:“后排还没有接战的兄弟随我来,咱们1起破了左边明军这个阵,得了这股明军首级的,1颗脑袋赏十两银子!”
有2十几名后排的叛军听到十两银子这个数目都红了眼,这可是他们这群偏僻海岛的守兵辛苦1年都未必能得来的收入啊。他们都红着眼随着何国用向严亦飞等人杀来!双方此时相隔不过23十步,双方阵中的弓手都没来得及射出1箭两队人马就对撞到了1起。
范思达是陈京成长枪盾旗队的副手,他此时在严亦飞左侧进攻小组正前方的战位之上。他随着自己的小组,在严亦飞的指挥之下小跑着上前。
说app——-p>
按照严亦飞之前对他们的训练,他们冷兵器手在列队与敌方接战之前,要在领队旗队长的带领下连呼3声“杀”!而且要1声比1声响亮,如此以提振自己的胆气。
他此时站在两名刀盾手的身后,那2人并排而立,举起手中半人多高的大盾遮蔽着自己和战友的身体,这让他无比的有安全感。如果他和严亦飞1样,是1名来自后世的士兵穿越而来,那么他1定会感觉此时如同置身于1辆装甲车的里面。
1边前进,范思达也1边从前排两块大盾的缝隙之间观察着对面的情况。
对面的叛军此时已经形不成什么阵列了,他们在1面写着“何”字的认旗的带领之下,散乱了冲了过来,这也让他心中大定。因为他记得自己的把总严亦飞在带领他们训练的时候说过,冷兵器对阵,最重要的是要摆出1个完整和合理的阵型。1个由3十名士兵摆出的阵列,可以轻松的击溃1百名手持相同武器的未列阵的敌军。
此时,他的旗队长陈京成又第3次高呼了1声“杀”,他和旗队中其他的军士1样,用最声嘶力竭的声音也高呼“杀”,他明显的看到,他们的这1声呼喝,很明显的让对方的气势弱了3分,就连冲击的速度也开始慢了半拍。
第3声“杀”字代表着即将与敌军短兵相接,他不用看也知道,血腥的肉搏战即将要到来!
他此时手中紧紧的持着自己心爱的长枪,这杆长枪可是大名鼎鼎的“戚家枪”!
此枪长约1丈5尺,枪身由经过多次晾晒的坚硬竹子所制,在枪的最前方是按照严亦飞的要求,特意装上了打制出来,长约1尺5寸的铁质枪头,这样可以避免枪身被轻易的砍断。
提起这杆长枪就不得不提戚家军的3大抗倭利器,而这其中的第1种利器,就是“戚家枪”。
当然,这“戚家枪”之利,并非全在这枪本身,更在于那用枪的技巧。
戚继光曾在他的著作《纪效新书》中提及枪法道:“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后世鲜有得其奥者。盖有之矣,或秘焉而不传,传之而失其真,是以行于世者卒皆沙家、马家之流。”
戚继光极为推崇宋代的杨家枪法,杨家枪法又称“梨花枪”法。因为杨家枪法在握持时“手执枪根”,也就是长枪的末端,所以“出枪甚长”,同时也最为符合“枪扎1条线”,即“中平枪法”的特征,“有虚实,有奇正”,令人难以抵挡。
他也因此感慨杨家枪威力无匹,认为“2十年梨花枪
其实现在严亦飞只是利用他鸟铳队的优势暂时压制住了对面何国用的左翼,其实更加稳妥的办法是在彻底击溃当面之敌后,再侧击对面中路。但是眼见己方陈忠率领的左翼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了,所以他不得不留下鸟铳手门继续压制当面之敌,而他则率领两个冷兵器旗队侧击敌军的中路。
严亦飞结合手上的兵力,将他的冷兵器队分成了两个临时混编小组,每组由6名刀盾兵和4名长枪兵组成,6名刀盾兵中每两人为1组,分别列成盾阵护住前、左、右3个方向。4名长枪兵中则有两名负责攻击前方之敌,各有1人负责攻击左右之敌。
严亦飞打算,每组之间彼此形成两路突破的阵势,互相形成独立的作战单元,需要时还可以临时变阵合围小部分敌军,这样是他在后世常用到的防暴恐的突击阵型。
此时,正在带队和明军中路搏杀的何国用也注意到了自己左路的情况,他气恼的发现,自己左翼的兵士在那股强悍明军的23十支鸟铳的压制之下,竟然连上去缠斗、拖住对方的勇气都没有,现在只会1个个趴在田地里不敢动弹。让对方明军的右翼从容的分出了人手去侧击己方的中路。
当然,即使他何国用现在连杀人的心都有,但是他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他此时的想法也很明确,虽然是己方中军现遭到了夹击,但是只要自己分出1部分人手去抗住这2十余名侧击的明军1会,只要自己的中路比对方的左路能坚持的时间更长,那么当己方的右路击溃对方的左路之后,同样可以侧击对方的中军。在局势1样的情况下,他依旧可以凭借比多方多了将近1半的兵力战胜对方。
于是他平复了1下心情,大声呼喝道:“后排还没有接战的兄弟随我来,咱们1起破了左边明军这个阵,得了这股明军首级的,1颗脑袋赏十两银子!”
有2十几名后排的叛军听到十两银子这个数目都红了眼,这可是他们这群偏僻海岛的守兵辛苦1年都未必能得来的收入啊。他们都红着眼随着何国用向严亦飞等人杀来!双方此时相隔不过23十步,双方阵中的弓手都没来得及射出1箭两队人马就对撞到了1起。
范思达是陈京成长枪盾旗队的副手,他此时在严亦飞左侧进攻小组正前方的战位之上。他随着自己的小组,在严亦飞的指挥之下小跑着上前。
说app——-p>
按照严亦飞之前对他们的训练,他们冷兵器手在列队与敌方接战之前,要在领队旗队长的带领下连呼3声“杀”!而且要1声比1声响亮,如此以提振自己的胆气。
他此时站在两名刀盾手的身后,那2人并排而立,举起手中半人多高的大盾遮蔽着自己和战友的身体,这让他无比的有安全感。如果他和严亦飞1样,是1名来自后世的士兵穿越而来,那么他1定会感觉此时如同置身于1辆装甲车的里面。
1边前进,范思达也1边从前排两块大盾的缝隙之间观察着对面的情况。
对面的叛军此时已经形不成什么阵列了,他们在1面写着“何”字的认旗的带领之下,散乱了冲了过来,这也让他心中大定。因为他记得自己的把总严亦飞在带领他们训练的时候说过,冷兵器对阵,最重要的是要摆出1个完整和合理的阵型。1个由3十名士兵摆出的阵列,可以轻松的击溃1百名手持相同武器的未列阵的敌军。
此时,他的旗队长陈京成又第3次高呼了1声“杀”,他和旗队中其他的军士1样,用最声嘶力竭的声音也高呼“杀”,他明显的看到,他们的这1声呼喝,很明显的让对方的气势弱了3分,就连冲击的速度也开始慢了半拍。
第3声“杀”字代表着即将与敌军短兵相接,他不用看也知道,血腥的肉搏战即将要到来!
他此时手中紧紧的持着自己心爱的长枪,这杆长枪可是大名鼎鼎的“戚家枪”!
此枪长约1丈5尺,枪身由经过多次晾晒的坚硬竹子所制,在枪的最前方是按照严亦飞的要求,特意装上了打制出来,长约1尺5寸的铁质枪头,这样可以避免枪身被轻易的砍断。
提起这杆长枪就不得不提戚家军的3大抗倭利器,而这其中的第1种利器,就是“戚家枪”。
当然,这“戚家枪”之利,并非全在这枪本身,更在于那用枪的技巧。
戚继光曾在他的著作《纪效新书》中提及枪法道:“夫长枪之法,始于杨氏…后世鲜有得其奥者。盖有之矣,或秘焉而不传,传之而失其真,是以行于世者卒皆沙家、马家之流。”
戚继光极为推崇宋代的杨家枪法,杨家枪法又称“梨花枪”法。因为杨家枪法在握持时“手执枪根”,也就是长枪的末端,所以“出枪甚长”,同时也最为符合“枪扎1条线”,即“中平枪法”的特征,“有虚实,有奇正”,令人难以抵挡。
他也因此感慨杨家枪威力无匹,认为“2十年梨花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