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垓下是古战场,曾经有座城,如今城已经废弃,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有一些人家散居附近,而且人口也有限,只有百十户人家。在后世,这种村落的形式很常见,在汉代却不是主流。这个时代人口大多还住在城里或城郊,以里的方式进行封闭式管理,便于官府控制。

      对于驻扎在垓下,不少将领很有意见,觉得不太吉利。孙策号称小霸王,而霸王项羽就是在垓下被击败,突围之外,逃往江东,又在乌江自刎。

      孙策不怎么介意。他和郭嘉、鲁肃等人一起查看了古战场,分析推理当时的战场形态。中国史学有重人事轻技术的习惯,对战争更是简略,即使是垓下之战这样决定性的战役也什么过程描述。对指挥作战的将领来说,很多细节阙如,不可避免地会落入纸上谈兵的窘境。

      孙策想改变这个习惯,他每次战斗结束都会留下笔记,尽可能详细的记载地理、双方的兵力组成和战斗的过程。南阳之战结束后,他还请蔡邕整理出一份战记,现在已经是南阳讲武堂的重要教材。

      垓下之战在后世是一个疑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具体战场在什么地方,有多种说法,孙策读过一些论文,但是他没有实地考察地过。现在亲临战场,他一看这附近的地形,回想相当记载,结合两年多的实战经验,基本就认定这里应该就是垓下之战发生地。

      相比之下,郭嘉、鲁肃就没有这样的疑问。在他们的知识范围内,这里就是故老相传的古战场,从来没有怀疑过有其他选择的可能。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项羽故城还有迹可寻,不用考古发掘就能看得到。后世最后确定这里是古战场遗址的证据也是这座古城和里面发现的箭簇、楚钱等遗物。再过几百年,这座城被埋在地下,就连当地人也说不清真伪了。

      孙策让郭嘉安排人绘制地形图,作为将领们闲暇时沙盘推演练习的素材。

      鲁肃觉得很新鲜,向郭嘉请教相关的情况。郭嘉和鲁肃很谈得来,两人都不走寻常路,在战略思路上也有相似之处,没两天就相处愉快,说得很投机。郭嘉把讲武堂的运行模式说给鲁肃听,还告诉他军中也是如此,虽然不能定期授课,但孙策一有时间就会聚将议事,分析战情,诸将各抒已见,既是互相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无声的较量,在推演中表现突出的人当然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鲁肃心领神会。对他这个新附的将领而言,这是一个好机会。

      看着鲁肃和郭嘉谈笑风生,吴景很不适应。他岔开了话题。“伯符,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孙策瞅瞅吴景,反问道:“阿舅有什么计划?”

      吴景眉心紧蹙。“正月本来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候,现在却要征战,将士们士气不高,宜速战速决,以免士气松懈。九江还有盗贼没有平定,我也不能离开太久。况且马上又要春耕了,耽误了农时,影响一年的收成,明年肯定吃紧。如今四面开战,粮赋很紧张啊。”

      “阿舅说得有理,不过我还要等一等。陶谦防备心理很重,我贸然进入徐州会引起他的过激反应。我想他不会拖延太久的,毕竟这些胡骑进入徐州,对他影响很大。”

      吴景正准备说话,顾雍快步走了过来,将一封军报递给孙策。孙策接在手中,迅速扫了一眼,心中顿时一阵狂喜。周瑜居然已经攻克了豫章,而且时间点很巧,就是除夕夜。那天晚上,他伏击了郑宝、张多,也算是一场小胜,可是和周瑜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怎么了?”吴景见孙策面露喜色,连忙追问道。

      孙策转头看看吴景,本来想把这个喜讯告诉他的,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正想着该怎么说,郭嘉走了过来,接过军报看了一遍,眉心微蹙。“怎么又让刘繇跑了?这可是个祸根。周公瑾太不小心了。”

      吴景不解其意,孙策却明白了。他轻描淡写的说道:“哪有百战百胜的将军,跑了就跑了吧,拿下柴桑就是好事。”他又对吴景说道:“刘繇跑了,庐江、九江会安定一阵子,阿舅可以放心了。”

      吴景听了,难得的露出了笑容。“这的确是件好事。”

      郭嘉不经意地看了孙策一眼。孙策默不作声。他知道郭嘉的意思。程普、吴景有一定能力,可是和周瑜、鲁肃这些顶尖人才相比又有所不足,见这些年轻人一个接一个的得到重用,与自己比肩,心里难免失衡。他们以孙坚的部下自居,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有资格指点一下后辈。虽然只是一些小情绪,表现得也不明显,但总让人觉得疏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