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0章 不敢想(1/3)
有汉四百年,兵源主要有两种:征兵和募兵。西汉初期以征兵为主,后来土地兼并加剧,百姓破产,流民增加,渐渐改为募兵,到了东汉后期,更是以募兵为主,征兵变得可有可无。
这和东汉豪族势力膨胀同步。募兵要有钱,豪族花钱募来的兵当然只听豪族的,豪族有了兵,实力更强,自然乐见其成。后来黄巾大起,朝廷没钱募兵征讨,只好放权州郡,让军队真正成了豪族的私兵。
大吴革故鼎新,改革兵制,建立新军,恢复了征兵制,将兵权收归朝廷。得到了土地的百姓也支持新朝,踊跃从军,所以大吴的军队更有战斗力,十多年来战无不胜。
但军中将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志向大一点的想拜将封侯,光宗耀祖,志向小一点的想立功受赏,退伍后能有一官半职。他们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当然是征战立功。一场大战取胜,将领加官晋爵,普通士卒受赏,各得其所。
这就是各部竞相参战的原因。
如果不开战,他们就只有军饷可拿,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固定的收入。军饷是不低,但也高不到哪儿去,尤其是普通将士,也就两三千钱,和一个普通劳力差不多。实际上,军中将士要比耕地、做工辛苦得多,不仅每天要训练,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演习,一年到头都没有闲的时候。
如果不从军,他们完全可以挣得更多,而且不用这么辛苦。
普通士卒还好一些,毕竟他们吃亏也就是这么三年,三年之后就复员了。如果能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这三年兵也算值。万一能有一官半职,比如县尉、亭长什么的,那更是好事,就连成家都会容易得多。
可是对那些留在军中的将领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们的军饷是比普通士卒高一些,可是高得有限,和不在军中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并没什么优势。相比之下,军中的辛苦却显而易见。同样一个年轻人,读几年书,进工坊做工,或者学做生意,又或者做其他事,辛苦自然辛苦,却要比从军轻松许多。
长此以往,从军的吸引力显然有限,征兵制难以为继。
大吴新建,天下未定,从军自然有吸引力。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局面维持不了多久,一旦益州平定,天下太平,军中将领的前程必须会发生重大改变。
这时候,有人想方设法的参战,抓住最后的立功机会,有人想贪墨一些军费,在复员之前捞一笔,都是难以避免的事。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的重罚严惩,只会让军中士气受挫,愿意从军的人更少。
“陛下想慢一点,稳一点,固然是高瞻远瞩,老成之见。可是凡事难求万全,军中将士见识有限,不能理解陛下的宏图远略,出现几个急功近利之辈,再正常不过。相比之下,各州郡的官员贪腐才叫触目惊心,忍无可忍。”
郭嘉说着,举着已经空了的酒杯,目光炯炯地看着孙策,神情坦荡。
孙策摇晃着手中的酒杯,沉默不语。
他知道郭嘉说得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军中将士也是人,虽然不排除有人真是心怀天下,但绝大部分人还是要考虑个人利益,考虑前程的。如果从军不能得到更多,却要付出更多,吸引力自然有限。
现在是新朝鼎立,革命热情尚在。再过几年,还想仅靠革命热情吸引年轻人从军,未免天真。
军中贪腐只是初露苗头,如果不加以调整,只会愈演愈烈,靠严刑峻法是阻止不了的,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整好军队的利益。
凡是无利可图的事,都很难长久。
当官如此,从军也是如此,世间万事概莫能外。如果不是读书可以入仕,可以享受各种做官的特权,有几个人愿意三更灯火五更鸡,只为学问而生?
从军征战可比读书辛苦多了。
郭嘉接着说道:“军费开支猛增,一方面是需要的物资增多,一方面也是运输的消耗增加,当然还有战胜后的赏赐。如果把这些都算上去,眼下的军费增加都是应有之义,与贪腐关系不大。当然,倒卖军粮之类的事肯定不能容忍,但那些事毕竟只是个别人所为,瑕不掩瑜。这样的人,各部也不会姑息,有一个查一个,闹到宫门上书,这就有些过了,难免让人生疑。”
孙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细细的品了品,这才慢慢咽了下去,将手中的酒杯轻轻搁在
这和东汉豪族势力膨胀同步。募兵要有钱,豪族花钱募来的兵当然只听豪族的,豪族有了兵,实力更强,自然乐见其成。后来黄巾大起,朝廷没钱募兵征讨,只好放权州郡,让军队真正成了豪族的私兵。
大吴革故鼎新,改革兵制,建立新军,恢复了征兵制,将兵权收归朝廷。得到了土地的百姓也支持新朝,踊跃从军,所以大吴的军队更有战斗力,十多年来战无不胜。
但军中将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志向大一点的想拜将封侯,光宗耀祖,志向小一点的想立功受赏,退伍后能有一官半职。他们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当然是征战立功。一场大战取胜,将领加官晋爵,普通士卒受赏,各得其所。
这就是各部竞相参战的原因。
如果不开战,他们就只有军饷可拿,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固定的收入。军饷是不低,但也高不到哪儿去,尤其是普通将士,也就两三千钱,和一个普通劳力差不多。实际上,军中将士要比耕地、做工辛苦得多,不仅每天要训练,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进行演习,一年到头都没有闲的时候。
如果不从军,他们完全可以挣得更多,而且不用这么辛苦。
普通士卒还好一些,毕竟他们吃亏也就是这么三年,三年之后就复员了。如果能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这三年兵也算值。万一能有一官半职,比如县尉、亭长什么的,那更是好事,就连成家都会容易得多。
可是对那些留在军中的将领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们的军饷是比普通士卒高一些,可是高得有限,和不在军中的同龄人相比,他们并没什么优势。相比之下,军中的辛苦却显而易见。同样一个年轻人,读几年书,进工坊做工,或者学做生意,又或者做其他事,辛苦自然辛苦,却要比从军轻松许多。
长此以往,从军的吸引力显然有限,征兵制难以为继。
大吴新建,天下未定,从军自然有吸引力。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局面维持不了多久,一旦益州平定,天下太平,军中将领的前程必须会发生重大改变。
这时候,有人想方设法的参战,抓住最后的立功机会,有人想贪墨一些军费,在复员之前捞一笔,都是难以避免的事。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的重罚严惩,只会让军中士气受挫,愿意从军的人更少。
“陛下想慢一点,稳一点,固然是高瞻远瞩,老成之见。可是凡事难求万全,军中将士见识有限,不能理解陛下的宏图远略,出现几个急功近利之辈,再正常不过。相比之下,各州郡的官员贪腐才叫触目惊心,忍无可忍。”
郭嘉说着,举着已经空了的酒杯,目光炯炯地看着孙策,神情坦荡。
孙策摇晃着手中的酒杯,沉默不语。
他知道郭嘉说得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军中将士也是人,虽然不排除有人真是心怀天下,但绝大部分人还是要考虑个人利益,考虑前程的。如果从军不能得到更多,却要付出更多,吸引力自然有限。
现在是新朝鼎立,革命热情尚在。再过几年,还想仅靠革命热情吸引年轻人从军,未免天真。
军中贪腐只是初露苗头,如果不加以调整,只会愈演愈烈,靠严刑峻法是阻止不了的,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整好军队的利益。
凡是无利可图的事,都很难长久。
当官如此,从军也是如此,世间万事概莫能外。如果不是读书可以入仕,可以享受各种做官的特权,有几个人愿意三更灯火五更鸡,只为学问而生?
从军征战可比读书辛苦多了。
郭嘉接着说道:“军费开支猛增,一方面是需要的物资增多,一方面也是运输的消耗增加,当然还有战胜后的赏赐。如果把这些都算上去,眼下的军费增加都是应有之义,与贪腐关系不大。当然,倒卖军粮之类的事肯定不能容忍,但那些事毕竟只是个别人所为,瑕不掩瑜。这样的人,各部也不会姑息,有一个查一个,闹到宫门上书,这就有些过了,难免让人生疑。”
孙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细细的品了品,这才慢慢咽了下去,将手中的酒杯轻轻搁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