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太平经(1/2)
黄巾军败,太平道遭到朝廷强力打压,很快就消声匿迹,随后魏晋时的道教就成了天师道的天下,《太平经》也逐渐散失,一部分残卷散落于《道藏》之中,后世有学者辑出校注,也分为一百七十卷,但学界公认,这些绝非原貌,能有原本的一半就不错了。
于吉说能将《太平经》一百七十卷写出来,孙策的确有些惊讶。
“大概有多少字?”
“没算过,大概五六十万吧。”
“你全记得?”
于吉笑了。“将军没见过《太平经》,难辨真伪,不如我背一段《天下至道谈图释》,如何?”
孙策好奇心大起。他知道有人记忆力超群,号称有照相式记忆,没想到于吉也有这本事。他做了个手势,请于吉开始表演。于吉也不客气,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
《天下至道谈图释》连原文加注释大概有一万多字,也不算特别多,于吉背得很轻松,没一会儿就背了一大半。孙策没和原本对,但他知道大致不差。看看郭嘉,郭嘉也点头表示赞同。于吉的记忆力果然非同一般,背下《太平经》还是有可能的。
孙策立刻让人取来纸笔,请于吉先把黄巾力士的秘术写下来。他觉得很好奇。于吉也不推辞,提笔就写。于吉的书法不错,自有一股出尘之气。他一边写,孙策一边看,看了一半,他便明白了所谓的黄巾力士秘术是怎么回事,于吉为什么说这秘术有伤天道,不建议他用。
秘术包括两部分:一是抗击打训练,一是丹药。两者相辅相成,被选为黄巾力士的人先服丹药,然后让人用棍棒击打身体,由轻渐重,由少渐多,然后再用药水清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身体结实,刀剑难入。上阵前,再服一种丹药,便不觉痛楚,唯知奋勇向前。
这不就是硬气功么。
在二十世纪末,硬气功曾经风靡一时,后来被斥为骗术。说硬气功是骗术倒也不冤枉,因为这其实和气功没什么关系,正常人只要肯吃苦,也能练得出来。但说硬气功一点没用,却也不是事实。经过锻炼,的确可以获得超强的抗击打能力,尤其是对刺杀有突出的防护能力,银枪刺喉就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表演。
只是表演就是表演,有一系的标准操作,如果不按那个套路来,就算练过硬气功也不能刀枪不入,尤其是面对子弹的时候,更是一枪两个眼儿。
孙策知道这里面的诀窍,但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当他们看到刀剑无法伤害黄巾力士时,自然会产生畏惧心理,而黄巾力士也会如神附体,加上对张角的彻底服从和自身的武功,在战场上的确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受伤肯定还会受伤,否则就不会有阵亡损耗了,但打了胜仗,人们只知道黄巾力士战无不胜,很少有人关心那些阵亡的。
这样的秘术不用也罢,投入太大,效果却不怎么样,真遇到强弩,硬气功再好也不顶用。有这时间和精力,他宁愿用在增加虎卫、武卫两营的训练和装备上。
写完秘术,见孙策一脸不以为然,于吉不仅不失望,反而松了一口气。
这时,吕岱过来汇报,宾客已经全部散了。孙策便请于吉回去继续聊。他们回到水榭上,袁权安排了酒食,孙策等人入座,接着听于吉讲解《太平经》的道义。
与孙策之前听到的传言略有不同,于吉口中的《太平经》是另外一个版本。不知道是原本的传言有误,还是于吉改变了主意,实话实说,他所说的《太平经》并非得于阳泉神水,而是一部很多人的汇编之作,于吉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也不是凭空编写此书,而是有所本,其中有一些是不见流传的古籍。
也就是说,《太平经》是一部《吕氏春秋》、《淮南子》式的集体创作。这里面既有政治理论,也有养生秘法,还有一些拘鬼禁邪的方术。因为是多人杂撰,所以文风不统一,见解也常有牴牾之处,但总体而言,这可以算得上这个时代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仅思想而论,《太平经》的学术思想是老子思想的发挥,兼有一部分儒家思想,是一部儒道杂揉之作。这也很正常,汉代儒学大兴,启蒙的教材都是《论语》《孝经》一类,读书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儒学底子。
孙策最感兴趣的还是养生术。对他来说,有于吉在面前,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养生术。至于治国理论,一群出世修行的人懂什么治国啊,于吉那点装神弄鬼的手段根本不够看,张角也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
于吉说能将《太平经》一百七十卷写出来,孙策的确有些惊讶。
“大概有多少字?”
“没算过,大概五六十万吧。”
“你全记得?”
于吉笑了。“将军没见过《太平经》,难辨真伪,不如我背一段《天下至道谈图释》,如何?”
孙策好奇心大起。他知道有人记忆力超群,号称有照相式记忆,没想到于吉也有这本事。他做了个手势,请于吉开始表演。于吉也不客气,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
《天下至道谈图释》连原文加注释大概有一万多字,也不算特别多,于吉背得很轻松,没一会儿就背了一大半。孙策没和原本对,但他知道大致不差。看看郭嘉,郭嘉也点头表示赞同。于吉的记忆力果然非同一般,背下《太平经》还是有可能的。
孙策立刻让人取来纸笔,请于吉先把黄巾力士的秘术写下来。他觉得很好奇。于吉也不推辞,提笔就写。于吉的书法不错,自有一股出尘之气。他一边写,孙策一边看,看了一半,他便明白了所谓的黄巾力士秘术是怎么回事,于吉为什么说这秘术有伤天道,不建议他用。
秘术包括两部分:一是抗击打训练,一是丹药。两者相辅相成,被选为黄巾力士的人先服丹药,然后让人用棍棒击打身体,由轻渐重,由少渐多,然后再用药水清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身体结实,刀剑难入。上阵前,再服一种丹药,便不觉痛楚,唯知奋勇向前。
这不就是硬气功么。
在二十世纪末,硬气功曾经风靡一时,后来被斥为骗术。说硬气功是骗术倒也不冤枉,因为这其实和气功没什么关系,正常人只要肯吃苦,也能练得出来。但说硬气功一点没用,却也不是事实。经过锻炼,的确可以获得超强的抗击打能力,尤其是对刺杀有突出的防护能力,银枪刺喉就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表演。
只是表演就是表演,有一系的标准操作,如果不按那个套路来,就算练过硬气功也不能刀枪不入,尤其是面对子弹的时候,更是一枪两个眼儿。
孙策知道这里面的诀窍,但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当他们看到刀剑无法伤害黄巾力士时,自然会产生畏惧心理,而黄巾力士也会如神附体,加上对张角的彻底服从和自身的武功,在战场上的确能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受伤肯定还会受伤,否则就不会有阵亡损耗了,但打了胜仗,人们只知道黄巾力士战无不胜,很少有人关心那些阵亡的。
这样的秘术不用也罢,投入太大,效果却不怎么样,真遇到强弩,硬气功再好也不顶用。有这时间和精力,他宁愿用在增加虎卫、武卫两营的训练和装备上。
写完秘术,见孙策一脸不以为然,于吉不仅不失望,反而松了一口气。
这时,吕岱过来汇报,宾客已经全部散了。孙策便请于吉回去继续聊。他们回到水榭上,袁权安排了酒食,孙策等人入座,接着听于吉讲解《太平经》的道义。
与孙策之前听到的传言略有不同,于吉口中的《太平经》是另外一个版本。不知道是原本的传言有误,还是于吉改变了主意,实话实说,他所说的《太平经》并非得于阳泉神水,而是一部很多人的汇编之作,于吉本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也不是凭空编写此书,而是有所本,其中有一些是不见流传的古籍。
也就是说,《太平经》是一部《吕氏春秋》、《淮南子》式的集体创作。这里面既有政治理论,也有养生秘法,还有一些拘鬼禁邪的方术。因为是多人杂撰,所以文风不统一,见解也常有牴牾之处,但总体而言,这可以算得上这个时代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仅思想而论,《太平经》的学术思想是老子思想的发挥,兼有一部分儒家思想,是一部儒道杂揉之作。这也很正常,汉代儒学大兴,启蒙的教材都是《论语》《孝经》一类,读书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儒学底子。
孙策最感兴趣的还是养生术。对他来说,有于吉在面前,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养生术。至于治国理论,一群出世修行的人懂什么治国啊,于吉那点装神弄鬼的手段根本不够看,张角也是破坏有余,建设不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