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6章 筹建政务堂(殇今恫古打赏加更)(1/2)
“不是先生老了,先生刚逾不惑,正当壮年,岂能言老,只是变化太快,有些措手不及罢了。”
“是么?”张纮打量着孙策,将信将疑。“将军……有所预料?”
孙策笑笑。“我有准备,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他当然知道工商业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潜在危险,只是他一来没有真正的行政经验,不知道经济危机的酝酿过程有多长,初期又会有什么征兆;二来忙于作战,根本没时间考虑这些问题,总觉得刚开始发展,正是快马加鞭的时候,没必要太过担心。
他忘了一件事,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一点点变化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时,最有机会从中受益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实力更强的既有利益获得者。正如原始社会解体了,成为奴隶主的绝对不是会普通氏族成员,而是已经占据高位的氏族部落头领一样,当他在南阳推行新政,振兴工商时,从中受益最大的也不会是普通百姓,而是他一心要打击的世家豪强。
襄阳蔡家就是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当时蔡家还只是襄阳首富,现在大概已经是荆州首富了。不过没关系,蔡家再强,命运也掌握在他手上。张纮不是说了么,南阳的世家现在见官三分笑,逢吏貌必恭,乖得很,所谓宛城吴、新野邓什么的,也不过是张纮手里的几把刀,想用谁就用谁,想毁了谁就毁了谁。
“荆州的上计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
“月底吧,八月上计,到太守府要月底,今年事务多,甚至可能延期到九月上旬。”
“工坊、商户都在上计范围内吗?”
“在的,用工、产量都会进行统计。”
“普通百姓呢?都统计什么内容?”
“这个是难点。如果已经落籍,那自然在统计范围以内,户口、年龄、家产,概不例外。可若是流民,还没有落籍,那就没办法处理了。他们可能今天在宛城,明天就到了棘阳,如果统计,必然重复。如果不统计,又明显是个遗漏。袁绍南侵,河南百姓南下的可不少。”
“这都是问题,只靠以前那一套是不行的,要想办法解决。人手不足,就招募掾吏,那么多读书人,找几个愿意为吏的应该不难吧。”
张纮有些难色。“愿意做官的不少,愿意为吏的不多。况且他们虽然读过书,却不通吏事,至少要学个一年半载的。”
“这个简单啊。”孙策笑了。“首先,要求不要太高,能识文断字就行,不需要太高的学问,这样的人不仅南阳容易找,各县也没什么难度。其次,你考虑一下,主要是哪些职位缺人,然后找精通这些职位吏事的老吏授课,集中讲解必要的技能,十天半月也就够了,立刻就能上岗。现在开始操办的话,年底就能见到效果。”
“以吏为师?”张纮眉头微蹙。
孙策早有准备。不管张纮是否激进,对朝廷的态度如何,他毕竟是名士,是精通儒家经典,也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名士。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秦行法治的重要标志,向来为儒家诟病。让他主动行秦法,从思想上就有抵触情绪。
“以吏为师只是第一步,先解决眼前的人手不足,然后从中挑选德才兼备的重点培养。为了避免有人为谋利而来,在招募的时候就公布岗位要求、规章制度,以及将来升迁的可能和方向,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让他们有不切实际的奢望。这就是一份工作,就和进工坊做工一样,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而已。如果有志于造福一方,那当然欢迎,如果想以此牟利,请他另谋高就。”
张纮神色稍缓,却还是有些犹豫。“只是这样一来,这就和讲武堂、木学堂没什么区别了?”
“先生觉得讲武堂、木学堂低人一等么?”
张纮一愣,随即笑着摇摇手。“将军,我一时失言,惭愧,惭愧。”
孙策不紧不慢地说道:“希望先生只是失言。如果先生也有这样的看法,南阳的风气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的。士农工商,士也是四民之一,并不是与农工商相隔离的贵族。先生,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士的含义,不能认为只有读书人才是士,做官才是士人唯一的出路,只要有能力、有抱负、有担当的人,都可以称为士。武士演兵讲武,保境安民。农士精研水土,扩耕增产。工士研习技艺,精炼百器。商士货通天下,利国利民。这样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只有当官的人才能称为士?士人当
“是么?”张纮打量着孙策,将信将疑。“将军……有所预料?”
孙策笑笑。“我有准备,但是也没想到这么快。”他当然知道工商业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潜在危险,只是他一来没有真正的行政经验,不知道经济危机的酝酿过程有多长,初期又会有什么征兆;二来忙于作战,根本没时间考虑这些问题,总觉得刚开始发展,正是快马加鞭的时候,没必要太过担心。
他忘了一件事,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一点点变化都有可能引发巨大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时,最有机会从中受益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实力更强的既有利益获得者。正如原始社会解体了,成为奴隶主的绝对不是会普通氏族成员,而是已经占据高位的氏族部落头领一样,当他在南阳推行新政,振兴工商时,从中受益最大的也不会是普通百姓,而是他一心要打击的世家豪强。
襄阳蔡家就是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当时蔡家还只是襄阳首富,现在大概已经是荆州首富了。不过没关系,蔡家再强,命运也掌握在他手上。张纮不是说了么,南阳的世家现在见官三分笑,逢吏貌必恭,乖得很,所谓宛城吴、新野邓什么的,也不过是张纮手里的几把刀,想用谁就用谁,想毁了谁就毁了谁。
“荆州的上计结果什么时候能出来?”
“月底吧,八月上计,到太守府要月底,今年事务多,甚至可能延期到九月上旬。”
“工坊、商户都在上计范围内吗?”
“在的,用工、产量都会进行统计。”
“普通百姓呢?都统计什么内容?”
“这个是难点。如果已经落籍,那自然在统计范围以内,户口、年龄、家产,概不例外。可若是流民,还没有落籍,那就没办法处理了。他们可能今天在宛城,明天就到了棘阳,如果统计,必然重复。如果不统计,又明显是个遗漏。袁绍南侵,河南百姓南下的可不少。”
“这都是问题,只靠以前那一套是不行的,要想办法解决。人手不足,就招募掾吏,那么多读书人,找几个愿意为吏的应该不难吧。”
张纮有些难色。“愿意做官的不少,愿意为吏的不多。况且他们虽然读过书,却不通吏事,至少要学个一年半载的。”
“这个简单啊。”孙策笑了。“首先,要求不要太高,能识文断字就行,不需要太高的学问,这样的人不仅南阳容易找,各县也没什么难度。其次,你考虑一下,主要是哪些职位缺人,然后找精通这些职位吏事的老吏授课,集中讲解必要的技能,十天半月也就够了,立刻就能上岗。现在开始操办的话,年底就能见到效果。”
“以吏为师?”张纮眉头微蹙。
孙策早有准备。不管张纮是否激进,对朝廷的态度如何,他毕竟是名士,是精通儒家经典,也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名士。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是秦行法治的重要标志,向来为儒家诟病。让他主动行秦法,从思想上就有抵触情绪。
“以吏为师只是第一步,先解决眼前的人手不足,然后从中挑选德才兼备的重点培养。为了避免有人为谋利而来,在招募的时候就公布岗位要求、规章制度,以及将来升迁的可能和方向,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让他们有不切实际的奢望。这就是一份工作,就和进工坊做工一样,一份可以谋生的工作而已。如果有志于造福一方,那当然欢迎,如果想以此牟利,请他另谋高就。”
张纮神色稍缓,却还是有些犹豫。“只是这样一来,这就和讲武堂、木学堂没什么区别了?”
“先生觉得讲武堂、木学堂低人一等么?”
张纮一愣,随即笑着摇摇手。“将军,我一时失言,惭愧,惭愧。”
孙策不紧不慢地说道:“希望先生只是失言。如果先生也有这样的看法,南阳的风气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的。士农工商,士也是四民之一,并不是与农工商相隔离的贵族。先生,我觉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士的含义,不能认为只有读书人才是士,做官才是士人唯一的出路,只要有能力、有抱负、有担当的人,都可以称为士。武士演兵讲武,保境安民。农士精研水土,扩耕增产。工士研习技艺,精炼百器。商士货通天下,利国利民。这样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只有当官的人才能称为士?士人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