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书生气(1/2)
此言一出,孙策心里就有些不舒服。
蔡邕可算是汉朝最后一个文豪,他后来被王允杀害的遭遇也让后人为之唏嘘,但是他依附董卓的这段历史也给他带来不少骂名。对孙策而言,蔡邕是个文豪,但也仅仅是个文豪,读书的事他在行,其他的事未必在行,不宜无限吹捧,也不宜求全责备。
可是听到蔡邕这句话,他觉得蔡邕气量太小。且不论王允建议董卓派他出使南阳是不是争宠,他特意点出王允是代杨彪为司徒就有故意挑祸的意思。杨彪是谁?那是袁术的姊夫,四世三公,以忠义著称。董卓入京,最不配合的就是杨家。蔡邕这么一说,就等于把王允摆在了杨彪的对立面。
孙策对王允没什么好印象,但是对蔡邕这种含沙射影的做法也不满。他笑道:“这不是好事嘛,先生应征本来就是迫于无奈,现在有机会离开,何乐而不为?说起来,先生还应该感谢王子师才对。”
蔡邕斜睨了孙策一眼,哼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我的确应该感谢王子师,只不过你如果知道王子师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为他辩解了。”
“王子师怎么了,说来听听。”袁术抢过了话头,连声催促。
蔡邕拂开孙策的手,回到席上,神情冷落,再也没有一丝欣赏的意味。孙策很尴尬,这算什么事,我不过是说一句公道话,你至于这样吗?
不过,孙策很快就明白了蔡邕为什么这么生气。蔡邕说,王允原本是个正义梗直的人,直道而行,视死如归,因此名闻天下。可是自从董卓入京之后,让他代杨彪为司徒,就变了一个人,处处逢迎董卓。年初,天子西迁之后,董卓尚在洛阳指挥作战,长安的事都托付给王允,董卓干的那些坏事里几乎都有王允的参与。
“诸公随天子西迁,并非寡廉鲜耻,为富贵依附董卓,而是扶助天子。为天下事,有据理力争,不惜以身赴汤镬者,如杨文先、张伯慎;有欲手刃董卓,为天下除害者,如伍德瑜、何伯求;有委屈进谏、欲有所匡益者,如荀慈明与邕。但像王子师这样一心依附董卓,甚至与吕布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实属罕见。孙将军,你若不信我,可以等冯子正回来,问问他。”
蔡邕显然很生气,最后不忘刺孙策一句。
孙策却没心思和他呕气。他暗自盘算着时间。历史上,董卓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王允此刻又与吕布来往密切,应该是已经合谋刺董,这时候建议董卓派手下最能打的将领徐荣和牛辅率领五万精锐分道夹击南阳,很可能目的并不是逼袁术就范,而是调虎离山。
当然,这并不代表袁术没有危机,只要董卓活一天,王允能否像历史上一样翻盘就是未知数,而两路大军进逼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不能挡住徐荣和牛辅,让这五万西凉兵进入南阳,南阳失守几乎是必然的事。
别说是他,就算是老爹孙坚面对徐荣、牛辅和五万西凉兵,一样要跪。
怎么才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孙策侧着身子,附在周瑜耳边,把蔡瑁刚刚从曹操那儿刺探来的消息说了一遍。周瑜眉头轻蹙。“可信吗?万一那些骑兵并没有离开南阳,而是在附近游荡呢?”
“不管是真是假,总之都不什么好事,我们必须尽快发起攻击,拿下宛城。”
周瑜点点头,突然眼光一瞥,连忙拱了拱孙策。孙策一转头,正好看到蔡邕愤怒的眼神。他赶了那么远的路,睡眠严重不足,眼睛里全是血丝,突然被他这么一瞪,还真有些吓人。
“先生说完了?”孙策慢慢坐直了身子,面不红,心不跳,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自觉。
“长者在座,你倾身私语,难道是对我所说的不屑一听吗?”
孙策哭笑不得。这老书生来劲了是吧,处处针对我?你说些什么啊,不就是说王允的不是吗。我算是看明白了,王允把你赶出长安,可能就是嫌你话太多。后来杀了你,也是怕你乱写一气。
“先生,我和王子师没见过面,也不知道他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无从评价。先生的义愤,恕我不能感同身受。不过,我劝先生不必如此激动,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功过留与后人说。先生还是保重身体,你可别忘了,你毕生最重要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呢。”
蔡邕迟疑了起来,眼神疑惑。“你知道我毕生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孙策笑了
蔡邕可算是汉朝最后一个文豪,他后来被王允杀害的遭遇也让后人为之唏嘘,但是他依附董卓的这段历史也给他带来不少骂名。对孙策而言,蔡邕是个文豪,但也仅仅是个文豪,读书的事他在行,其他的事未必在行,不宜无限吹捧,也不宜求全责备。
可是听到蔡邕这句话,他觉得蔡邕气量太小。且不论王允建议董卓派他出使南阳是不是争宠,他特意点出王允是代杨彪为司徒就有故意挑祸的意思。杨彪是谁?那是袁术的姊夫,四世三公,以忠义著称。董卓入京,最不配合的就是杨家。蔡邕这么一说,就等于把王允摆在了杨彪的对立面。
孙策对王允没什么好印象,但是对蔡邕这种含沙射影的做法也不满。他笑道:“这不是好事嘛,先生应征本来就是迫于无奈,现在有机会离开,何乐而不为?说起来,先生还应该感谢王子师才对。”
蔡邕斜睨了孙策一眼,哼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我的确应该感谢王子师,只不过你如果知道王子师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为他辩解了。”
“王子师怎么了,说来听听。”袁术抢过了话头,连声催促。
蔡邕拂开孙策的手,回到席上,神情冷落,再也没有一丝欣赏的意味。孙策很尴尬,这算什么事,我不过是说一句公道话,你至于这样吗?
不过,孙策很快就明白了蔡邕为什么这么生气。蔡邕说,王允原本是个正义梗直的人,直道而行,视死如归,因此名闻天下。可是自从董卓入京之后,让他代杨彪为司徒,就变了一个人,处处逢迎董卓。年初,天子西迁之后,董卓尚在洛阳指挥作战,长安的事都托付给王允,董卓干的那些坏事里几乎都有王允的参与。
“诸公随天子西迁,并非寡廉鲜耻,为富贵依附董卓,而是扶助天子。为天下事,有据理力争,不惜以身赴汤镬者,如杨文先、张伯慎;有欲手刃董卓,为天下除害者,如伍德瑜、何伯求;有委屈进谏、欲有所匡益者,如荀慈明与邕。但像王子师这样一心依附董卓,甚至与吕布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实属罕见。孙将军,你若不信我,可以等冯子正回来,问问他。”
蔡邕显然很生气,最后不忘刺孙策一句。
孙策却没心思和他呕气。他暗自盘算着时间。历史上,董卓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王允此刻又与吕布来往密切,应该是已经合谋刺董,这时候建议董卓派手下最能打的将领徐荣和牛辅率领五万精锐分道夹击南阳,很可能目的并不是逼袁术就范,而是调虎离山。
当然,这并不代表袁术没有危机,只要董卓活一天,王允能否像历史上一样翻盘就是未知数,而两路大军进逼却是实实在在的威胁,如果不能挡住徐荣和牛辅,让这五万西凉兵进入南阳,南阳失守几乎是必然的事。
别说是他,就算是老爹孙坚面对徐荣、牛辅和五万西凉兵,一样要跪。
怎么才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孙策侧着身子,附在周瑜耳边,把蔡瑁刚刚从曹操那儿刺探来的消息说了一遍。周瑜眉头轻蹙。“可信吗?万一那些骑兵并没有离开南阳,而是在附近游荡呢?”
“不管是真是假,总之都不什么好事,我们必须尽快发起攻击,拿下宛城。”
周瑜点点头,突然眼光一瞥,连忙拱了拱孙策。孙策一转头,正好看到蔡邕愤怒的眼神。他赶了那么远的路,睡眠严重不足,眼睛里全是血丝,突然被他这么一瞪,还真有些吓人。
“先生说完了?”孙策慢慢坐直了身子,面不红,心不跳,没有一点不好意思的自觉。
“长者在座,你倾身私语,难道是对我所说的不屑一听吗?”
孙策哭笑不得。这老书生来劲了是吧,处处针对我?你说些什么啊,不就是说王允的不是吗。我算是看明白了,王允把你赶出长安,可能就是嫌你话太多。后来杀了你,也是怕你乱写一气。
“先生,我和王子师没见过面,也不知道他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无从评价。先生的义愤,恕我不能感同身受。不过,我劝先生不必如此激动,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功过留与后人说。先生还是保重身体,你可别忘了,你毕生最重要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呢。”
蔡邕迟疑了起来,眼神疑惑。“你知道我毕生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
孙策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