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1/2)
“你为何要如此做?那些兵甲武器又送去了哪里?”刑部尚书审问道。
工部侍郎神色有些萎靡,他道:“自然是为了升官发财。”
“是有人允诺你好处了吗?”刑部尚书察觉要点,继续追问道,“还有那些兵甲武器的下落,你一并交代出来。”
“好处?”工部侍郎仿佛已经破罐子破摔了,他看着堂上负责审案的众位大员,回道,“只要我把兵甲武器送去地方,地方官员自会源源不断地给我送好处。”
“你说你把那些兵甲武器都送去了地方?”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开口询问,“具体送去了哪些州郡,可有名单?”
工部侍郎:“记不清了……”
“怎么会记不清?”刑部尚书一拍惊堂木,满面肃然,“休要隐瞒,全部招来!”
“名单都烧了,确实记不清了!”工部侍郎坚持道。
“你是如何把兵甲武器运走的总还记得吧?”大理寺卿开口问了一句。
工部侍郎回忆了一下,把自己如何利用朝廷的工程做掩护,运走兵甲武器的过程,全部交代了出来。
三位主审互相对视了一眼,刑部尚书继续问询:“工部的马尚书对此事可知情?”
“马尚书如果知道,我还如何运作?”工部侍郎反问了一句。
“你的意思是马尚书对此事全然不知情?”刑部尚书怀疑道。
工部侍郎脸上突然浮现一抹嘲弄的笑:“大人们高高在上,哪会真的把下官们放在眼中。”
刑部尚书皱眉,又重重拍了一下惊堂木:“不要顾左右而言他,马尚书到底知不知情?”
工部侍郎短暂沉默了一下,最终道:“不知情。”
案子审到这里,左都御史看向另两位主审:“看样子,此事都是孙侍郎所为。”
刑部尚书凝眉,看向左都御史:“卢都院,那些兵甲武器还未追寻到,此时下定论,会不会太武断了一些?”
“这孙侍郎都已经供认,运输渠道也已经明晰,兵甲武器稍后可以顺着渠道追踪。”左都御史反问刑部尚书,“如此还不能定案吗?”
“涉案的兵部侍郎还在押解回京的路上,本官觉得此时定案还太早!”刑部尚书坚持道。
刑部尚书已经找兵部尚书下过棋,明确了陛下的态度,陛下对不关心的事情向来很敷衍,而这次既然出动了三司会审,那定然是想彻查到底的。
所以刑部尚书还想继续深入调查。
“案件已经很明确了。”左都御史却也有自己的坚持,“前任兵部侍郎自然是被工部的孙侍郎所收买,所以才会暗中配合。”
刑部尚书不肯就此罢休:“此事牵扯甚广,工部一个小小侍郎是如何瞒过上官,犯下如此大罪的?”
“按照罗大人所说,兵部的齐尚书是不是也值得怀疑?”左都御史出言反驳道,“毕竟齐尚书也是前任兵部侍郎的上官。”
“这……”刑部尚书一时被问住了。
查案要讲证据和逻辑,按照左都御史的推理,兵部尚书确实不能完全排除嫌疑。
可那日朝会上,兵部尚书主动请罪,陛下并未做处罚,明显是默认了兵部尚书与此事无关。
想到此,刑部尚书又来了一些底气,他道:“陛下命咱们彻查的是工部之事,咱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工部,以及那些被暗中送走的兵甲武器上。”
“至于齐尚书有没有罪,自有陛下定夺。”刑部尚书搬出了陛下。
“工部之事,孙侍郎已经招认马尚书不知情,大家同朝为官,罗大人又何必紧抓不放。”左都御史此言有暗示之意,做事留一线,日后才好相见啊。
“非是本官紧抓不放,而是此事还有疑点。”能坐上刑部尚书之位,最起码在查案方面,刑部尚书是有些真本事在身的,他是真觉得此事疑点重重。
三位主审中,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各执一词,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同时看向了旁观的大理寺卿。
&emsp
工部侍郎神色有些萎靡,他道:“自然是为了升官发财。”
“是有人允诺你好处了吗?”刑部尚书察觉要点,继续追问道,“还有那些兵甲武器的下落,你一并交代出来。”
“好处?”工部侍郎仿佛已经破罐子破摔了,他看着堂上负责审案的众位大员,回道,“只要我把兵甲武器送去地方,地方官员自会源源不断地给我送好处。”
“你说你把那些兵甲武器都送去了地方?”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开口询问,“具体送去了哪些州郡,可有名单?”
工部侍郎:“记不清了……”
“怎么会记不清?”刑部尚书一拍惊堂木,满面肃然,“休要隐瞒,全部招来!”
“名单都烧了,确实记不清了!”工部侍郎坚持道。
“你是如何把兵甲武器运走的总还记得吧?”大理寺卿开口问了一句。
工部侍郎回忆了一下,把自己如何利用朝廷的工程做掩护,运走兵甲武器的过程,全部交代了出来。
三位主审互相对视了一眼,刑部尚书继续问询:“工部的马尚书对此事可知情?”
“马尚书如果知道,我还如何运作?”工部侍郎反问了一句。
“你的意思是马尚书对此事全然不知情?”刑部尚书怀疑道。
工部侍郎脸上突然浮现一抹嘲弄的笑:“大人们高高在上,哪会真的把下官们放在眼中。”
刑部尚书皱眉,又重重拍了一下惊堂木:“不要顾左右而言他,马尚书到底知不知情?”
工部侍郎短暂沉默了一下,最终道:“不知情。”
案子审到这里,左都御史看向另两位主审:“看样子,此事都是孙侍郎所为。”
刑部尚书凝眉,看向左都御史:“卢都院,那些兵甲武器还未追寻到,此时下定论,会不会太武断了一些?”
“这孙侍郎都已经供认,运输渠道也已经明晰,兵甲武器稍后可以顺着渠道追踪。”左都御史反问刑部尚书,“如此还不能定案吗?”
“涉案的兵部侍郎还在押解回京的路上,本官觉得此时定案还太早!”刑部尚书坚持道。
刑部尚书已经找兵部尚书下过棋,明确了陛下的态度,陛下对不关心的事情向来很敷衍,而这次既然出动了三司会审,那定然是想彻查到底的。
所以刑部尚书还想继续深入调查。
“案件已经很明确了。”左都御史却也有自己的坚持,“前任兵部侍郎自然是被工部的孙侍郎所收买,所以才会暗中配合。”
刑部尚书不肯就此罢休:“此事牵扯甚广,工部一个小小侍郎是如何瞒过上官,犯下如此大罪的?”
“按照罗大人所说,兵部的齐尚书是不是也值得怀疑?”左都御史出言反驳道,“毕竟齐尚书也是前任兵部侍郎的上官。”
“这……”刑部尚书一时被问住了。
查案要讲证据和逻辑,按照左都御史的推理,兵部尚书确实不能完全排除嫌疑。
可那日朝会上,兵部尚书主动请罪,陛下并未做处罚,明显是默认了兵部尚书与此事无关。
想到此,刑部尚书又来了一些底气,他道:“陛下命咱们彻查的是工部之事,咱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工部,以及那些被暗中送走的兵甲武器上。”
“至于齐尚书有没有罪,自有陛下定夺。”刑部尚书搬出了陛下。
“工部之事,孙侍郎已经招认马尚书不知情,大家同朝为官,罗大人又何必紧抓不放。”左都御史此言有暗示之意,做事留一线,日后才好相见啊。
“非是本官紧抓不放,而是此事还有疑点。”能坐上刑部尚书之位,最起码在查案方面,刑部尚书是有些真本事在身的,他是真觉得此事疑点重重。
三位主审中,刑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各执一词,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同时看向了旁观的大理寺卿。
&ems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