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7章 新风尚(1/2)
即使来到这个时代近十年,很多时候自觉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也能理解这个时代人的所思所想,但孙策还是时不时的还冒出一些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言论或词语。解释当然也可以解释,但多少有些麻烦,袁衡主动为他找理由,他自然求之不得。
以袁衡的聪慧,不可能感觉不到问题,但她不问,便是她的聪明之处。对她来说,孙策出身寒门,又是武夫,经学几乎毫无根基,能有一些神秘之处总是好的。他不信天命,不代表别人不信。如果说霸王重生对军中士气有着难以言喻的鼓舞,那生而知的天生圣人对读书人的吸引同样不可忽视,对新政的推行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两人手挽着手,并肩而行,谈笑晏晏,除了身在高位带来的从容气度,和山间春游的夫妻、情侣没什么两样。孙策高大健壮,相貌堂堂,袁衡身材高挑,相貌虽不算国色,却也算得上美人,更兼雍容气度,与众不同,两人站在一起,吸引了不少游人艳羡的目光。
“看,我们吴国的大王和王后。”有人远远地看见,略带得意的对远道而来的友人说道。
“好一对少年人。”老者抚着花白的胡须,神情欣慰。
“孙郎好俊。”少女眨着星星眼,双手握拳,浑然不顾一旁的小情郎。少年堵气的说道:“我觉得王后更有大家气度,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袁氏。”
“那是,她父亲还拦路抢劫呢,可不就是四世三公的遗风。”少女顶了一句,一扭脖子,向前奔去。
“唉,等等我,山里有蛇,你小心点。”少年叫着,追了上去。
“怕什么蛇,胆小鬼,抓了炖汤,去去湿气。”
“我才不怕呢,等江上潮水来了,我还要去弄潮。”少年赶上少女,抓住她的小手不放,挺着胸脯。“到时候我要拿魁首,入水师,扬帆远行,纵横四海。”
“我也去!”少女眉眼如春,雀跃不已。“我们做一对雌雄海盗。”
“真难听。”少年掩饰不住喜悦,却一本正经的纠正道:“我们是大王麾下的水师,英武之师,正义之师,不是海盗。”
“嗯……”少女星眸闪烁,笑语如花。“锦帆贼那样的?可不可以带铃铛?”
“呃……”
孙策听不到因他们而引发的争论,却能看到这充满活力的画面。三月上巳节还有几天,建业的春天却已经来了,一对对小情侣们相约出行。说到底,毕竟是江南,是吴楚故地,蛮风未尽,这里的人们少了几分中原人的礼仪,却也更有生机,在这里推行新政的阻力要比中原小得多,效果也更明显。就像推广宿麦(冬小麦),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也许三十年后,江南就能提前成为经济重心,至少可以与中原分庭抗礼,成为稳定的粮仓,更能成为子弟兵的源泉。有了这些江东子弟兵撑腰,他也就有信心运筹帷幄,指点江山。
任何时候,核心集团都是必须有的,只是要控制好度,不能一家独大,别寒了其他人的心。沈友、陆议可以独当一面了,虞翻、贺齐也能撑起会稽的门户,现在需要培养起几个丹阳人,祖郎虽然有名,成就却有限,朱然是一个好苗子,但还不够,还要再挑几个备选。
孙策一边走,一边在他知道的丹阳人中挑选。年前去了一趟丹阳,认识了不少丹阳人,选了一些少年充任侍从,但特别突出还真没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丹阳的教育水平和吴郡、会稽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需要一些时间来补课。
当然也没必要太着急,五到十年应该能基本解决问题。
袁衡静静地陪着孙策,一言不发,脸上带着恬淡的笑容。她清楚孙策的抱负,也清楚孙策肩头的压力。他虽然身在建业,却一直关注着前线的战事。远隔千里,不能直接干预,只能坐视着战局的发展,这中间的煎熬比身临战场更考验人。尤其是随着陆议、朱然、诸葛亮等人陆续担任职务,他的布局正一步步的展开,能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能不能处理好新旧之间的关系,都考验着他的智慧。这一步走稳了,吴国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一步走不好,内忧外患很可能同时迸发。
此时此刻,作为王后,她绝不会无端生事,也不能让任何人生事,增加孙策的负担。
走了一会儿,孙策停住了脚步,仰头看向山顶。
山顶的树荫之中,有一个院落若隐若现,那里住
以袁衡的聪慧,不可能感觉不到问题,但她不问,便是她的聪明之处。对她来说,孙策出身寒门,又是武夫,经学几乎毫无根基,能有一些神秘之处总是好的。他不信天命,不代表别人不信。如果说霸王重生对军中士气有着难以言喻的鼓舞,那生而知的天生圣人对读书人的吸引同样不可忽视,对新政的推行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两人手挽着手,并肩而行,谈笑晏晏,除了身在高位带来的从容气度,和山间春游的夫妻、情侣没什么两样。孙策高大健壮,相貌堂堂,袁衡身材高挑,相貌虽不算国色,却也算得上美人,更兼雍容气度,与众不同,两人站在一起,吸引了不少游人艳羡的目光。
“看,我们吴国的大王和王后。”有人远远地看见,略带得意的对远道而来的友人说道。
“好一对少年人。”老者抚着花白的胡须,神情欣慰。
“孙郎好俊。”少女眨着星星眼,双手握拳,浑然不顾一旁的小情郎。少年堵气的说道:“我觉得王后更有大家气度,不愧是四世三公的袁氏。”
“那是,她父亲还拦路抢劫呢,可不就是四世三公的遗风。”少女顶了一句,一扭脖子,向前奔去。
“唉,等等我,山里有蛇,你小心点。”少年叫着,追了上去。
“怕什么蛇,胆小鬼,抓了炖汤,去去湿气。”
“我才不怕呢,等江上潮水来了,我还要去弄潮。”少年赶上少女,抓住她的小手不放,挺着胸脯。“到时候我要拿魁首,入水师,扬帆远行,纵横四海。”
“我也去!”少女眉眼如春,雀跃不已。“我们做一对雌雄海盗。”
“真难听。”少年掩饰不住喜悦,却一本正经的纠正道:“我们是大王麾下的水师,英武之师,正义之师,不是海盗。”
“嗯……”少女星眸闪烁,笑语如花。“锦帆贼那样的?可不可以带铃铛?”
“呃……”
孙策听不到因他们而引发的争论,却能看到这充满活力的画面。三月上巳节还有几天,建业的春天却已经来了,一对对小情侣们相约出行。说到底,毕竟是江南,是吴楚故地,蛮风未尽,这里的人们少了几分中原人的礼仪,却也更有生机,在这里推行新政的阻力要比中原小得多,效果也更明显。就像推广宿麦(冬小麦),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也许三十年后,江南就能提前成为经济重心,至少可以与中原分庭抗礼,成为稳定的粮仓,更能成为子弟兵的源泉。有了这些江东子弟兵撑腰,他也就有信心运筹帷幄,指点江山。
任何时候,核心集团都是必须有的,只是要控制好度,不能一家独大,别寒了其他人的心。沈友、陆议可以独当一面了,虞翻、贺齐也能撑起会稽的门户,现在需要培养起几个丹阳人,祖郎虽然有名,成就却有限,朱然是一个好苗子,但还不够,还要再挑几个备选。
孙策一边走,一边在他知道的丹阳人中挑选。年前去了一趟丹阳,认识了不少丹阳人,选了一些少年充任侍从,但特别突出还真没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丹阳的教育水平和吴郡、会稽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需要一些时间来补课。
当然也没必要太着急,五到十年应该能基本解决问题。
袁衡静静地陪着孙策,一言不发,脸上带着恬淡的笑容。她清楚孙策的抱负,也清楚孙策肩头的压力。他虽然身在建业,却一直关注着前线的战事。远隔千里,不能直接干预,只能坐视着战局的发展,这中间的煎熬比身临战场更考验人。尤其是随着陆议、朱然、诸葛亮等人陆续担任职务,他的布局正一步步的展开,能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能不能处理好新旧之间的关系,都考验着他的智慧。这一步走稳了,吴国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一步走不好,内忧外患很可能同时迸发。
此时此刻,作为王后,她绝不会无端生事,也不能让任何人生事,增加孙策的负担。
走了一会儿,孙策停住了脚步,仰头看向山顶。
山顶的树荫之中,有一个院落若隐若现,那里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