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龙川之战(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天启元年十2月初9日,此时的广宁镇副总兵毛文龙,领着他身边的几名军官,来到了松原岭防线。

    此时毛文龙早期在身边的几位主要军官,大多都如严亦飞1样,都独挡1面,派驻到外海各岛屿上活民练兵去了,此时跟在毛文龙身边的,只有他的家丁队长毛承禄,还有此时负责毛文龙军中财务的耿仲明,哦,此时耿仲明已经当了毛文龙的义子,改名叫毛有杰了。2人为严亦飞的老熟人,其余军官如同赵成功、李应龙、赵俊等人,都是从镇江之战中的甲长或是老兵中提拔起来的,严亦飞虽然看他们眼熟,但是并不熟识。

    这几人当中无论是耿仲明,还是后提拔起来的赵成功、李应龙、赵俊等人,此时资历和官职都没有严亦飞高,因此这几人对严亦飞都是恭恭敬敬。

    不过毛承禄还是那样,天生就对严亦飞有敌意,看到严亦飞的脸色仍旧颇不友好。

    严亦飞1直不知道这毛承禄为何看自己不顺眼,可能就是天生磁场相克吧,又或者是觉得严亦飞的快速崛起抢了他的风头。

    这毛承禄是毛文龙的第1个养子,在历史上历任皮岛军右翼游击、内丁参将、东江副总兵。

    他曾长期统领毛文龙由养子养孙和女真人组成的家丁亲军,位列毛文龙诸养子之首,称号毛大,可见其在东江镇中的地位。

    提起毛承禄,就不得不提起毛文龙以及其他明末众多将官所养活和依靠的家丁。

    “家丁”1词,在中国古代,本指替富豪看家护院的仆役,但到了明代,又具备了1种特殊的含义:最初专指武将蓄养的私兵,后来扩大为军队中的1个特殊兵种。

    嘉靖年间以后,家丁日渐成为明朝边境作战的主要力量,甚至呈现出军队“家丁化”的趋势。各边将领在边疆防御中,多依赖家丁出塞捣巢,靠“偷窃0贼”以邀功赏。

    到万历时期,女真人崛起后,明廷又从各镇调集家丁前往援辽,亦将希望寄托在这些训练有素的精锐家丁手上。

    由此可见,家丁在明代中后期的军事作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史·刘文炳传》曾记载了1个故事,崇祯十7年16443月十8日,即李自成攻陷北京城的前1天,崇祯帝紧急召见了勋戚新乐伯刘文炳和驸马都尉巩永固,问:“2卿所纠家丁,能巷战否?”文炳以众寡不敌对,帝愕然。

    亡国之日,崇祯帝尚将背水1战的希望寄托于勋戚所豢养的家丁,从另外1个侧面反映了明末依赖家丁作战的事实。

    这明朝将帅家丁是明代军队中的1个特殊群体。家丁最早可追溯至正统年间,当时是以将官役军开垦屯田的形式出现,尔后遭到朝廷禁革,但武官隐占卫所军士的现象1直存在。

    到了正德时期,家丁被用于军事作战,逐渐被朝廷认可而合法化。嘉靖以后,将帅家丁发展兴盛,种类也日趋增多,成为明朝边境作战的中坚力量。

    家丁的来源经历了由单1的卫所军士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变化,方式上既有抽选营军组成,亦有另行招募。

    各将帅的家丁的管理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其生计不仅仰赖将官,而且武将子弟可以继承部下的家丁。

    家丁除了冲锋陷阵外,还时常被将官派遣执行哨探任务。

    其实家丁的粮饷与普通军士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除了食饷外,家丁还有“捣巢”“赶马”等其他生计。家丁发展到后期,也产生了冒功、冒饷等问题,加重了明廷的财政负担。

    明后期的将帅家丁以辽东最盛。万历时期,辽东镇的家丁数量庞大,与辽东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辽东镇的家丁主要集中在总兵驻扎的广宁镇城。

    李成梁部下的家丁被编为“前锋外”和“前锋里”两个部分,其编制与1般镇成营兵基本1致。辽东家丁的服役方式经历了从更班制到帮贴制的变化,后因军民抵触,遂出现了以高薪“厚养”家丁,才有了家丁粮饷“过额兵十倍”的说法,不过家丁须终身服役。

    辽东的家丁多出身于各卫所的舍人、舍丁和余丁,这与辽东以军籍人员为主的特殊户籍结构有关。辽东的很大1部分家丁通过积累军功跻身武官队5,体现了军功对于明代边镇社会阶层流动的促进作用。

    家丁在战争中可以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而且它的机动性往往能出奇制胜,危

    难时刻也能护卫主将的安全,在与蒙古等游牧部落频繁的小规模冲突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明后期的家丁作战体制也导致明朝军队偏重家丁、轻视训练,善于游击、短于大战的弊病,这对于军官培养、士兵成长以及军事指挥都是十分不利的,无法应对后金清这1强大力量的崛起。明季辽东军事的失败,家丁这1军队体制无疑负有重大责任。此外,家丁体制也是明末武将跋扈的重要基础。

    总体而言,与其他时代的类似兵种相比,明代将帅家丁既有相似之处,也有较大的特殊性,具有将帅私属和国家额兵的双重属性。

    这家丁在明末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就连毛文龙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