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1/2)
逻辑自洽的作案过程,再加上证物,这就是一份可以证明镇安王有罪的完整证据链。
如果让人把这份证据公之于众,镇安王的声望会受到影响不说,案件恐怕又要重新调查审理,而这也就意味着他的退休也要往后推迟。
江存度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把手中的证据扔进了香炉中,亲眼看着证据烧成了灰。
烧毁了对镇安王不利的证据,江存度仍然不放心,他找来梁青墨,让梁青墨亲自走一趟三司衙门,确保三司衙门明日递交的资料都是褒扬镇安王的。
三司衙门中,刑部尚书是紧随兵部尚书之后,拥护陛下的帝王党,明白陛下的心思后,自然会全力支持。
而大理寺,因为大理寺卿突发疾病,所以现在主事的是周少卿,也就是从北疆回来的周钦差。
剩下晔王掌管的都察院,由于晔王从不出府,所以一切需要露面的事宜都是王副院负责,也就是王钦差。
周少卿和王副院无疑也是帝王党。
梁青墨亲自去了一趟三司衙门,回来后,向江存度汇报情况。
江存度得知三司衙门里再没有对镇安王不利的资料后,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明日,他要把对镇安王的公审,变成表彰大会,然后再用禅让仪式做个完美收场。
消除所有隐患后,江存度满怀期待,迎来了第二日的早朝。
早朝一开始,镇安王便被宣进了勤政殿。
虽然在牢里呆了几天,可镇安王依旧容光焕发,显然是受到了特殊照顾。
见到红光满面的镇安王,江存度满意地颔首,示意三司衙门可以开始了。
首先出列的是刑部尚书:“陛下,刑部调查镇安王通敌之事,最终查明镇安王在镇守北疆期间,曾带领边军,上百次击退劫掠百姓的达朗骑兵,三次大败达朗大军,最后一次更是彻底将达朗部落击溃,最终使得北疆平定。”
“近两年,北疆因有镇安王镇守,边城百姓因达朗劫掠而伤亡人数,比之往年少了十之七八,北疆能如此安稳,镇安王居功至伟!”
刑部尚书详细陈述了镇安王的功绩,略做停顿后,又简单提了一句通敌之事:“至于通敌之事,刑部未查到任何证据,此说法应是那达朗首领蓄意污蔑,实属子虚乌有。”
刑部尚书说完,都察院的王副院出列继续道:“陛下,都察院的调查结果与刑部略有不同,都察院通过问询军中将士,最终了解到,镇安王在领兵期间,与将士同吃同住同进退,正所谓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
“而镇安王作为主帅将军,整躬率物,身先士卒,与军中将士团结一心,大堇边军能无往不胜,镇安王功不可没啊!”
王副院洋洋洒洒赞扬完镇安王,最后才转回案情上:“至于通敌之事,都察院与刑部看法一致,军中将领也悉数为镇安王作保,通敌乃是那达朗首领的信口污蔑。”
案件审到这里,朝中百官都有些发懵,眼下不是在审案吗?怎么这刑部尚书和王副院一开口全是褒奖之词?
对镇安王如此大加夸赞,刑部和都察院就不怕陛下对镇安王心生忌惮吗?毕竟这功高盖主之事自古并不少见,而通常盖主的功臣,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刑部和都察院都是陛下的人,陛下难道是想捧杀镇安王吗?
百官有些搞不清楚状况,在心中做着各种猜测。
殿中受审的镇安王也是一脸茫然,直觉告诉他眼下情况不对,但问题具体出在哪里,他又完全没有头绪。
镇安王已经确定之前的事情都是误会,以他对陛下的了解,他相信陛下定会查明真相,还他清白。
可现在,镇安王感觉自己不是来受审的,而是来接受表彰的……
同样觉得情况不对的还有淮国公,镇安王得胜归来,让淮国公产生了很深的危机感,他曾经和达朗部落有过数次合作,而镇安王平定北疆收服达朗,说不定已经有所察觉。
除此之外,镇安王手中的权力也让淮国公忌惮。
如今淮国公一派在朝
如果让人把这份证据公之于众,镇安王的声望会受到影响不说,案件恐怕又要重新调查审理,而这也就意味着他的退休也要往后推迟。
江存度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他把手中的证据扔进了香炉中,亲眼看着证据烧成了灰。
烧毁了对镇安王不利的证据,江存度仍然不放心,他找来梁青墨,让梁青墨亲自走一趟三司衙门,确保三司衙门明日递交的资料都是褒扬镇安王的。
三司衙门中,刑部尚书是紧随兵部尚书之后,拥护陛下的帝王党,明白陛下的心思后,自然会全力支持。
而大理寺,因为大理寺卿突发疾病,所以现在主事的是周少卿,也就是从北疆回来的周钦差。
剩下晔王掌管的都察院,由于晔王从不出府,所以一切需要露面的事宜都是王副院负责,也就是王钦差。
周少卿和王副院无疑也是帝王党。
梁青墨亲自去了一趟三司衙门,回来后,向江存度汇报情况。
江存度得知三司衙门里再没有对镇安王不利的资料后,这才彻底放心下来。
明日,他要把对镇安王的公审,变成表彰大会,然后再用禅让仪式做个完美收场。
消除所有隐患后,江存度满怀期待,迎来了第二日的早朝。
早朝一开始,镇安王便被宣进了勤政殿。
虽然在牢里呆了几天,可镇安王依旧容光焕发,显然是受到了特殊照顾。
见到红光满面的镇安王,江存度满意地颔首,示意三司衙门可以开始了。
首先出列的是刑部尚书:“陛下,刑部调查镇安王通敌之事,最终查明镇安王在镇守北疆期间,曾带领边军,上百次击退劫掠百姓的达朗骑兵,三次大败达朗大军,最后一次更是彻底将达朗部落击溃,最终使得北疆平定。”
“近两年,北疆因有镇安王镇守,边城百姓因达朗劫掠而伤亡人数,比之往年少了十之七八,北疆能如此安稳,镇安王居功至伟!”
刑部尚书详细陈述了镇安王的功绩,略做停顿后,又简单提了一句通敌之事:“至于通敌之事,刑部未查到任何证据,此说法应是那达朗首领蓄意污蔑,实属子虚乌有。”
刑部尚书说完,都察院的王副院出列继续道:“陛下,都察院的调查结果与刑部略有不同,都察院通过问询军中将士,最终了解到,镇安王在领兵期间,与将士同吃同住同进退,正所谓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
“而镇安王作为主帅将军,整躬率物,身先士卒,与军中将士团结一心,大堇边军能无往不胜,镇安王功不可没啊!”
王副院洋洋洒洒赞扬完镇安王,最后才转回案情上:“至于通敌之事,都察院与刑部看法一致,军中将领也悉数为镇安王作保,通敌乃是那达朗首领的信口污蔑。”
案件审到这里,朝中百官都有些发懵,眼下不是在审案吗?怎么这刑部尚书和王副院一开口全是褒奖之词?
对镇安王如此大加夸赞,刑部和都察院就不怕陛下对镇安王心生忌惮吗?毕竟这功高盖主之事自古并不少见,而通常盖主的功臣,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刑部和都察院都是陛下的人,陛下难道是想捧杀镇安王吗?
百官有些搞不清楚状况,在心中做着各种猜测。
殿中受审的镇安王也是一脸茫然,直觉告诉他眼下情况不对,但问题具体出在哪里,他又完全没有头绪。
镇安王已经确定之前的事情都是误会,以他对陛下的了解,他相信陛下定会查明真相,还他清白。
可现在,镇安王感觉自己不是来受审的,而是来接受表彰的……
同样觉得情况不对的还有淮国公,镇安王得胜归来,让淮国公产生了很深的危机感,他曾经和达朗部落有过数次合作,而镇安王平定北疆收服达朗,说不定已经有所察觉。
除此之外,镇安王手中的权力也让淮国公忌惮。
如今淮国公一派在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