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蜡烛型人才(江山不夜千堆雪打赏加更)(1/2)
相比于在荆州、豫州大肆抢夺世家土地,孙策在吴郡几乎没有抢到什么土地。这一方面是吴郡世家积极配合,早在孙策入主吴郡之前就表示支持,孙策不能不给他们三分面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吴郡土地兼并的情况没有中原那么严重,有大量的荒地可供开垦,根本没必要去侵占普通百姓的土地。
吴郡总体上而言还是地广人稀,只是地势比较低,雨水又比较多,容易形成涝灾,耕地数量有限。而水利又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几万甚至几十万民伕要吃饭,大量的工具需要购买,绝非一家一户能够独立承担,这需要太守府出面,全面统筹规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总体而言,整治水利是一项投入大,产出也大的工程。大禹治水的例子太过遥远,比较近的例子是秦国的郑国渠。韩国安排水工郑国入秦,主持修建水利,目的就是让秦国把精力花在水利上,无法腾出手来攻韩。这个目的是实现了,但这只是饮鸩止渴,当秦国完成了郑国渠,并从中得到巨大利益,实力进一步增长的时候,韩国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有学者说,农业社会是导致统一和集权的根本原因,没有统一,就会出现以邻为壑的情况。没有集权,就不能集中力量兴修水利。大禹之所以能建立夏朝,将禅让制转变成家族制,正是因为他主持治水十三年,拥有了巨大的权威,已经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领导者。
孙策要在丹阳、吴郡整治水利,投入的确很大,一旦成功,收益也很大。就像他说的那样,耕地面积增加一倍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用俘虏去开发水利,到时候再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这些开垦出来的土地和拥有了土地的农夫就是孙策的人,和吴郡世家没什么关系,和他们之前的宗帅也没什么关系。
有地可种,有几个人愿意做山贼,为别人卖命?
当然也不能说和吴郡世家一点关系也没有。现在看孙策笑话的人,到时候也别想从中分一杯羹。沈直之前已经慢了沈友一步,如果这次再失去机会,他这辈子也别想再追上沈友了。况且看严舆的神情,他显然也赞同孙策的看法,有支持孙策的可能。
孙策说得没错,山贼就是乌合之众,吃干饭的多,能打仗的少,把精锐集结起来对战斗力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却会减少大量的钱粮消耗。这些精兵成了孙策的部下,孙策自然会提供钱粮和装备,他们可以跟着孙策征战立功,毋须再依赖世家的支持。到了那一步,就算沈直不赞成,严白虎也会想办法和孙策联络,向孙策效忠。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也许慢一点,但迟早会来。孙策已经表明了态度,如果他再没有任何表示,很可能就要被孙策排除在外。沈直迅速权衡了一下,起身说道:“将军高瞻远瞩,非我等能及。直以为不仅会稽宗帅当作如此处理,吴郡、丹阳宗帅也当依此而行。”一边说一边对严舆使眼色。严舆心领神会,连忙起身表示赞同。
孙策笑了。别看沈直名声不错,能得到盛宪认可,但那是虚名,论见识,终究逊沈友、虞翻一筹,属于蜡烛型人才——不点不亮。
——
黄龙罗等人虽然对人马被剥夺九成很不甘心,但迫于形势,不得不从,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了孙策的条件。大小七八个宗帅,从各自部下中选了又选,最后挑出三千多人。孙策将他们分配到太史慈、董袭、全柔、凌操等人麾下。太史慈领实力最强的黄龙罗、周勃两部,一千人,其他诸将各有数百不等。
精锐都挑走了,剩下的大多是老弱,孙策安排一部分人回山阴,由顾雍安排;一部分赶往丹阳,由鲜于程进行统一调度,准备进行水利工程,就地屯田。
这些人起程离开的时候,孙策为整编的将士发放了准备好的军械,整顿军令,宣布训练标准及考核程序。青壮只是成就精兵的基础,训练必不可少。勇武也只是将领的一方面,知道如何练兵和用兵更重要。
看到太史慈等人干劲十足,如火如荼,沈直坐不住了,告辞返回乌程,按照孙策的既定章程对严白虎部进行整编。作为对沈直的嘉奖,孙策给了他一千人的编制。和沈友没法比,却也是方面之将的级别,起点不算低。
孙策在固陵整编的时候,虞翻赶到山阴,与郡丞顾雍联络相关事宜。郑平、谢煚等人与郭异一起被征送长安,会稽郡太守府就缺了几个重要大吏,作为功曹,虞翻负责的就是人事,选择官吏是他的职责范围。这不是简单的提拔几个人的问题,孙策唱黑脸,要敲打山阴世家,把几个大家族的人送往长安,他就要唱红脸,与各家联络,试探他们的态度。
&emsp
吴郡总体上而言还是地广人稀,只是地势比较低,雨水又比较多,容易形成涝灾,耕地数量有限。而水利又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工程,几万甚至几十万民伕要吃饭,大量的工具需要购买,绝非一家一户能够独立承担,这需要太守府出面,全面统筹规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总体而言,整治水利是一项投入大,产出也大的工程。大禹治水的例子太过遥远,比较近的例子是秦国的郑国渠。韩国安排水工郑国入秦,主持修建水利,目的就是让秦国把精力花在水利上,无法腾出手来攻韩。这个目的是实现了,但这只是饮鸩止渴,当秦国完成了郑国渠,并从中得到巨大利益,实力进一步增长的时候,韩国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有学者说,农业社会是导致统一和集权的根本原因,没有统一,就会出现以邻为壑的情况。没有集权,就不能集中力量兴修水利。大禹之所以能建立夏朝,将禅让制转变成家族制,正是因为他主持治水十三年,拥有了巨大的权威,已经成了实际意义上的领导者。
孙策要在丹阳、吴郡整治水利,投入的确很大,一旦成功,收益也很大。就像他说的那样,耕地面积增加一倍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用俘虏去开发水利,到时候再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这些开垦出来的土地和拥有了土地的农夫就是孙策的人,和吴郡世家没什么关系,和他们之前的宗帅也没什么关系。
有地可种,有几个人愿意做山贼,为别人卖命?
当然也不能说和吴郡世家一点关系也没有。现在看孙策笑话的人,到时候也别想从中分一杯羹。沈直之前已经慢了沈友一步,如果这次再失去机会,他这辈子也别想再追上沈友了。况且看严舆的神情,他显然也赞同孙策的看法,有支持孙策的可能。
孙策说得没错,山贼就是乌合之众,吃干饭的多,能打仗的少,把精锐集结起来对战斗力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却会减少大量的钱粮消耗。这些精兵成了孙策的部下,孙策自然会提供钱粮和装备,他们可以跟着孙策征战立功,毋须再依赖世家的支持。到了那一步,就算沈直不赞成,严白虎也会想办法和孙策联络,向孙策效忠。
这是釜底抽薪之计,也许慢一点,但迟早会来。孙策已经表明了态度,如果他再没有任何表示,很可能就要被孙策排除在外。沈直迅速权衡了一下,起身说道:“将军高瞻远瞩,非我等能及。直以为不仅会稽宗帅当作如此处理,吴郡、丹阳宗帅也当依此而行。”一边说一边对严舆使眼色。严舆心领神会,连忙起身表示赞同。
孙策笑了。别看沈直名声不错,能得到盛宪认可,但那是虚名,论见识,终究逊沈友、虞翻一筹,属于蜡烛型人才——不点不亮。
——
黄龙罗等人虽然对人马被剥夺九成很不甘心,但迫于形势,不得不从,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了孙策的条件。大小七八个宗帅,从各自部下中选了又选,最后挑出三千多人。孙策将他们分配到太史慈、董袭、全柔、凌操等人麾下。太史慈领实力最强的黄龙罗、周勃两部,一千人,其他诸将各有数百不等。
精锐都挑走了,剩下的大多是老弱,孙策安排一部分人回山阴,由顾雍安排;一部分赶往丹阳,由鲜于程进行统一调度,准备进行水利工程,就地屯田。
这些人起程离开的时候,孙策为整编的将士发放了准备好的军械,整顿军令,宣布训练标准及考核程序。青壮只是成就精兵的基础,训练必不可少。勇武也只是将领的一方面,知道如何练兵和用兵更重要。
看到太史慈等人干劲十足,如火如荼,沈直坐不住了,告辞返回乌程,按照孙策的既定章程对严白虎部进行整编。作为对沈直的嘉奖,孙策给了他一千人的编制。和沈友没法比,却也是方面之将的级别,起点不算低。
孙策在固陵整编的时候,虞翻赶到山阴,与郡丞顾雍联络相关事宜。郑平、谢煚等人与郭异一起被征送长安,会稽郡太守府就缺了几个重要大吏,作为功曹,虞翻负责的就是人事,选择官吏是他的职责范围。这不是简单的提拔几个人的问题,孙策唱黑脸,要敲打山阴世家,把几个大家族的人送往长安,他就要唱红脸,与各家联络,试探他们的态度。
&ems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