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2)
所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这天下有识之士就已经完全能够明白陈协这么做的意图了呢,也就没有什么好惊讶的了。更何况陈协是将要重新将大汉的旧土收复的人,自然也要早早的避免之后各地州牧分割地方的局面。现在想想,陈协不这么做反而才奇怪吧?
只是陈协这么做的同时,也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他显然打算不再顾忌先帝,也就是他那个名义上的父亲了,准备开始对整个大汉的制度大刀大斧的改革。所以伴随着州牧制度的废除,陈协还顺势宣布了一些新制度的试行。那些制度的宣布,似乎甚至比州牧制度的废除还要吸引人的注目一些。
比如说现在,周瑜就忍不住把目光放在了陈协所宣布的一条新制度之上——
“三省六部制么?”念叨着这个制度的名字,周瑜陷入了沉思。
……
“三省六部制?”
看到这个制度的时候,杨修也愣住了。然后他就听到陈协在他耳边唠叨着:“是啊!正因为朕打算实行这个制度,所以就没有办法给你尚书令这个职位了呢。这可不是朕食言了哦?只是因为新制度里面,所谓的尚书和尚书令就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了。”
陈协说这话的时候,微微有一点心虚。正因为他有点在意自己没有能够达成诺言,才会在这个时候解释一大堆吧?他明明知道当初承诺给杨修尚书令是为了什么,那明明是因为那是杨彪之前的官职,想用这种方法给杨修于肯定来着……结果现在却没做到呢。就算可以给杨修其他同等地位的官职,但那意义肯定也完全不一样了吧?
然而陈协没想到的是,听到他这样说,杨修反而却一点都不在意,而是眼睛发亮的说道:“那又有什么关系?我本来就不在意尚书令什么的!相比之下,陛下这个制度真的是好厉害,我已经非常期待能够正式实施的样子了呢!所以陛下打算给我六部的哪一个尚书呢?我都可以的!”
你这话说的,还真是“孝顺”啊……看着杨修这个把杨彪抛之脑后的表现,陈协忍不住抽了抽嘴角。不过说起来,恐怕杨彪自己都不在意吧?
毕竟,稍微有点见识的文臣都能够看出“三省六部制”的优秀之处,又何况是杨家父子呢?那可是在唐朝提出来了之后,虽然在后朝也有细微改变,却一直坚持到了清朝、在封建社会完全灭绝的时代的制度啊!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制度之中,享受第一批红利,对于文臣来说,绝对是天大的荣幸!
不过就算如此,面对杨修所说的话,陈协还是忍不住想翻一个白眼。他有些没好气的说:“你怎么知道朕就准备给你一部尚书的职位呢?张口就来,你胆子怎么还这么大?”
“那难不成陛下不打算给我一部尚书的职位吗?”
听到这话,杨修依旧没有什么害怕的表情,而是嬉笑的说道。看见他这个样子,陈协也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朕确实打算给你一部尚书的职位,但是没有想好是六部中的哪一部。德祖,你自己说说是想做户部的尚书还是吏部的尚书?”
在这一刻,陈协不得不承认,虽然他一直都对历史上的蜀汉的成员有着好感,之前看起来也和刘备等人关系处的不错,但真正亲近的,还是那些和他在秦岭中一起度过了艰难的三年的人。明明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杨修回来之后,他们之间却一点陌生都没有,以至于这样的话都能随便说出口呢。
不过,杨修也确实值得陈协拿出这样的态度就是了,就像董妃、伏皇后等人也值得他拿出真心对待一样。于是此时此刻,陈协甚至随便让杨修挑选自己想要的职位,而杨修,也毫不犹豫的开口了:“那么,我想做工部尚书。”
然而听到这话,陈协却愣了愣,然后他说道:“换一个,工部尚书已经有人选了。”
“工部尚书已经有人选了?”听见这话,杨修有些惊讶的抬头,问道:“是谁?谁比我还适合这个职位?”
事实上在陈协以前,就算三省六部制这个制度真的被拿出来了,大概工部尚书这个职位也不会被重视吧?可是在陈协的治下,这个职位有了特殊的意义,确实需要慎重对待。
毕竟陈协的那些现代的知识的运用,在三省六部制正式实施之后,大部分都和工部有所千年。所以坐在这个职位上,牵扯的东西一下就变多了,能好好的在这个位置上帮陈协忙的人,一定是陈协真正信任的、也很有能力的重臣。
杨修自荐这
只是陈协这么做的同时,也放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他显然打算不再顾忌先帝,也就是他那个名义上的父亲了,准备开始对整个大汉的制度大刀大斧的改革。所以伴随着州牧制度的废除,陈协还顺势宣布了一些新制度的试行。那些制度的宣布,似乎甚至比州牧制度的废除还要吸引人的注目一些。
比如说现在,周瑜就忍不住把目光放在了陈协所宣布的一条新制度之上——
“三省六部制么?”念叨着这个制度的名字,周瑜陷入了沉思。
……
“三省六部制?”
看到这个制度的时候,杨修也愣住了。然后他就听到陈协在他耳边唠叨着:“是啊!正因为朕打算实行这个制度,所以就没有办法给你尚书令这个职位了呢。这可不是朕食言了哦?只是因为新制度里面,所谓的尚书和尚书令就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了。”
陈协说这话的时候,微微有一点心虚。正因为他有点在意自己没有能够达成诺言,才会在这个时候解释一大堆吧?他明明知道当初承诺给杨修尚书令是为了什么,那明明是因为那是杨彪之前的官职,想用这种方法给杨修于肯定来着……结果现在却没做到呢。就算可以给杨修其他同等地位的官职,但那意义肯定也完全不一样了吧?
然而陈协没想到的是,听到他这样说,杨修反而却一点都不在意,而是眼睛发亮的说道:“那又有什么关系?我本来就不在意尚书令什么的!相比之下,陛下这个制度真的是好厉害,我已经非常期待能够正式实施的样子了呢!所以陛下打算给我六部的哪一个尚书呢?我都可以的!”
你这话说的,还真是“孝顺”啊……看着杨修这个把杨彪抛之脑后的表现,陈协忍不住抽了抽嘴角。不过说起来,恐怕杨彪自己都不在意吧?
毕竟,稍微有点见识的文臣都能够看出“三省六部制”的优秀之处,又何况是杨家父子呢?那可是在唐朝提出来了之后,虽然在后朝也有细微改变,却一直坚持到了清朝、在封建社会完全灭绝的时代的制度啊!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制度之中,享受第一批红利,对于文臣来说,绝对是天大的荣幸!
不过就算如此,面对杨修所说的话,陈协还是忍不住想翻一个白眼。他有些没好气的说:“你怎么知道朕就准备给你一部尚书的职位呢?张口就来,你胆子怎么还这么大?”
“那难不成陛下不打算给我一部尚书的职位吗?”
听到这话,杨修依旧没有什么害怕的表情,而是嬉笑的说道。看见他这个样子,陈协也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朕确实打算给你一部尚书的职位,但是没有想好是六部中的哪一部。德祖,你自己说说是想做户部的尚书还是吏部的尚书?”
在这一刻,陈协不得不承认,虽然他一直都对历史上的蜀汉的成员有着好感,之前看起来也和刘备等人关系处的不错,但真正亲近的,还是那些和他在秦岭中一起度过了艰难的三年的人。明明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杨修回来之后,他们之间却一点陌生都没有,以至于这样的话都能随便说出口呢。
不过,杨修也确实值得陈协拿出这样的态度就是了,就像董妃、伏皇后等人也值得他拿出真心对待一样。于是此时此刻,陈协甚至随便让杨修挑选自己想要的职位,而杨修,也毫不犹豫的开口了:“那么,我想做工部尚书。”
然而听到这话,陈协却愣了愣,然后他说道:“换一个,工部尚书已经有人选了。”
“工部尚书已经有人选了?”听见这话,杨修有些惊讶的抬头,问道:“是谁?谁比我还适合这个职位?”
事实上在陈协以前,就算三省六部制这个制度真的被拿出来了,大概工部尚书这个职位也不会被重视吧?可是在陈协的治下,这个职位有了特殊的意义,确实需要慎重对待。
毕竟陈协的那些现代的知识的运用,在三省六部制正式实施之后,大部分都和工部有所千年。所以坐在这个职位上,牵扯的东西一下就变多了,能好好的在这个位置上帮陈协忙的人,一定是陈协真正信任的、也很有能力的重臣。
杨修自荐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