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6章 三路并发(2/3)
力也不行,吴军的装备、战力都远远超过了这些蛮夷兵,配合更是精妙,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干什么,利用地形,即使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他们也能不慌不忙,或是就地固守待援,或是全身而退。
许攸能做的就是守城待援,只有吴懿或者张鲁率领主力赶到,他们才有与黄忠一战的机会。
黄忠从容的收割了城外的庄稼,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做强攻上庸的准备。
——
清浪滩。
贺齐坐在楼船之上,看着远处山坡上的旌旗,嘴角挑起一抹轻蔑的冷笑。
一群蛮子,不自量力,过两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贺齐的实力。
在这一年时间里,贺齐一直驻扎在此,没有前进一步。他多次发起攻击,都被据险而守的蛮子挡了回来。倒不是他无法攻克这道险关,而是他无法确保伤亡的比例不超出标准。周瑜先后派来了大量的木学堂匠师和本草堂医师。匠师改造战船,设计、打造军械,医师们收集草药,为将士们处理伤口,有时候还为附近的山民治病。
看起来,贺齐是这只大军当之无愧的主力,可是他自己清楚,这些匠师、医师才是主力,他不过是配合他们,验证他们的工作成果。这让他多少有些郁闷,后悔当初不该争这个任务。但一年下来,效果也是明显的,经过改造的战船速度更快,防护能力也更好,即使面对铺天盖地的箭雨也能勇往直前。医师们也收集了足够的草药,对山林中的湿热导致的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荀攸的计划很精妙,各种因素保持相对平衡,绝非臆测。
总攻的机会已经成熟,就在这两三天。
一艘小船从下游划了过来,船头站着一个士卒,手里举着一面象征着信使身份的三角小旗,沿途的大小战船纷纷避让,小船驶到楼船下,楼船上的士卒用长长的铁钩勾住小船,拖到楼船边,系上缆绳,将小船固定在楼船旁,信使跳上楼船,快步上了飞庐,来到贺齐面前,双手递上一份用铜筒封好的公文。
“将军,周都督的命令。”
贺齐接过公文,查验了上面的漆泥。原本是用封泥,但封泥容易剥落,浸了水容易糊,后来经过试验,在里面加了漆,就不怕水了,也更坚固。贺齐敲落漆泥,取出里面的命令,先看了一眼最后的签名,是周瑜那别具特色的笔迹,不禁笑了笑。
周瑜的书法越来越精妙了。如果以书法定官爵,他这个九都督之首名至实归,甚至可以和吴王比肩。
看完公文,贺齐眉头皱了起来,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两下。过了一会儿,他才渐渐恢复了平静,转身提起案上的笔,蘸了墨,签上自己的名字,嘀咕了两声。信使没听懂他的会稽方言,但他身边的亲卫却听得清清楚楚。
“噫,又让那山贼拔了头筹。”
——
襄阳。
孙策站在屋子中间,四面摆着几个沙盘,墙上挂着巨幅地图,一群参军围在一旁,交头接耳,低声讨论,带着说不出的兴奋。
“我觉得这次周都督的战果会大一些。正面吸引,迂回包抄,一举重创五溪蛮主力不成问题。”
“很难说,五溪蛮不过是一群蛮子,有什么主力不主力的,他们不配做周都督的敌人,曹操才是。周都督会击败他们,却不会杀伤太大,示威的意义更大。就战略意义而言,清浪滩也不能和上庸相提并论。”
孙策转身,向屋外走去。他出了门,身后的议论声顿时大了几分,更加激烈。周瑜、黄忠、鲁肃不约而同的送来了作战计划,准备在近期内发动攻击,让年轻的参军们非常兴奋,在分析战局之余,纷纷为心仪的都督造势鼓气。
郭嘉跟了出来,扯开衣襟,摇摇羽扇,用力扇了几下。“接连收到作战计划,连我都有些热血沸腾了。”
“是啊,没想到这么巧,三路同时出击。”孙策靠在栏杆上,吁了一口气,掩饰不住心中的快乐。对战果如何,杀伤多少,他其实并不是太在意,从收到的作战计划来看,三位都督和军师都达到了预期,尤其是徐庶,这几年在武关的光阴没浪费,黄忠对他赞不绝口,将他列为攻取房陵的首功,徐晃、邓展也对他很佩服。
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年多的练兵
许攸能做的就是守城待援,只有吴懿或者张鲁率领主力赶到,他们才有与黄忠一战的机会。
黄忠从容的收割了城外的庄稼,开始打造攻城器械,做强攻上庸的准备。
——
清浪滩。
贺齐坐在楼船之上,看着远处山坡上的旌旗,嘴角挑起一抹轻蔑的冷笑。
一群蛮子,不自量力,过两天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贺齐的实力。
在这一年时间里,贺齐一直驻扎在此,没有前进一步。他多次发起攻击,都被据险而守的蛮子挡了回来。倒不是他无法攻克这道险关,而是他无法确保伤亡的比例不超出标准。周瑜先后派来了大量的木学堂匠师和本草堂医师。匠师改造战船,设计、打造军械,医师们收集草药,为将士们处理伤口,有时候还为附近的山民治病。
看起来,贺齐是这只大军当之无愧的主力,可是他自己清楚,这些匠师、医师才是主力,他不过是配合他们,验证他们的工作成果。这让他多少有些郁闷,后悔当初不该争这个任务。但一年下来,效果也是明显的,经过改造的战船速度更快,防护能力也更好,即使面对铺天盖地的箭雨也能勇往直前。医师们也收集了足够的草药,对山林中的湿热导致的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荀攸的计划很精妙,各种因素保持相对平衡,绝非臆测。
总攻的机会已经成熟,就在这两三天。
一艘小船从下游划了过来,船头站着一个士卒,手里举着一面象征着信使身份的三角小旗,沿途的大小战船纷纷避让,小船驶到楼船下,楼船上的士卒用长长的铁钩勾住小船,拖到楼船边,系上缆绳,将小船固定在楼船旁,信使跳上楼船,快步上了飞庐,来到贺齐面前,双手递上一份用铜筒封好的公文。
“将军,周都督的命令。”
贺齐接过公文,查验了上面的漆泥。原本是用封泥,但封泥容易剥落,浸了水容易糊,后来经过试验,在里面加了漆,就不怕水了,也更坚固。贺齐敲落漆泥,取出里面的命令,先看了一眼最后的签名,是周瑜那别具特色的笔迹,不禁笑了笑。
周瑜的书法越来越精妙了。如果以书法定官爵,他这个九都督之首名至实归,甚至可以和吴王比肩。
看完公文,贺齐眉头皱了起来,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两下。过了一会儿,他才渐渐恢复了平静,转身提起案上的笔,蘸了墨,签上自己的名字,嘀咕了两声。信使没听懂他的会稽方言,但他身边的亲卫却听得清清楚楚。
“噫,又让那山贼拔了头筹。”
——
襄阳。
孙策站在屋子中间,四面摆着几个沙盘,墙上挂着巨幅地图,一群参军围在一旁,交头接耳,低声讨论,带着说不出的兴奋。
“我觉得这次周都督的战果会大一些。正面吸引,迂回包抄,一举重创五溪蛮主力不成问题。”
“很难说,五溪蛮不过是一群蛮子,有什么主力不主力的,他们不配做周都督的敌人,曹操才是。周都督会击败他们,却不会杀伤太大,示威的意义更大。就战略意义而言,清浪滩也不能和上庸相提并论。”
孙策转身,向屋外走去。他出了门,身后的议论声顿时大了几分,更加激烈。周瑜、黄忠、鲁肃不约而同的送来了作战计划,准备在近期内发动攻击,让年轻的参军们非常兴奋,在分析战局之余,纷纷为心仪的都督造势鼓气。
郭嘉跟了出来,扯开衣襟,摇摇羽扇,用力扇了几下。“接连收到作战计划,连我都有些热血沸腾了。”
“是啊,没想到这么巧,三路同时出击。”孙策靠在栏杆上,吁了一口气,掩饰不住心中的快乐。对战果如何,杀伤多少,他其实并不是太在意,从收到的作战计划来看,三位都督和军师都达到了预期,尤其是徐庶,这几年在武关的光阴没浪费,黄忠对他赞不绝口,将他列为攻取房陵的首功,徐晃、邓展也对他很佩服。
更重要的是,经过一年多的练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