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皇帝笑,“文风朴实,若单论治军,已是佳作。”

      皇帝又把迟生的文章递给太子。

      迟生开篇明义,说明前朝由盛转衰是从安史之乱开始。至于衰亡原因,有五点。

      第一,藩镇割据。如同二皇子在课堂上所说,地方官权力过大,军政财权集于一身,很快就养大了野心,尾大不掉。

      第二,宦官专权。为了对抗日益强盛的地方割据势力,当权者只能用身边亲近人,亲近之人只有外戚和宦官,而宦官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谁知道宦官掌权之后,野心也会膨胀。这里迟生还论述了汉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基本上为了制衡宦官提拔外戚,为了打压外戚提拔宦官,形成恶性循环。天下经不起几次折腾,直接亡了。

      第三,朋党之争。迟生重点论述了牛李党争,这些人党同伐异,为了反对而反对,没有对国家朝政提出建设性意见,导致朝政日益腐败,朝廷无法运转。

      第四,同室操戈。唐太宗带了个坏头,导致每次政权不能平稳过渡。虽然太史佥事已经批评过迟生不该议论皇室,但迟生觉得此篇文章要论据充分,同室操戈是无论如何也避不过去的话题。

      第五,农民起义。正是因为前四点原因的大集合,导致底层百姓生活越来越困苦。迟生举了一个有田五口之家如何落到卖儿卖女、无路可走、揭竿而起的过程,说明百姓是非常有韧性、非常能吃苦的,只要能有条活路,他们都不会轻易冒险。

      作者有话说:

      新文《嫁人从退婚开始》已经开预收,感兴趣的小可爱可以收藏一下,顺带把作者也收藏一个吧(捂脸笑)

      第48章 帝位传承

      说了这五个原因之后, 迟生又言,学史最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经验,不要重复“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的悲剧。而且不必忧心,太/祖雄才伟略, 我朝已经有了应对办法。

      第一, 分立文武, 地方权力三分,从制度上限制了藩镇的出现。如今每个环节都有人监督, 不太可能出现权利空白, 导致一人独大的局面。

      第二, 限制宦官权力, 宦官品级最高不过四品, 皇帝不再过分倚重宦官,宦官无法做皇帝代言人。宫中重要职务比如内务府之类的都由官员担任, 宦官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迟生也分析, 最重要的还是少用內侍,不要出现权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一个先例, 底下人就会拼命钻营, 觉得自己能成为第二个。

      第三,限制朋党。选人用人不要拘泥于出身,太/祖令科举成为常态, 不禁止身家三代清白之人科举, 令举子成为“天子门舊獨生”, 这一举措, 让官员的选拔形成定例,给了天下有才之士出头的机会,上升渠道通畅,捞偏门的人就少。主持科考的官员,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能决定另一个人的一生。

      第四,明确嫡长继承制。迟生反复赞颂□□在乱世中坚持培养继承人,又确立如今的太子殿下为太孙,为我朝的皇位继承确立的典范。

      第五,迟生提出了一些平抑粮价、防止土地兼并的法子,重申以农为本的思想,提倡让皇室、官府更加重视农桑,重视农业技术的改进。

      最后,迟生总结,太/祖雄才大略,制定了非常好的政策,后人应该遵循。可是,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一个政策只要存在时间长了,总会有人找到漏洞,并利用这些漏洞谋取利益。只能根据情况,适时而变。

      太子通读一遍,气血上涌,叹道,“酣畅淋漓,词情如江河奔涌,论述有理有据,情理兼备,有韩柳之风,国策矣。”

      “李正见教的好学生,如何,可知道朕为何如此看重她们姐妹?”皇帝笑问。

      “父皇英明,果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孩儿有那么多名师教导,也不敢说能写出迟生这样的文章来。”

      “哎,你是太子,不是才子,无需在文章事上多做纠结,只要会选人用人就行。我看中的,是她的想法。制度二字用的很好,有白昆山的影子。咱们家治国自有法度,法度是什么?外儒内法而已。这是父皇教给朕的,如今朕也教给你。”

      皇帝起身领太子到了内殿,墙上挂着一幅万国堪舆图。这张图上,疆域广袤,北边草原,东北的密林,西边的吐蕃,南边的诸蛮,众多未曾归化的土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