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1/2)
现在的内阁早就修缮一新,不说富丽堂皇,至少威严大气。
修好了办公场所,阁老们得了便宜也不多嘴了。事实上以他们的身家,谁在家中不是锦衣玉食,到了内阁反而过得凄风苦雨的,一是自开国以来都是这样,当时是条件太差,后来人就不好改;二是为了避嫌,儒家出身的读书人,总有很多信奉穷且益坚的,就算这个穷本意不是物质条件。
阁老们也算是拿人手短,对周煄的某些无伤大雅的政策就闭着眼睛放过了,就像当初成立一个不明所以的宣传部。
苏相放下茶杯,把手揣进袖子,摸着自己早就写好的折子,沉默不语。
当初大家都不明白宣传部这个奇怪部门的含义,现在他倒有些摸着门路了。任何政策的实施,依靠的都是官吏的推广,现在的朝廷可是高高在上,没有服务型政府一说。百姓往往都是得过且过,不愿变迁的人,而且政策到了基层就容易走形,这也是历代改革总是容易无疾而终的重要原因。歪嘴和尚念歪了好经文,也许这个宣传部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解说政策、宣扬陛下的主张,甚至还有分权、监督、制约朝臣的意思。
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但现在苏相已经不去想了,他袖子里已经装着乞骸骨的奏折。
六年了,孝期已经守完,那些坐着牛车到处宣讲的小吏已经用大白话把国家政策讲得清清楚楚,陛下想必也做好一切准备。在这六年之中,大家看着皇帝好像在守孝,清静无为,国家制度并没有大的改变,但身在内阁苏相最清楚,湖面还是平静的,但水面下早就是暗流涌动。在陛下登基之前,他打定主意观望,不轻易涉水。没想到陛下的皇位来得这么容易,打破了他待价而沽的打算;自登基后陛下的政策总是羚羊挂角,让他摸不着头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陛下的对手。苏相环视一眼这西偏殿坐着的内阁之人,原本都是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人,这几年,加入了多朝青年才俊,年富力强之人。
一个人做事总有固定的轨迹风格,苏相坚持了六年,准备像当初一样站在干案上等着。若是陛下成功了,自己就是急流勇退,为陛下留出空间的识趣之人;若是陛下败了,总要请回他这个素有名望、资历足够的老臣做牌坊。怎么想都是赚的,苏相拽紧袖中的奏折,下定决心。
“陛下这是和荣安王又吵起来了吗?”裴相轻声感叹,“这回又是为了什么?”
荣安王听起来像是藩王的封号,可人家实打实的是他国国王,而且不是先前朝臣们自淫的属国,内阁阁老、丞相之实的老大人们,说起来也是一派尊重。
“管他是为了什么,总归不会生气。”齐相笑道,开始的时候他们也为两位陛下居然吵成这样惴惴不安,没想到这两人吵归吵,赌气从来不超过三天。荣安王和陛下的关系,比他们想像的还要亲近呢。
不过一想到荣安王在陛下还是纯郡王的时候,就为西北投下了两千万两白银的巨款,两人肯定早就有联系,不然不会在陛下登基的档口来贺。甚至有些想的深的人,想着那位怀仁郡王,自认有个汉名叫白霜;东宁郡王贺子乔这个人也是早有耳闻,他曾经作为商队代表支持周煄,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内附部族首领。既然有这两个人的先例,那荣安国王陛下的存在就不令人多惊奇了。
西偏殿中在座诸人纷纷点头,事不关己,见多不怪。
坐在东偏殿等候接见的袁聪可不像阁老们那么淡定,他刚刚从外地调入京中,第一次接触到皇宫,第一次听到陛下和荣安国王争吵,吓得不行,但看众位前辈淡定的模样,只得把心安回肚子里,不耻下问。
“谢兄,老弟外臣入京,不知形势,还请兄长不吝赐教。”袁聪抓着刚刚引自己进来的户部侍郎谢启扎道。说起这位谢启扎也是能人,早年间是投在陛下生父原恭郡王名下的,陛下和生父的恩怨那是举世皆知的,没想到陛下登基了,谢启扎不说败走,反而愈发高升,着实让人佩服。
谢启扎微微一笑,十分愿意为袁聪解惑,袁聪因支持宣传部的宣讲,主动作为被召进京,显而易见的前程远大。“同殿为臣,也是难得的缘分,自当直说。其实这都不是秘密,待久了自然就知道了。”
袁聪微微一笑道:“那老弟就不客气了,请问这荣安王是何来历,为何与陛下如此相熟?在外只听说他是海外藩王,不知……”
谢启扎挑眉道:“这位陛下说起来也是英雄人物,上数十年还是我朝臣民,他可是仁宗陛下三十六年的京畿举人。白手起家,立下如
修好了办公场所,阁老们得了便宜也不多嘴了。事实上以他们的身家,谁在家中不是锦衣玉食,到了内阁反而过得凄风苦雨的,一是自开国以来都是这样,当时是条件太差,后来人就不好改;二是为了避嫌,儒家出身的读书人,总有很多信奉穷且益坚的,就算这个穷本意不是物质条件。
阁老们也算是拿人手短,对周煄的某些无伤大雅的政策就闭着眼睛放过了,就像当初成立一个不明所以的宣传部。
苏相放下茶杯,把手揣进袖子,摸着自己早就写好的折子,沉默不语。
当初大家都不明白宣传部这个奇怪部门的含义,现在他倒有些摸着门路了。任何政策的实施,依靠的都是官吏的推广,现在的朝廷可是高高在上,没有服务型政府一说。百姓往往都是得过且过,不愿变迁的人,而且政策到了基层就容易走形,这也是历代改革总是容易无疾而终的重要原因。歪嘴和尚念歪了好经文,也许这个宣传部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解说政策、宣扬陛下的主张,甚至还有分权、监督、制约朝臣的意思。
也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但现在苏相已经不去想了,他袖子里已经装着乞骸骨的奏折。
六年了,孝期已经守完,那些坐着牛车到处宣讲的小吏已经用大白话把国家政策讲得清清楚楚,陛下想必也做好一切准备。在这六年之中,大家看着皇帝好像在守孝,清静无为,国家制度并没有大的改变,但身在内阁苏相最清楚,湖面还是平静的,但水面下早就是暗流涌动。在陛下登基之前,他打定主意观望,不轻易涉水。没想到陛下的皇位来得这么容易,打破了他待价而沽的打算;自登基后陛下的政策总是羚羊挂角,让他摸不着头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是陛下的对手。苏相环视一眼这西偏殿坐着的内阁之人,原本都是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人,这几年,加入了多朝青年才俊,年富力强之人。
一个人做事总有固定的轨迹风格,苏相坚持了六年,准备像当初一样站在干案上等着。若是陛下成功了,自己就是急流勇退,为陛下留出空间的识趣之人;若是陛下败了,总要请回他这个素有名望、资历足够的老臣做牌坊。怎么想都是赚的,苏相拽紧袖中的奏折,下定决心。
“陛下这是和荣安王又吵起来了吗?”裴相轻声感叹,“这回又是为了什么?”
荣安王听起来像是藩王的封号,可人家实打实的是他国国王,而且不是先前朝臣们自淫的属国,内阁阁老、丞相之实的老大人们,说起来也是一派尊重。
“管他是为了什么,总归不会生气。”齐相笑道,开始的时候他们也为两位陛下居然吵成这样惴惴不安,没想到这两人吵归吵,赌气从来不超过三天。荣安王和陛下的关系,比他们想像的还要亲近呢。
不过一想到荣安王在陛下还是纯郡王的时候,就为西北投下了两千万两白银的巨款,两人肯定早就有联系,不然不会在陛下登基的档口来贺。甚至有些想的深的人,想着那位怀仁郡王,自认有个汉名叫白霜;东宁郡王贺子乔这个人也是早有耳闻,他曾经作为商队代表支持周煄,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内附部族首领。既然有这两个人的先例,那荣安国王陛下的存在就不令人多惊奇了。
西偏殿中在座诸人纷纷点头,事不关己,见多不怪。
坐在东偏殿等候接见的袁聪可不像阁老们那么淡定,他刚刚从外地调入京中,第一次接触到皇宫,第一次听到陛下和荣安国王争吵,吓得不行,但看众位前辈淡定的模样,只得把心安回肚子里,不耻下问。
“谢兄,老弟外臣入京,不知形势,还请兄长不吝赐教。”袁聪抓着刚刚引自己进来的户部侍郎谢启扎道。说起这位谢启扎也是能人,早年间是投在陛下生父原恭郡王名下的,陛下和生父的恩怨那是举世皆知的,没想到陛下登基了,谢启扎不说败走,反而愈发高升,着实让人佩服。
谢启扎微微一笑,十分愿意为袁聪解惑,袁聪因支持宣传部的宣讲,主动作为被召进京,显而易见的前程远大。“同殿为臣,也是难得的缘分,自当直说。其实这都不是秘密,待久了自然就知道了。”
袁聪微微一笑道:“那老弟就不客气了,请问这荣安王是何来历,为何与陛下如此相熟?在外只听说他是海外藩王,不知……”
谢启扎挑眉道:“这位陛下说起来也是英雄人物,上数十年还是我朝臣民,他可是仁宗陛下三十六年的京畿举人。白手起家,立下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