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双骄 第26节(3/4)
论何时何地都有人伺候,孟姚礼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才无奈作罢。
奈何贼心不死,之后的大半年,宋夫人每一次进观上香,孟姚礼都试图染指佳人,每一次都以无法成事而告终,心中的那股邪火越烧越旺。
终于,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暗中安排人手,趁着月余前宋夫人再一次进观上香时,从归途中掳走对方,当了强匪。
那具所谓的遗体和遗体手中的玉佩,都是他事先命人准备好的,一则用来断宋家和许家寻人之心,二则借此栽赃嫁祸给高守文,让长安府尽早结案。
这里头也有着孟姚礼的扭曲心思在。
宋夫人与高小公子自幼情笃,若非太师不允,怕是早已成了高夫人。掳走宋夫人,给宋编修头上戴一顶绿帽子且不够,让高守文背上骂名、丢了性命,才是大大的美事。
至于那具遗体的主人,则是孟姚礼身边的一名婢女,他玩腻了,便丢给手下人作为犒赏,玩坏了之后再丢出去假冒宋夫人的遗体,也算是物尽其用。
上述种种,都是晏颐祥从孟姚飞处审出来的,后者被盛瞻和的话吓破了胆,问他什么都说,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审出这么一桩惊天大案,晏颐祥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不敢掉以轻心。
未免打草惊蛇,给贼人毁尸灭迹的机会,他先是带人连夜搜查正虚观,解救了被囚于暗室的宋夫人,然后才启禀上奏,告知了圣上此案。
圣上闻讯震怒,命锦衣卫严查,查明属实后下旨抄斩学士府,原本煊赫风光的孟家在一夕之间败落,只留下门庭前的三两片残叶。
这还不止,圣上又下旨焚毁正虚观,处死观内全部道士,凡有参与的官员尽皆下狱,一时间朝野为之震荡。
因正虚观是坤观,往来观中的女子颇多,为了避免损其清誉,晏颐祥在朝堂上特意隐下了良家妇女一事,只说观内行勾栏腌臜之举。
私下启禀案情时,他也求了一份恩旨,希望圣上能瞒下此章,不然不说家家人心不宁,只说那些去过观中的女子,便再无立足之地。
圣上深以为然,应允了他,在下旨定罪时没有涉及相关字眼,只以谋逆之罪论处孟家,结党营私之罪论处牵连官员。
可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宫观庙宇里暗娼之事屡见不鲜,借此敛财者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大户人家往里发卖丫鬟的,若正虚观仅仅行此勾当,何至于观毁人亡、片瓦不存?
门第高些的人家尚好,夫人姑娘们出行时前呼后拥,道观不敢招惹。
参与进去、当过恩客的官员之家也还行,知道观中的猫腻,会叮嘱家人多加小心,最好别去正虚观,去有国观之称的三清观。
门第低又不知内情的人家就惨了,有那等遭受迫害且心怀疑窦的女子,本就不再往观中去,圣旨一下,当即确认疑窦是真,羞愤欲死。
家人拉拉扯扯间牵出几句话,再被有意无意地一传,霎时满城风雨。
流言传到宫中,皇后大怒,下旨明令禁止,不得再传。
然而,流言在面上消停了,私底下却越发疯长。
皇后无法,只得一边命人暗中散播“正虚观拐卖山下良家女子”的消息,一边领着诸家命妇贵女前往三清观与醮事,借观主之口影射此事与在场众人无关,才堪堪遏制住了这股势头。
觅瑜身为太子妃,自然也跟着去了,帮助皇后打理一应事宜。
回到宫中,皇后屏退左右,倚靠着凭案闭目养神。心腹宫女在旁小心捶腿伺候。
觅瑜奉上一盏清茶:“这是江州上贡的明前茶,最能清心降火,母后且润润口。”
她对茶水不挑,分辨不出好茶与上上茶之间的细微差别,但一些场面话还是会说的,这也是她在宫中和娘家生活的最大不同。
若在家里,见到她的娘亲为杂事烦恼,她除了软言安慰之外,还会让下人制作几道娘亲喜欢的糕点,用美食缓解对方的烦躁。
在宫里就不同了。一来皇后是她的婆母,不是她的娘亲,终究亲疏有别;二来,盛瞻和提醒过她,最好不要送吃食,想要尽孝,做些端茶倒水的功夫便足够。
&e
奈何贼心不死,之后的大半年,宋夫人每一次进观上香,孟姚礼都试图染指佳人,每一次都以无法成事而告终,心中的那股邪火越烧越旺。
终于,他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暗中安排人手,趁着月余前宋夫人再一次进观上香时,从归途中掳走对方,当了强匪。
那具所谓的遗体和遗体手中的玉佩,都是他事先命人准备好的,一则用来断宋家和许家寻人之心,二则借此栽赃嫁祸给高守文,让长安府尽早结案。
这里头也有着孟姚礼的扭曲心思在。
宋夫人与高小公子自幼情笃,若非太师不允,怕是早已成了高夫人。掳走宋夫人,给宋编修头上戴一顶绿帽子且不够,让高守文背上骂名、丢了性命,才是大大的美事。
至于那具遗体的主人,则是孟姚礼身边的一名婢女,他玩腻了,便丢给手下人作为犒赏,玩坏了之后再丢出去假冒宋夫人的遗体,也算是物尽其用。
上述种种,都是晏颐祥从孟姚飞处审出来的,后者被盛瞻和的话吓破了胆,问他什么都说,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审出这么一桩惊天大案,晏颐祥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不敢掉以轻心。
未免打草惊蛇,给贼人毁尸灭迹的机会,他先是带人连夜搜查正虚观,解救了被囚于暗室的宋夫人,然后才启禀上奏,告知了圣上此案。
圣上闻讯震怒,命锦衣卫严查,查明属实后下旨抄斩学士府,原本煊赫风光的孟家在一夕之间败落,只留下门庭前的三两片残叶。
这还不止,圣上又下旨焚毁正虚观,处死观内全部道士,凡有参与的官员尽皆下狱,一时间朝野为之震荡。
因正虚观是坤观,往来观中的女子颇多,为了避免损其清誉,晏颐祥在朝堂上特意隐下了良家妇女一事,只说观内行勾栏腌臜之举。
私下启禀案情时,他也求了一份恩旨,希望圣上能瞒下此章,不然不说家家人心不宁,只说那些去过观中的女子,便再无立足之地。
圣上深以为然,应允了他,在下旨定罪时没有涉及相关字眼,只以谋逆之罪论处孟家,结党营私之罪论处牵连官员。
可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宫观庙宇里暗娼之事屡见不鲜,借此敛财者也不在少数,甚至有大户人家往里发卖丫鬟的,若正虚观仅仅行此勾当,何至于观毁人亡、片瓦不存?
门第高些的人家尚好,夫人姑娘们出行时前呼后拥,道观不敢招惹。
参与进去、当过恩客的官员之家也还行,知道观中的猫腻,会叮嘱家人多加小心,最好别去正虚观,去有国观之称的三清观。
门第低又不知内情的人家就惨了,有那等遭受迫害且心怀疑窦的女子,本就不再往观中去,圣旨一下,当即确认疑窦是真,羞愤欲死。
家人拉拉扯扯间牵出几句话,再被有意无意地一传,霎时满城风雨。
流言传到宫中,皇后大怒,下旨明令禁止,不得再传。
然而,流言在面上消停了,私底下却越发疯长。
皇后无法,只得一边命人暗中散播“正虚观拐卖山下良家女子”的消息,一边领着诸家命妇贵女前往三清观与醮事,借观主之口影射此事与在场众人无关,才堪堪遏制住了这股势头。
觅瑜身为太子妃,自然也跟着去了,帮助皇后打理一应事宜。
回到宫中,皇后屏退左右,倚靠着凭案闭目养神。心腹宫女在旁小心捶腿伺候。
觅瑜奉上一盏清茶:“这是江州上贡的明前茶,最能清心降火,母后且润润口。”
她对茶水不挑,分辨不出好茶与上上茶之间的细微差别,但一些场面话还是会说的,这也是她在宫中和娘家生活的最大不同。
若在家里,见到她的娘亲为杂事烦恼,她除了软言安慰之外,还会让下人制作几道娘亲喜欢的糕点,用美食缓解对方的烦躁。
在宫里就不同了。一来皇后是她的婆母,不是她的娘亲,终究亲疏有别;二来,盛瞻和提醒过她,最好不要送吃食,想要尽孝,做些端茶倒水的功夫便足够。
&e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