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6章 借力打力(1/2)
孙策无声而笑。“你是觉得军费开支太大,还是我要得太多?”
黄月英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她每年经手的开发费用也是以十亿计的,更清楚荆襄商人每年的进项——迅速镇定下来,睨着孙策,笑道:“臣妾觉得陛下在吓我。”
“还真不是吓你。”孙策说道:“我简单地算笔账吧。眼下进攻益州,或者正准备进攻益州的将士有五部,分别是天竺大都督周瑜部,安南大都督太史慈部,安西大都督鲁肃部,安东大都督甘宁部,再就是中领军黄忠部,共计将士十七万有余,每月耗米六十万石,折合一亿两千万钱,饷钱五亿,这六亿两千万是每个月的最少开支,而且是非战时……”
孙策不紧不慢,将军费开支一项项的算来。他之所以急着结束战事,就是因为军费开支太大。没有大的战事时,一年开支就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亿,占财政收入的七成以上。开战之后,各项开支飚升,初步估计,一年至少需要两百五十亿,甚至可能超过三百亿。
黄月英听完,眼珠一转。“陛下的账算得没错,可这么多大军,总不能全让荆襄人供养吧。那是陛下的大军,还是荆襄人的大军?本想献金助军,平白惹人猜疑,这可不合适。”
“若他们只供养荆襄大军,岂不是更容易惹人猜疑?”孙策微微一笑。
黄月英脸色微变,没敢再往下说。即使她不如袁氏姊妹精通政治,也知道这种事很敏感。她思索良久,反客为主。“臣妾愚钝,还请陛下指点。这荆襄人如何做,才能既帮了陛下和子弟兵,又不惹人闲话?”
“百姓拥军,本是好事,忘战必危嘛。任何时候,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爱护,否则天下必乱。拥军有很多方式,未必就是提供军费,还可以优先将士家属,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作战。”
孙策顿了顿,脸色有些严肃。“可是我却听说,不少将士的妻子在工坊里做工,明明和别人一样辛苦,拿的工钱却要少两三成,只因为她们更需要钱。”
黄月英一愣。“有这样的事?”
“还有更恶劣的。”孙策吁了一口气。“南阳、南郡这些年发展不错,一年一个台阶,但贫富差距却也在不断拉大。发了财,不忘乡里的固然多,为富不仁的却也不少。为了多赚一些钱,各种花样层出不穷。有人为了降低成本,从关中、并州等人招聘流民,不仅影响了本地百姓的生计,还影响了关中、并州新政的推行,就连洛阳重建的工程都受到了影响。这些,他们都没对你说吧?”
黄月英摇了摇头,神情尴尬,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喃喃地说道:“居然有这样的事?真是……真是无耻之极。他们……他们还好意思来求我,大言不惭的说要助军?”
“他们之所以愿意助军,是因为他们有子弟在军中,而且大多是将领。如果打了胜仗,将领有功劳,可以加官晋爵,将来能为他们发声。可是对绝大多数普通士卒来说,即使立了功,受了赏,那些钱也影响有限,大部人最后还是要返乡种地的。用这些普通将士的性命,换自家子弟的功劳,对很多人来说,原本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黄月英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若在平时,她也未必会考虑到那些普通百姓,毕竟她身边根本没有这样的人,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现在与孙策面对面,她站在孙策的角度看问题,自然知道这些问题背后的隐患,想法自然不同。
她是陛下宠爱的贵人,黄家、蔡家已经与朝廷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朝廷的事就是她的事,就是黄家、蔡家的事。相比之下,其他的南阳、荆襄人都要疏远一些。
“陛下,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起过这些事?”黄月英有些幽怨地看着孙策。
“你那么忙,跟你说了也没用,何必惹你心烦。”孙策笑笑,伸手将黄月英揽在怀中,拍抚着她的肩膀,既欣慰又无奈。“你也不用多想。治国首先是治人,而人是最复杂的,善恶参半。有君子,也有小人,但更多的还是善恶并存的普通人,所以才有德刑的争论。”
“唉……”黄月英一声长叹,倚在孙策胸前。“还是木学简单一些,人心太复杂了。”
——
虽说黄月英这个说客很不称职,半途而废,孙策却不打算轻易放过此事。他很快召来张纮、虞翻、钟繇等人,商量着进行一次主要针对各州郡工坊的检查清理,惩处一批为富不仁的奸商。
黄月英毕竟是见过世面的——她每年经手的开发费用也是以十亿计的,更清楚荆襄商人每年的进项——迅速镇定下来,睨着孙策,笑道:“臣妾觉得陛下在吓我。”
“还真不是吓你。”孙策说道:“我简单地算笔账吧。眼下进攻益州,或者正准备进攻益州的将士有五部,分别是天竺大都督周瑜部,安南大都督太史慈部,安西大都督鲁肃部,安东大都督甘宁部,再就是中领军黄忠部,共计将士十七万有余,每月耗米六十万石,折合一亿两千万钱,饷钱五亿,这六亿两千万是每个月的最少开支,而且是非战时……”
孙策不紧不慢,将军费开支一项项的算来。他之所以急着结束战事,就是因为军费开支太大。没有大的战事时,一年开支就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亿,占财政收入的七成以上。开战之后,各项开支飚升,初步估计,一年至少需要两百五十亿,甚至可能超过三百亿。
黄月英听完,眼珠一转。“陛下的账算得没错,可这么多大军,总不能全让荆襄人供养吧。那是陛下的大军,还是荆襄人的大军?本想献金助军,平白惹人猜疑,这可不合适。”
“若他们只供养荆襄大军,岂不是更容易惹人猜疑?”孙策微微一笑。
黄月英脸色微变,没敢再往下说。即使她不如袁氏姊妹精通政治,也知道这种事很敏感。她思索良久,反客为主。“臣妾愚钝,还请陛下指点。这荆襄人如何做,才能既帮了陛下和子弟兵,又不惹人闲话?”
“百姓拥军,本是好事,忘战必危嘛。任何时候,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爱护,否则天下必乱。拥军有很多方式,未必就是提供军费,还可以优先将士家属,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作战。”
孙策顿了顿,脸色有些严肃。“可是我却听说,不少将士的妻子在工坊里做工,明明和别人一样辛苦,拿的工钱却要少两三成,只因为她们更需要钱。”
黄月英一愣。“有这样的事?”
“还有更恶劣的。”孙策吁了一口气。“南阳、南郡这些年发展不错,一年一个台阶,但贫富差距却也在不断拉大。发了财,不忘乡里的固然多,为富不仁的却也不少。为了多赚一些钱,各种花样层出不穷。有人为了降低成本,从关中、并州等人招聘流民,不仅影响了本地百姓的生计,还影响了关中、并州新政的推行,就连洛阳重建的工程都受到了影响。这些,他们都没对你说吧?”
黄月英摇了摇头,神情尴尬,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喃喃地说道:“居然有这样的事?真是……真是无耻之极。他们……他们还好意思来求我,大言不惭的说要助军?”
“他们之所以愿意助军,是因为他们有子弟在军中,而且大多是将领。如果打了胜仗,将领有功劳,可以加官晋爵,将来能为他们发声。可是对绝大多数普通士卒来说,即使立了功,受了赏,那些钱也影响有限,大部人最后还是要返乡种地的。用这些普通将士的性命,换自家子弟的功劳,对很多人来说,原本就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黄月英是个聪明人,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若在平时,她也未必会考虑到那些普通百姓,毕竟她身边根本没有这样的人,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现在与孙策面对面,她站在孙策的角度看问题,自然知道这些问题背后的隐患,想法自然不同。
她是陛下宠爱的贵人,黄家、蔡家已经与朝廷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朝廷的事就是她的事,就是黄家、蔡家的事。相比之下,其他的南阳、荆襄人都要疏远一些。
“陛下,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起过这些事?”黄月英有些幽怨地看着孙策。
“你那么忙,跟你说了也没用,何必惹你心烦。”孙策笑笑,伸手将黄月英揽在怀中,拍抚着她的肩膀,既欣慰又无奈。“你也不用多想。治国首先是治人,而人是最复杂的,善恶参半。有君子,也有小人,但更多的还是善恶并存的普通人,所以才有德刑的争论。”
“唉……”黄月英一声长叹,倚在孙策胸前。“还是木学简单一些,人心太复杂了。”
——
虽说黄月英这个说客很不称职,半途而废,孙策却不打算轻易放过此事。他很快召来张纮、虞翻、钟繇等人,商量着进行一次主要针对各州郡工坊的检查清理,惩处一批为富不仁的奸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