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2章 远虑和近忧(2/2)
sp;“什么太快了?”
“太史子义胜得太快了。势如破竹,连战连捷,于战事本身而言固然是好事,可是于整体局势而言却不够好。”郭嘉又呷了一口茶,幽幽地说道:“别的不说,若刘备邀他去助阵,他是去还是不去?”
孙策心中一动,斜睨着郭嘉,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个麻烦。眼下的情况对他是最有利的,刘备和袁谭在涿郡对峙,谁也拿不下谁。太史慈大败东部鲜卑,为刘备解决了后顾之忧,刘备可以继续坚持,可若是刘备邀太史慈去助阵,双方的平衡又会被打破,涿郡很可能会落入刘备之手。即使刘备不邀太史慈助阵,袁谭收到消息后也可能会撤退。
太史慈在权谋上还欠些火候,要给他配两个谋士才行。田畴虽然有才,在这方面却帮不了太史慈。
“奉孝,从军谋处挑两个人去幽州吧。”
郭嘉点头答应。
孙策将他与田畴讨论的内容转述给郭嘉。郭嘉静静地听完,笑了两声。“常说人说幽州有侠气,果然不虚。只可惜他读书读得不好,有点食古不化了,脑筋未免不够灵活。”
“比如说?”
“如果说鲜卑人一时难以制服,还算有些道理,乌桓人嘛,没那么难,尤其是辽西、右北平和辽东属国的乌桓人。”郭嘉放下茶杯,拿起羽扇摇了摇。“主公,乌桓人附汉多年,早已不是纯粹的胡人,只不过朝中儒生当道,不知因时而变。他们只知道高谈阔论,有几个见过真正的胡人?”
孙策摆摆手,示意郭嘉不要急着攻击儒生。“你是说三郡乌桓可能接受我们的要求?”
“让他们直接接受自然不可能,这可是放弃对部落的直接控制权,从此做一个食邑而不治民的列侯,不过与生死相比,我相信他们知道该怎么选。就算有几个人逃到草原上去也无妨,正好做个对比,等那些人在草原上爬冰卧雪,被追得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得安生时,所有的怨气自然平息。”
孙策捻着手指笑道:“这也行,正好找点事让子义做。”
“还有一件事,主公,你别忘了那几个和亲的袁家女子,处理得好,这几个女子能起的作用也许比子义的精骑还要大。”郭嘉嘿嘿笑道:“她们出身袁氏,最知大势难违。袁谭自身难保,三郡乌桓被迫向子义俯首,她们除了主公还能指望谁?袁绍送她们去和亲,她们肯定不愿意,只是情势所迫,不得不去。现在主公要化胡为华,她们又能重为华夏衣冠,岂有拒绝之理?”
孙策觉得可行。他之所以倾向于同意太史慈的决定,除了相信太史慈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据他所知,魏晋之后不久,乌桓人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作为独立的势力出现,应该是和其他民族融合了。他一直没找到原因,现在想想,说不定就是郭嘉所说,乌桓人依附汉人太久,已经有部分汉化,只是中原激战正酣,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让孟公威去一趟吧。”郭嘉说道:“他既通权谋,又善言辞,可以留在子义身边做谋士,必要的时候还能当说客。”
孙策笑笑。“行啊,不过他去之前,我要查查他给你送了多少礼,居然让你这么露骨地推荐他。”
郭嘉哈哈大笑。“主公,我这可是秉公直言啊,不信你在军谋处挑一挑,还有谁比他更合适。”
孙策清楚郭嘉那点小心思,不过孟建也的确适合这个职务,按功劳、资历而言也早该外放了,也就不用驳郭嘉面子,只要点他一下,让他不要做得太过份就行。
公孙度已降,公孙康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没几天就到,太史慈又迅速击败了鲜卑人,坐稳战区督已经不成问题,幽州东部的事大体已定,他也该考虑返回中原了。眼下最关键的是两件事:一是尽可能说服田畴。作为幽州不多的名士,有他辅佐太史慈,联络幽州世家,对将来稳定幽州有益。二是将太史慈缴获的大量战马运回去,这是今年的最大收获,有了那些战马,他就可以组建更多的骑兵,弥补一直以来的短板。
孙策让郭嘉先安排军谋处做些准备,到时候请田畴一起参加,让他见识一下群策群力的巨大优势,接受对乌桓人进行汉化的安排,然后调配船只,利用风力弱的时候赶往辽西,接收战马。数以万计的战马需要楼船来回走好几趟,选择一个最佳路线能节省不少时间。
郭嘉欣然从命。
“太史子义胜得太快了。势如破竹,连战连捷,于战事本身而言固然是好事,可是于整体局势而言却不够好。”郭嘉又呷了一口茶,幽幽地说道:“别的不说,若刘备邀他去助阵,他是去还是不去?”
孙策心中一动,斜睨着郭嘉,点了点头。这的确是个麻烦。眼下的情况对他是最有利的,刘备和袁谭在涿郡对峙,谁也拿不下谁。太史慈大败东部鲜卑,为刘备解决了后顾之忧,刘备可以继续坚持,可若是刘备邀太史慈去助阵,双方的平衡又会被打破,涿郡很可能会落入刘备之手。即使刘备不邀太史慈助阵,袁谭收到消息后也可能会撤退。
太史慈在权谋上还欠些火候,要给他配两个谋士才行。田畴虽然有才,在这方面却帮不了太史慈。
“奉孝,从军谋处挑两个人去幽州吧。”
郭嘉点头答应。
孙策将他与田畴讨论的内容转述给郭嘉。郭嘉静静地听完,笑了两声。“常说人说幽州有侠气,果然不虚。只可惜他读书读得不好,有点食古不化了,脑筋未免不够灵活。”
“比如说?”
“如果说鲜卑人一时难以制服,还算有些道理,乌桓人嘛,没那么难,尤其是辽西、右北平和辽东属国的乌桓人。”郭嘉放下茶杯,拿起羽扇摇了摇。“主公,乌桓人附汉多年,早已不是纯粹的胡人,只不过朝中儒生当道,不知因时而变。他们只知道高谈阔论,有几个见过真正的胡人?”
孙策摆摆手,示意郭嘉不要急着攻击儒生。“你是说三郡乌桓可能接受我们的要求?”
“让他们直接接受自然不可能,这可是放弃对部落的直接控制权,从此做一个食邑而不治民的列侯,不过与生死相比,我相信他们知道该怎么选。就算有几个人逃到草原上去也无妨,正好做个对比,等那些人在草原上爬冰卧雪,被追得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得安生时,所有的怨气自然平息。”
孙策捻着手指笑道:“这也行,正好找点事让子义做。”
“还有一件事,主公,你别忘了那几个和亲的袁家女子,处理得好,这几个女子能起的作用也许比子义的精骑还要大。”郭嘉嘿嘿笑道:“她们出身袁氏,最知大势难违。袁谭自身难保,三郡乌桓被迫向子义俯首,她们除了主公还能指望谁?袁绍送她们去和亲,她们肯定不愿意,只是情势所迫,不得不去。现在主公要化胡为华,她们又能重为华夏衣冠,岂有拒绝之理?”
孙策觉得可行。他之所以倾向于同意太史慈的决定,除了相信太史慈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据他所知,魏晋之后不久,乌桓人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作为独立的势力出现,应该是和其他民族融合了。他一直没找到原因,现在想想,说不定就是郭嘉所说,乌桓人依附汉人太久,已经有部分汉化,只是中原激战正酣,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让孟公威去一趟吧。”郭嘉说道:“他既通权谋,又善言辞,可以留在子义身边做谋士,必要的时候还能当说客。”
孙策笑笑。“行啊,不过他去之前,我要查查他给你送了多少礼,居然让你这么露骨地推荐他。”
郭嘉哈哈大笑。“主公,我这可是秉公直言啊,不信你在军谋处挑一挑,还有谁比他更合适。”
孙策清楚郭嘉那点小心思,不过孟建也的确适合这个职务,按功劳、资历而言也早该外放了,也就不用驳郭嘉面子,只要点他一下,让他不要做得太过份就行。
公孙度已降,公孙康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没几天就到,太史慈又迅速击败了鲜卑人,坐稳战区督已经不成问题,幽州东部的事大体已定,他也该考虑返回中原了。眼下最关键的是两件事:一是尽可能说服田畴。作为幽州不多的名士,有他辅佐太史慈,联络幽州世家,对将来稳定幽州有益。二是将太史慈缴获的大量战马运回去,这是今年的最大收获,有了那些战马,他就可以组建更多的骑兵,弥补一直以来的短板。
孙策让郭嘉先安排军谋处做些准备,到时候请田畴一起参加,让他见识一下群策群力的巨大优势,接受对乌桓人进行汉化的安排,然后调配船只,利用风力弱的时候赶往辽西,接收战马。数以万计的战马需要楼船来回走好几趟,选择一个最佳路线能节省不少时间。
郭嘉欣然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