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直播嬴稷炫崽秦始皇 第233节(1/3)
因为前面朱元璋定下来的军户世袭和军屯制度,到了朱瞻基统治的宣德年间弊端已经十分明显了。
军官苛虐士卒、侵占屯田,军士生活困苦、被迫逃亡,开始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
面对这种状况,朱瞻基不得不格外加以重视,由此提出了爱护存恤军士的思想主张。
他认为:兵士除了训练有方,还要抚养得宜,所谓“养之厚则得其心,练之精则得其用”,不能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就跟宋朝那时候一样是不可以的。
就是你冲阵的时候喊的是“兄弟们给我冲!”和“兄弟们跟我冲!”这两种的差别那是非常大的。
军士乃将帅求取“富贵之本”,只有平常善待军士,深得其心,临敌之际才能得其拼死效力,成就功业。
“若素不能恤,徒以威驭之,缓急未必得用。”
他斥责了各处统兵将领不恤军士,“诛求刻剥,甚于豺虎”,“虐用其力,减克其粮”,
以致军士不堪忍受、导致相率逃亡的种种劣行,告诫他们要以恩抚士卒为念,告知他们应该做到“矜其寒馁,同其甘苦”“仁如父兄,爱其子弟”。
除此之外,还屡次颁布诏谕,严禁将领压迫虐害军士,包括私役其劳作、占夺其屯田、贪吞其饷粮等等,违者一经奏劾查实,即予逮治。】
【这个皇帝,脑子总算还是清醒一些。】
听多了前面宋朝皇帝重文轻武的事迹,现在听到这个皇帝,那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
第214章 第二百一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除了军事上之外, 在内阁的问题上,朱瞻基也是继续完善他爷爷朱棣搞出来的内阁制度的。
朱瞻基即位后,“三杨”也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还有金幼孜、黄淮分别在内阁中重新任职, 内阁的突出地位还因新的行政程序而得到加强。
内阁成员需要定期上朝觐见,讨论紧急的国家大事。
遵循朱高炽时期的先例, 朱瞻基即位后他们直接呈递密封的奏议以及时确定适当的施政方针。
此外,朱瞻基还采用了票拟等正规的办事程序,规定大学士审议官员呈递的奏议, 并提出适当答复贴在每道草拟的诏令上以供御批。
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
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 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 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 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称为“票拟”。】
皇帝们摸着下巴,觉得这好像也是个好办法。
但是怎么说呢, 总觉得太麻烦了。
还让大臣们批阅了自己看,有什么事情大臣们直接处理了不好吗?
他们花那么多银子让大臣们来当官,可不是让他们来吃干饭的。
——明清之前的皇帝们大多还没有那种什么大事小情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变态控制欲,他们更喜欢大臣们能够解决的问题多一点, 那自己手里的问题就少一点。
【当然了, 朱瞻基并没有自己的祖先朱元璋那么勤奋,
一般内阁大臣们呈递上来的意见, 他直接就采纳了,并将诏令分送给主管的部门施行;
他也并不再召内阁大臣们进行复议, 除非主要内容出现了争议。
这样,内阁就成了朱瞻基和六部之间的桥梁,与以往相比,更成了决策的力量。
阁臣的职责,仁、宣两朝还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过在侍论经史、草拟制诰之外,阁臣们其实已从多方面参预军国重事。】
【比如说,阁臣原只备顾问。
但朱瞻基在出平汉王、曲赦赵王、调免陈山以至举任官员、捐免租税等重大国事上,均曾向杨士奇等阁臣咨议,然后决策实行。
阁臣近在皇帝左
军官苛虐士卒、侵占屯田,军士生活困苦、被迫逃亡,开始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和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
面对这种状况,朱瞻基不得不格外加以重视,由此提出了爱护存恤军士的思想主张。
他认为:兵士除了训练有方,还要抚养得宜,所谓“养之厚则得其心,练之精则得其用”,不能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就跟宋朝那时候一样是不可以的。
就是你冲阵的时候喊的是“兄弟们给我冲!”和“兄弟们跟我冲!”这两种的差别那是非常大的。
军士乃将帅求取“富贵之本”,只有平常善待军士,深得其心,临敌之际才能得其拼死效力,成就功业。
“若素不能恤,徒以威驭之,缓急未必得用。”
他斥责了各处统兵将领不恤军士,“诛求刻剥,甚于豺虎”,“虐用其力,减克其粮”,
以致军士不堪忍受、导致相率逃亡的种种劣行,告诫他们要以恩抚士卒为念,告知他们应该做到“矜其寒馁,同其甘苦”“仁如父兄,爱其子弟”。
除此之外,还屡次颁布诏谕,严禁将领压迫虐害军士,包括私役其劳作、占夺其屯田、贪吞其饷粮等等,违者一经奏劾查实,即予逮治。】
【这个皇帝,脑子总算还是清醒一些。】
听多了前面宋朝皇帝重文轻武的事迹,现在听到这个皇帝,那真是让人神清气爽啊。
第214章 第二百一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除了军事上之外, 在内阁的问题上,朱瞻基也是继续完善他爷爷朱棣搞出来的内阁制度的。
朱瞻基即位后,“三杨”也就是杨士奇、杨荣、杨溥、还有金幼孜、黄淮分别在内阁中重新任职, 内阁的突出地位还因新的行政程序而得到加强。
内阁成员需要定期上朝觐见,讨论紧急的国家大事。
遵循朱高炽时期的先例, 朱瞻基即位后他们直接呈递密封的奏议以及时确定适当的施政方针。
此外,朱瞻基还采用了票拟等正规的办事程序,规定大学士审议官员呈递的奏议, 并提出适当答复贴在每道草拟的诏令上以供御批。
票拟,也叫做票旨、条旨,
也就是说对于来自全国各方面的奏章, 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内阁学士“用小票墨书”,即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各奏疏的对面上以进呈。
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 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 附本进呈皇帝裁决, 称为“票拟”。】
皇帝们摸着下巴,觉得这好像也是个好办法。
但是怎么说呢, 总觉得太麻烦了。
还让大臣们批阅了自己看,有什么事情大臣们直接处理了不好吗?
他们花那么多银子让大臣们来当官,可不是让他们来吃干饭的。
——明清之前的皇帝们大多还没有那种什么大事小情都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变态控制欲,他们更喜欢大臣们能够解决的问题多一点, 那自己手里的问题就少一点。
【当然了, 朱瞻基并没有自己的祖先朱元璋那么勤奋,
一般内阁大臣们呈递上来的意见, 他直接就采纳了,并将诏令分送给主管的部门施行;
他也并不再召内阁大臣们进行复议, 除非主要内容出现了争议。
这样,内阁就成了朱瞻基和六部之间的桥梁,与以往相比,更成了决策的力量。
阁臣的职责,仁、宣两朝还并没有明确规定,不过在侍论经史、草拟制诰之外,阁臣们其实已从多方面参预军国重事。】
【比如说,阁臣原只备顾问。
但朱瞻基在出平汉王、曲赦赵王、调免陈山以至举任官员、捐免租税等重大国事上,均曾向杨士奇等阁臣咨议,然后决策实行。
阁臣近在皇帝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