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1章 机会(1/2)
蓟城,公孙瓒当年所建的高楼之上,刘备凭栏远眺,眉间忧色重重。
他最近很焦虑。
从初平三年离开长安,回到幽州,已经有六年光景。这六年发生了很多事,公孙瓒、刘和死了,张则走了,袁谭退出幽州,太史慈却来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实现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实现。南边是深得世家拥载的袁谭,东边是有孙策撑腰的太史慈,草原上还有时刻想入塞打劫的鲜卑人、匈奴人,群狼环伺,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甚至比一无所有的时候还要煎熬。
就在他寢食不安的时候,朝廷派来了使者。原本他对朝廷是没什么兴趣的,虽然姓刘,他却不是朝廷认可的宗室,也对那个偏居关中的朝廷没什么感情,只不过实力不足,不得不借助朝廷的名义罢了。可是使者话语间透露的消息却让他心动,如果能立下大功,朝廷可以以封王相酬。
封王是大事,绝不是一个爵位这么简单。换作两年前,刘备根本不会当真。可是现在不同了,有孙策异姓封王的先例在前,朝廷为了求生存,索性再接再厉,以封王为条件,集结诸侯围攻孙策,行纵横之策,却也不是不可能。当然了,大家心里都清楚,封王绝非朝廷本意,真让朝廷重新掌握大权,被收拾的绝不仅仅是孙策。
兔死狗烹,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朝廷有朝廷的计划,他也有他的想法。借着这个机会摆脱身份的限制,从此名正言顺的与各诸侯平起平坐,对他来说尤其有吸引力。
王爵绝不仅仅是一颗官印、一副绶带那么简单,那象征着天命,更象征着权力。有了王爵,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统治幽州,不用再顾忌什么三互法。有了王爵,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封赏文武,让他们为自己效忠。实力强横如孙策也要接受朝廷的封王,更何况是他。
要想封王,必须立功,而且从朝廷的角度来揣测,这个功劳只能从孙策身上取。他与中原之间还隔着幽州,眼前看得到的就是太史慈。击败太史慈,全据幽州,又得到王爵,简直是一举两得。
问题只有一个:怎么击败太史慈?
他担心的不是孙策——孙策正在与曹操交战,要进攻益州,交州那边也没分出胜负,短期内肯定腾不出手来幽州,也不是太史慈——他相信与袁谭联手,击败太史慈并不是难事,他担心的是关羽。
关羽与太史慈关系极好,关羽与孙策的关系也很好,关羽对孙策的感激之情就像那口青龙偃月刀一样时刻拿在手里,从没忘记,让他向太史慈发起攻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关羽的父亲还在襄阳,逼着他不顾老父的安危,行不孝之事也不合情理。
可是没有关羽助阵,没有涿郡的钱粮,他根本不可能战胜太史慈。
当初不该让关羽做涿郡太守,如果让他去代郡,不会有这么多麻烦。可是谁又能想到呢,当初一心要对付袁谭,谁会想到袁谭成了盟友,太史慈却成了对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刘备另一个挥之不去的苦恼。地盘大了,人才却跟不上,张飞、赵云等人分别担任各郡太守后,他身边就剩下长史关靖,除此之外,连个说贴心话、商量大事的人都没有。最近他常常想起简雍。太史慈的实力膨胀得很快,身边迅速聚集了一群人,除了青徐人之外,还有田畴、简雍这样的幽州人,这简直是在羞辱他,也让他对简雍的离开越发耿耿于怀。
以前不觉得简雍有多重要,现在简雍离开了,他才意识到简雍是多么不可或缺。
楼梯上有脚步声响起,刘备收回心神,搓了搓脸,让脸色变得随和一些。他在这么高的地方想心思,就是不想让人看到他的焦虑,即使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行。
脚步声很慢,仿佛背负着无法承受的重担。刘备暗自叹了一口气。关靖未老先衰,体力下降得厉害,尤其是这一两年,明明还不到五十,却像是风烛残年似的,每一次见面,每一次开口,刘备都觉得他有可能提出致仕。
关靖如果离开了,我有事还能跟谁商量?一想到这件事,刘备有些焦躁,也对简雍越发介怀。
诸葛瑾不愿意为我效劳也就罢了,为什么简雍也会离开我?
关靖走了好一会儿才出现在楼梯口。他脸色苍白,额头全是汗珠,胸膛剧烈起伏。刘备这才注意到关靖是真的瘦了,就像刚刚大病了一场似的。他连忙迎了上去,将关靖引入室中,半掩上门窗。
“是我疏
他最近很焦虑。
从初平三年离开长安,回到幽州,已经有六年光景。这六年发生了很多事,公孙瓒、刘和死了,张则走了,袁谭退出幽州,太史慈却来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实现了一半,剩下的那一半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实现。南边是深得世家拥载的袁谭,东边是有孙策撑腰的太史慈,草原上还有时刻想入塞打劫的鲜卑人、匈奴人,群狼环伺,他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甚至比一无所有的时候还要煎熬。
就在他寢食不安的时候,朝廷派来了使者。原本他对朝廷是没什么兴趣的,虽然姓刘,他却不是朝廷认可的宗室,也对那个偏居关中的朝廷没什么感情,只不过实力不足,不得不借助朝廷的名义罢了。可是使者话语间透露的消息却让他心动,如果能立下大功,朝廷可以以封王相酬。
封王是大事,绝不是一个爵位这么简单。换作两年前,刘备根本不会当真。可是现在不同了,有孙策异姓封王的先例在前,朝廷为了求生存,索性再接再厉,以封王为条件,集结诸侯围攻孙策,行纵横之策,却也不是不可能。当然了,大家心里都清楚,封王绝非朝廷本意,真让朝廷重新掌握大权,被收拾的绝不仅仅是孙策。
兔死狗烹,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朝廷有朝廷的计划,他也有他的想法。借着这个机会摆脱身份的限制,从此名正言顺的与各诸侯平起平坐,对他来说尤其有吸引力。
王爵绝不仅仅是一颗官印、一副绶带那么简单,那象征着天命,更象征着权力。有了王爵,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统治幽州,不用再顾忌什么三互法。有了王爵,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封赏文武,让他们为自己效忠。实力强横如孙策也要接受朝廷的封王,更何况是他。
要想封王,必须立功,而且从朝廷的角度来揣测,这个功劳只能从孙策身上取。他与中原之间还隔着幽州,眼前看得到的就是太史慈。击败太史慈,全据幽州,又得到王爵,简直是一举两得。
问题只有一个:怎么击败太史慈?
他担心的不是孙策——孙策正在与曹操交战,要进攻益州,交州那边也没分出胜负,短期内肯定腾不出手来幽州,也不是太史慈——他相信与袁谭联手,击败太史慈并不是难事,他担心的是关羽。
关羽与太史慈关系极好,关羽与孙策的关系也很好,关羽对孙策的感激之情就像那口青龙偃月刀一样时刻拿在手里,从没忘记,让他向太史慈发起攻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关羽的父亲还在襄阳,逼着他不顾老父的安危,行不孝之事也不合情理。
可是没有关羽助阵,没有涿郡的钱粮,他根本不可能战胜太史慈。
当初不该让关羽做涿郡太守,如果让他去代郡,不会有这么多麻烦。可是谁又能想到呢,当初一心要对付袁谭,谁会想到袁谭成了盟友,太史慈却成了对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刘备另一个挥之不去的苦恼。地盘大了,人才却跟不上,张飞、赵云等人分别担任各郡太守后,他身边就剩下长史关靖,除此之外,连个说贴心话、商量大事的人都没有。最近他常常想起简雍。太史慈的实力膨胀得很快,身边迅速聚集了一群人,除了青徐人之外,还有田畴、简雍这样的幽州人,这简直是在羞辱他,也让他对简雍的离开越发耿耿于怀。
以前不觉得简雍有多重要,现在简雍离开了,他才意识到简雍是多么不可或缺。
楼梯上有脚步声响起,刘备收回心神,搓了搓脸,让脸色变得随和一些。他在这么高的地方想心思,就是不想让人看到他的焦虑,即使是他身边最亲近的人也不行。
脚步声很慢,仿佛背负着无法承受的重担。刘备暗自叹了一口气。关靖未老先衰,体力下降得厉害,尤其是这一两年,明明还不到五十,却像是风烛残年似的,每一次见面,每一次开口,刘备都觉得他有可能提出致仕。
关靖如果离开了,我有事还能跟谁商量?一想到这件事,刘备有些焦躁,也对简雍越发介怀。
诸葛瑾不愿意为我效劳也就罢了,为什么简雍也会离开我?
关靖走了好一会儿才出现在楼梯口。他脸色苍白,额头全是汗珠,胸膛剧烈起伏。刘备这才注意到关靖是真的瘦了,就像刚刚大病了一场似的。他连忙迎了上去,将关靖引入室中,半掩上门窗。
“是我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