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105节(2/4)
“循例授官”。
安宁静静想着,纸上墨迹干透。她从墙角的架子上拿出小铜盆,从抽屉里摸出火折子,吹亮,点燃,一张张写满字迹的墨稿被火焰舔舐,慢慢化为灰烬。
第159章 重生在夫君位极人臣前13
安宁怀揣手炉,身着披风,走在宫中回廊上。身后有一队宫女,捧着托盘,托盘上是高高摞起的文书。
她走过的地方,宫人、內侍,一一低头见礼,口称“大人”,就像秋日里成熟后自然垂下头的麦穗。安宁渐渐的看到更多人的头顶,渐渐对皇后都心境也能体会一二了。
走到院中分路处,安宁看到院子里摆满了金灿灿的秋菊,又是一年秋啊!距离奇遇已经三年了,安宁在天后身边学习了将近三年,时光当真如流水。
安宁到了内阁,把皇后朱批过的折子分下去,作为皇后身边近臣,即便是内阁诸位大员,对她也很客气,微笑、点头、一个手势,种种小动作,每一个都是对她的示好。
回去的路上,有宫女来请,道长平公主相邀。
安宁估摸着时辰,让跟着的小宫女去给女官告假,自己先往公主那里去了一趟。
公主正在殿中招待自己的嫂嫂。之前太子又进行了一次纷杂、吵嚷的选妃,这次择定的太子妃是礼部尚书之孙女。陛下私下这是这样对进谏的几位重臣说的,“你们总说勋贵家的女儿傲气,不能与太子举案齐眉,这次就挑书香之家,盼着能好好规劝太子。”
规劝,不是辅佐,不经意间,陛下对太子的态度,已经透露出来。
而新任太子妃李氏,是公主之前的伴读。选她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她在陪伴公主读书的时候,时常规劝公主,为人知礼、谨慎。
现在,李氏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来规劝公主。
“臣见过太子妃,见过公主。”安宁行臣下礼。
“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李氏坐在上首,着急得身体向前倾,示意宫人赶紧把安宁扶起来,但屁股始终稳稳坐在椅子上。太子妃要有太子妃的威严和尊贵,要表示了对皇后身边人的看重,却不能堕了自己的身份。
“是啊,阿宁,都不是外人,且坐吧。”公主也很和气,随手递了一盘点心过去,“忙了一上午,先垫垫吧。”
公主知道安宁的起居习惯,这个时候,她是需要吃些小点心的。若是按照宫中定时吃饭的规矩,实在不能支撑那么大的工作量。
安宁谢过,和太子妃道恼,小口小口吃起了桂花糕。今秋刚打的桂花做的,甜蜜蜜,芳香扑鼻。
“阿宁过来,可是母后那边有吩咐?”李氏笑问。
安宁快速嚼了几口,一口咽下,一副为了答尊者话,非常努力的样子:“回太子妃,并没有。皇后娘娘还在批复折子,臣来是为公主送之前的功课。”
“哦,原来如此。”李氏和安宁还做过几个月的同事,不好在她吃东西的时候频繁发问,惹得她一次又一次紧张吞咽回话。因此,李氏只能问公主:“长平,什么功课啊?”
“习字的功课。嫂子知道,我拜了翰林院的王学士做老师,他的书法当世一绝,日后恐怕也是能入青史的人物。我每日的功课都会送给老师批阅,安宁来往外朝挺多,我就托她顺便带回来了。”
哦,王学士啊,在翰林院当了一辈子的老学士。在文坛、书法界的确很有名望,但于朝堂而言并不算有建树。
李氏又聊了几句,公主始终态度平和,不疾不徐,安宁一直都在吃点心,仿佛在皇后身边饿着了一样。
李氏知道她们有话要说,见她们始终没有开口邀请自己留下,也不愿做这个扫兴人,干脆结束了今天的拜访。
公主和安宁都起身相送,太子妃,是日后的国母,当得起这样的礼节。
等人走了,安宁就不碰桂花糕了,端起茶盏慢悠悠呷口茶。
“唉,嫂子也是,和我磨有什么用,当去劝兄长啊,再不济,去母后跟前尽孝也好。”公主揉着眉心,没骨头似的靠着椅背,几乎要缩下去。
“恐怕就是劝不住太子,又不敢劝娘娘,才泡在你这里。”至于皇帝,那不是寻常人能见的,皇帝的头疾
安宁静静想着,纸上墨迹干透。她从墙角的架子上拿出小铜盆,从抽屉里摸出火折子,吹亮,点燃,一张张写满字迹的墨稿被火焰舔舐,慢慢化为灰烬。
第159章 重生在夫君位极人臣前13
安宁怀揣手炉,身着披风,走在宫中回廊上。身后有一队宫女,捧着托盘,托盘上是高高摞起的文书。
她走过的地方,宫人、內侍,一一低头见礼,口称“大人”,就像秋日里成熟后自然垂下头的麦穗。安宁渐渐的看到更多人的头顶,渐渐对皇后都心境也能体会一二了。
走到院中分路处,安宁看到院子里摆满了金灿灿的秋菊,又是一年秋啊!距离奇遇已经三年了,安宁在天后身边学习了将近三年,时光当真如流水。
安宁到了内阁,把皇后朱批过的折子分下去,作为皇后身边近臣,即便是内阁诸位大员,对她也很客气,微笑、点头、一个手势,种种小动作,每一个都是对她的示好。
回去的路上,有宫女来请,道长平公主相邀。
安宁估摸着时辰,让跟着的小宫女去给女官告假,自己先往公主那里去了一趟。
公主正在殿中招待自己的嫂嫂。之前太子又进行了一次纷杂、吵嚷的选妃,这次择定的太子妃是礼部尚书之孙女。陛下私下这是这样对进谏的几位重臣说的,“你们总说勋贵家的女儿傲气,不能与太子举案齐眉,这次就挑书香之家,盼着能好好规劝太子。”
规劝,不是辅佐,不经意间,陛下对太子的态度,已经透露出来。
而新任太子妃李氏,是公主之前的伴读。选她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她在陪伴公主读书的时候,时常规劝公主,为人知礼、谨慎。
现在,李氏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来规劝公主。
“臣见过太子妃,见过公主。”安宁行臣下礼。
“不必多礼,快快请起。”李氏坐在上首,着急得身体向前倾,示意宫人赶紧把安宁扶起来,但屁股始终稳稳坐在椅子上。太子妃要有太子妃的威严和尊贵,要表示了对皇后身边人的看重,却不能堕了自己的身份。
“是啊,阿宁,都不是外人,且坐吧。”公主也很和气,随手递了一盘点心过去,“忙了一上午,先垫垫吧。”
公主知道安宁的起居习惯,这个时候,她是需要吃些小点心的。若是按照宫中定时吃饭的规矩,实在不能支撑那么大的工作量。
安宁谢过,和太子妃道恼,小口小口吃起了桂花糕。今秋刚打的桂花做的,甜蜜蜜,芳香扑鼻。
“阿宁过来,可是母后那边有吩咐?”李氏笑问。
安宁快速嚼了几口,一口咽下,一副为了答尊者话,非常努力的样子:“回太子妃,并没有。皇后娘娘还在批复折子,臣来是为公主送之前的功课。”
“哦,原来如此。”李氏和安宁还做过几个月的同事,不好在她吃东西的时候频繁发问,惹得她一次又一次紧张吞咽回话。因此,李氏只能问公主:“长平,什么功课啊?”
“习字的功课。嫂子知道,我拜了翰林院的王学士做老师,他的书法当世一绝,日后恐怕也是能入青史的人物。我每日的功课都会送给老师批阅,安宁来往外朝挺多,我就托她顺便带回来了。”
哦,王学士啊,在翰林院当了一辈子的老学士。在文坛、书法界的确很有名望,但于朝堂而言并不算有建树。
李氏又聊了几句,公主始终态度平和,不疾不徐,安宁一直都在吃点心,仿佛在皇后身边饿着了一样。
李氏知道她们有话要说,见她们始终没有开口邀请自己留下,也不愿做这个扫兴人,干脆结束了今天的拜访。
公主和安宁都起身相送,太子妃,是日后的国母,当得起这样的礼节。
等人走了,安宁就不碰桂花糕了,端起茶盏慢悠悠呷口茶。
“唉,嫂子也是,和我磨有什么用,当去劝兄长啊,再不济,去母后跟前尽孝也好。”公主揉着眉心,没骨头似的靠着椅背,几乎要缩下去。
“恐怕就是劝不住太子,又不敢劝娘娘,才泡在你这里。”至于皇帝,那不是寻常人能见的,皇帝的头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