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征险山(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壁西部,门宽约1丈4尺,两侧各有1门楼,高、宽与南门相同,惟长度不同,约两丈4尺。

    城壁东南角和西北角各有1角台,东南角台略小,长约1丈9尺,宽约两丈2尺,高约1丈9尺;西北角台较大,呈正方形,边长约5丈9尺,高约2丈8尺。城东壁中部上面建有1座石方塔,当地称之为塔寺。

    提起险山堡的设立,就不得不提到明朝与女真族之间数百年间的恩怨过往。

    在明朝成化3年,明军联合朝鲜杀建州女真首领李满住父子于婆猪江,也就是今天浑江附近,然而建州女真并未以此而衰败,仍然不断犯边。

    明朝为防御建州女真,派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韩斌率兵于辽阳以东,自凤凰山迄奉建堡,利用山险,以相联结,修筑边墙。

    明成化3年这1年,大明朝对辽东进行了第1次“拓边”。沿边修筑了长达1千7百6十余里的边墙,也就是所谓的辽东边墙,以保卫东北边墙安全。

    辽东边墙西接长城,以今绥中铁厂堡为起点,1路向东北延伸,经兴城、锦西到义县清河口,即东向穿北镇,至黑山的白土门,再转向东南,经台安、盘山,3叉河南,过了河入海城。

    在沿辽河东岸北上,经辽阳、沈阳、铁岭到开原东北之威远堡。然后折向南过铁岭东境直达抚顺,到抚顺转向东南,经本溪清河城、咸厂,又西南至凤城后,复向东南伸展,直达丹东虎山山下的鸭绿江边。

    到了嘉靖2十5年开始,边事渐多,辽东巡按御史张铎请增置险山堡,嘉靖4十3年,都御史王之诰奏设险山参将,驻镇本堡,辖十3城堡,驻官兵3千07十4员。

    值得1提的是,威震辽东3十年的名将李成梁,就曾任险山参将,以险山堡为首的城堡体系的兴衰历程与李成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兴衰历程又关系到了后来建州女真的逆势崛起。李成梁的险山参将1职也是他后来成为所谓“辽东王”的基础。

    明嘉靖2十5年,大明对辽东进行第2次拓边,开始修筑宽甸等地区的边墙,增加了许多城堡和墩台。监察御史张铎主持修建散羊峪堡、1堵墙堡、孤山堡、险山堡和江沿台堡等的工程。险山参将驻镇险山堡,下辖新安堡、草河堡、暧阳堡、洒马吉堡、宁东堡、江沿台堡、甜水站堡、青谷峪堡、镇夷堡、镇东堡、凤凰城堡、汤站堡等十3个堡城、7十4个边墩、4十9个腹里墩,共计有官军7千02十6名,边墙长度达8十6里。

    明代自永乐皇帝开始设立辽东镇,并修建边堡等军事聚落来保护移民和马市贸易,到了明代中期边患加剧,明廷开始大规模拓边,扩建边堡并以边墙连接,使之成为有效的防御体系,同时给诸如镇城、卫城等军事聚落提供战略纵深。这是嘉靖年间2次拓边后险山等堡的重要原因之1。

    辽东边墙最初主要是防御兀良哈蒙古,随着兀良哈蒙古的迁移,辽东的主要威胁变成了女真,而盘踞在辽东1线的建州女真则是重点防御对象,明廷1边施以重手,1边又恪守祖训安抚有加,但是始终难以解决这个隐患。

    险山等堡的建立1方面想要压缩建州女真的战略空间,1方面起到威慑诸夷和朝鲜的作用。到了明万历元年,李成梁再次向前移驻防线,新建宽甸6堡,向前拓展近8百里的距离,并将险山参将驻守地向前移驻,可以说是将匕首直抵建州女真的咽喉,让他们毫无向辽东扩展的余地。

    而毛文龙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之,他同样也以出色的战略眼光,看中了险山堡这1地区,想要以此地为跳板,成为收复辽东的桥头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