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4章 大败(2/2)
收到消息,再率部出城,刘备已经逃回大营了,一个击杀刘备的大好机会就这么从手边溜走了。
——
正如高顺、蒋钦所料,刘备撤退之后,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一路撤回安邑城北的大营。
裴潜、卫觊等人收到消息,大惊失色。刘备败得这么快,败得这么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刘备自己也觉得丢人,回到大营后就以伤重为由,闭门不出,谁也不见。
裴潜等人急了。这算怎么回事?躲起来能解决什么问题,遭受这么大的挫折,形势对己方非常不利,如果不迅速做出决断,后果只会更坏。
刘备不见人,裴潜只好去找司马懿。与刘备合作是由司马懿主导的,现在刘备一蹶不振,他们自然要找司马懿要个说法。如果刘备不想干了,他们要另想他法,比如直接和并州人合作,总不能等死。
面对怒气冲冲的裴潜等人,司马懿苦笑。他请裴潜、卫觊等人入座,又命人上酒。“诸位知道董亭之战的经过了吗?”
裴潜等人互相看看。刘备撤回来之后,又陆续有溃兵撤回,柳元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当然要问战事经过,但柳元等人却说不清楚,而且互相矛盾,分歧不少,让人无法判断。倒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河东世家的表现无法令人满意,面对高顺、蒋钦,他们根本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兵力优势。
“我想,诸位可能听到了好几种说法,不如也听我的说法。”司马懿将他掌握的情况说了一遍,有一些是他在战场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一些是他后来推论分析的,但条理清晰,合情合理,比柳元等人互相矛盾的说法可靠多了。
司马懿没有指责河东人,但他描述的战斗经过却表明河东人这次表现极差,如果不是刘备让他们先撤,自己亲自断后,河东人这次损失会更大。现在河东人的元气还在,刘备的步卒主力却损失过半,再夺安邑已经不可能了,汾阴也守不住,最好的办法就是退守闻喜,再加强临汾的兵力,保住半个河东。
司马懿的本意是直接退守临汾,只在闻喜留一部分兵力,依托闻喜北部的山岗防守,阻止鲁肃进一步北上,但他知道裴家在闻喜产业很多,裴潜不太可能轻易放弃闻喜。刘备损失太大,离不开裴潜的支持,不能不考虑裴潜的态度。
裴潜沉思良久,长叹一声。“卫大农,你说怎么办?”
卫觊面色如土。不管怎么说,安邑是必须放弃了,卫家成了丧家之犬,哪里还有什么做决定的资格,裴潜给他留面子,也是看在卫家在河东的影响力,并非是真要向他问计。
“董亭之战,败在士卒不精,指挥不一,亏得大王英勇,身当锋镝,否则后果更不堪设想。新败之后,不宜再战,还是据险而守,练兵殖谷比较好。闻喜北部的地势比鸣条岗更利于防守,撤到闻喜也是对的。只是新败之后,无兵增援汾阴,汾阴怕是要放弃了。汾水不比涑水,鲁肃控制汾阴,对我们很不利啊。”
司马懿点头赞同。涑水是季节河,冬春断流,夏秋才有水,可以行船。如果能守住安邑,江东水师受季节影响,能发挥的作用有限。汾水则是常流河,由汾阴到临阴一带常年通航,一旦放弃汾阴,这段河道落入江东水师之手,鲁肃的辎重运输和兵力调运都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临汾面临的压力非常大,能不能守住,谁也说不准。
但事到如今,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主动放弃汾阴,否则裴邯必死。
商量已定,司马懿去见刘备,转达了裴潜等人的意见,他们愿意将指挥权交给刘备,并由刘备从河东部曲中挑选精兵,补充董亭之战的损失,重建中军,同时退守临汾,闻喜则由刘备安排合适的将领镇守。
刘备听了,总算满了意,又假意推辞了一番,欣然笑纳。正当他准备派张飞、张郃去接应裴邯撤退时,汾阴传来消息,高顺、蒋钦趁胜包围了汾阴,发誓要杀死裴邯,以泄杀使之恨。
刘备不敢怠慢,随即命张飞、张郃、王凌率骑兵去汾阴,接应裴邯突围。
——
正如高顺、蒋钦所料,刘备撤退之后,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一路撤回安邑城北的大营。
裴潜、卫觊等人收到消息,大惊失色。刘备败得这么快,败得这么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刘备自己也觉得丢人,回到大营后就以伤重为由,闭门不出,谁也不见。
裴潜等人急了。这算怎么回事?躲起来能解决什么问题,遭受这么大的挫折,形势对己方非常不利,如果不迅速做出决断,后果只会更坏。
刘备不见人,裴潜只好去找司马懿。与刘备合作是由司马懿主导的,现在刘备一蹶不振,他们自然要找司马懿要个说法。如果刘备不想干了,他们要另想他法,比如直接和并州人合作,总不能等死。
面对怒气冲冲的裴潜等人,司马懿苦笑。他请裴潜、卫觊等人入座,又命人上酒。“诸位知道董亭之战的经过了吗?”
裴潜等人互相看看。刘备撤回来之后,又陆续有溃兵撤回,柳元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当然要问战事经过,但柳元等人却说不清楚,而且互相矛盾,分歧不少,让人无法判断。倒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河东世家的表现无法令人满意,面对高顺、蒋钦,他们根本没能发挥出应有的兵力优势。
“我想,诸位可能听到了好几种说法,不如也听我的说法。”司马懿将他掌握的情况说了一遍,有一些是他在战场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有一些是他后来推论分析的,但条理清晰,合情合理,比柳元等人互相矛盾的说法可靠多了。
司马懿没有指责河东人,但他描述的战斗经过却表明河东人这次表现极差,如果不是刘备让他们先撤,自己亲自断后,河东人这次损失会更大。现在河东人的元气还在,刘备的步卒主力却损失过半,再夺安邑已经不可能了,汾阴也守不住,最好的办法就是退守闻喜,再加强临汾的兵力,保住半个河东。
司马懿的本意是直接退守临汾,只在闻喜留一部分兵力,依托闻喜北部的山岗防守,阻止鲁肃进一步北上,但他知道裴家在闻喜产业很多,裴潜不太可能轻易放弃闻喜。刘备损失太大,离不开裴潜的支持,不能不考虑裴潜的态度。
裴潜沉思良久,长叹一声。“卫大农,你说怎么办?”
卫觊面色如土。不管怎么说,安邑是必须放弃了,卫家成了丧家之犬,哪里还有什么做决定的资格,裴潜给他留面子,也是看在卫家在河东的影响力,并非是真要向他问计。
“董亭之战,败在士卒不精,指挥不一,亏得大王英勇,身当锋镝,否则后果更不堪设想。新败之后,不宜再战,还是据险而守,练兵殖谷比较好。闻喜北部的地势比鸣条岗更利于防守,撤到闻喜也是对的。只是新败之后,无兵增援汾阴,汾阴怕是要放弃了。汾水不比涑水,鲁肃控制汾阴,对我们很不利啊。”
司马懿点头赞同。涑水是季节河,冬春断流,夏秋才有水,可以行船。如果能守住安邑,江东水师受季节影响,能发挥的作用有限。汾水则是常流河,由汾阴到临阴一带常年通航,一旦放弃汾阴,这段河道落入江东水师之手,鲁肃的辎重运输和兵力调运都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临汾面临的压力非常大,能不能守住,谁也说不准。
但事到如今,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主动放弃汾阴,否则裴邯必死。
商量已定,司马懿去见刘备,转达了裴潜等人的意见,他们愿意将指挥权交给刘备,并由刘备从河东部曲中挑选精兵,补充董亭之战的损失,重建中军,同时退守临汾,闻喜则由刘备安排合适的将领镇守。
刘备听了,总算满了意,又假意推辞了一番,欣然笑纳。正当他准备派张飞、张郃去接应裴邯撤退时,汾阴传来消息,高顺、蒋钦趁胜包围了汾阴,发誓要杀死裴邯,以泄杀使之恨。
刘备不敢怠慢,随即命张飞、张郃、王凌率骑兵去汾阴,接应裴邯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