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6章 攻心(2/3)
么问题,倒是你,要好好思量思量,莫要再走岔了。误了自己是小,误了子修,你的罪过可就大了。”
陈宫笑道:“元瑜,现在言胜负,怕是为时尚早。你我都清楚,益州虽小,却有户口百万,沃野千里。攻也许有所不足,守却绰绰有余。公孙述父子才不过中人,尚能割据益州十二年,蜀王父子之才过于十倍,焉知不能守益州而自足。元瑜,国虽大,好战必亡。你既在台阁,当尽忠言。”
阮瑀哈哈一笑,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自己写文章还行,论军国大事,远不及陈宫。
“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陈宫再次拱手,目送阮瑀上船。
船工解缆升帆,客船顺水而下,渐渐远去,消失在青山碧水之间。
江水潺潺,有雄鹰在空中盘旋,一声清唳。
陈宫仰起头,看着天空自由滑翔的身影,莫名的一阵惆怅。面对阮瑀时,他虽然表现得自信满满,可是他心里清楚,此战的胜负不在蜀,而在吴。如果吴国不出大错,蜀国几乎没什么机会可言。
纵使暗手得逞,创造了战机,还要看蜀国能不能抓住机会,一举重创吴军。
总而言之,取胜的希望渺茫,失败的阴影却时刻笼罩在头顶。
陈宫沉默了片刻,转身上了车,向南郑而去。陈宫靠着凭几,看着窗外连绵不绝的山峦,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曹操的命令已经到了,他要去江州部署战事,准备迎战孙策的主力,巴西郡的战事要交给曹昂负责,曹昂不得不放弃汉中,退守剑门。
放弃汉中很容易,收回却难。当初弃西城,黄忠趁势杀入巴西。如今再弃汉中,吴军势必会趁胜攻击剑门。若剑门有失,吴军将直入益州腹地,再无回旋之地。
陈宫对此忧心忡忡,却无计可施。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了。
说起来也怪,明明局势发展一如他当初所料,他却没有一点必胜的信心,反倒更加惶恐,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仔细想来,似乎只有一种解释:他不知道吴国的底线在哪里。
国虽大,好战必亡,是因为战争的消耗巨大,不仅会吞噬掉每年的收入,还会迅速耗尽多年积累的钱粮。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汉武帝时,征伐匈奴不过十余年,便将七十年的积累消耗一空。从襄阳起兵算起,孙策崛起不过十余年,而且年年征战,积累必然有限。
这次集结二十万大军亲征,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掷,还是志在必得的最后一击?
陈宫无法决断。
他曾经以为自己对吴国的新政很了解,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吴国的底线,可是现在他的自信动摇了,他担心吴国的实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最后被战争拖垮的不是吴国,而是蜀国。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是罪人,不仅辜负了蜀王父子的信任,还摧毁了大汉最后一线希望。
将来青史如何记载我?
陈宫思绪起伏,不知不觉到了南郑,进了城,来到公廨门前,下了车,却看到潘璋在门口候着。他眉头轻皱,停住脚步,整顿了一下思绪。
“何事?”
潘璋迎上来,低声说道:“太子等候陈相多时。”
陈宫没有多说,举步入府。随着年岁渐长,曹昂处理越发稳重,若无紧急事务,绝不会让潘璋在门口候着。这样做,会引起无端的猜疑,对军心士气不利。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陈宫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步伐,不让人看出心中的不安。他来到中庭,见曹昂正在院中踱步,身边站着一个年轻士子,有些眼熟。陈宫仔细看了一眼,发现是丁仪,顿时心中一紧,随即又笑了起来。
“原来是正礼啊,什么时候到的?”
丁仪上前两步,躬身行礼。“见过先生,我是刚到的。”
“是吗,我去桃花津送阮元瑜,怎么没看到你?”
丁仪说道:“大约是走岔了吧。不过我来南郑是私事,与阮元瑜无关,不见也无妨。”
陈宫看看曹昂,心中越发不安。他知道曹昂厌战,只是碍于父子情份,不得不然
陈宫笑道:“元瑜,现在言胜负,怕是为时尚早。你我都清楚,益州虽小,却有户口百万,沃野千里。攻也许有所不足,守却绰绰有余。公孙述父子才不过中人,尚能割据益州十二年,蜀王父子之才过于十倍,焉知不能守益州而自足。元瑜,国虽大,好战必亡。你既在台阁,当尽忠言。”
阮瑀哈哈一笑,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自己写文章还行,论军国大事,远不及陈宫。
“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陈宫再次拱手,目送阮瑀上船。
船工解缆升帆,客船顺水而下,渐渐远去,消失在青山碧水之间。
江水潺潺,有雄鹰在空中盘旋,一声清唳。
陈宫仰起头,看着天空自由滑翔的身影,莫名的一阵惆怅。面对阮瑀时,他虽然表现得自信满满,可是他心里清楚,此战的胜负不在蜀,而在吴。如果吴国不出大错,蜀国几乎没什么机会可言。
纵使暗手得逞,创造了战机,还要看蜀国能不能抓住机会,一举重创吴军。
总而言之,取胜的希望渺茫,失败的阴影却时刻笼罩在头顶。
陈宫沉默了片刻,转身上了车,向南郑而去。陈宫靠着凭几,看着窗外连绵不绝的山峦,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曹操的命令已经到了,他要去江州部署战事,准备迎战孙策的主力,巴西郡的战事要交给曹昂负责,曹昂不得不放弃汉中,退守剑门。
放弃汉中很容易,收回却难。当初弃西城,黄忠趁势杀入巴西。如今再弃汉中,吴军势必会趁胜攻击剑门。若剑门有失,吴军将直入益州腹地,再无回旋之地。
陈宫对此忧心忡忡,却无计可施。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了。
说起来也怪,明明局势发展一如他当初所料,他却没有一点必胜的信心,反倒更加惶恐,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仔细想来,似乎只有一种解释:他不知道吴国的底线在哪里。
国虽大,好战必亡,是因为战争的消耗巨大,不仅会吞噬掉每年的收入,还会迅速耗尽多年积累的钱粮。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汉武帝时,征伐匈奴不过十余年,便将七十年的积累消耗一空。从襄阳起兵算起,孙策崛起不过十余年,而且年年征战,积累必然有限。
这次集结二十万大军亲征,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掷,还是志在必得的最后一击?
陈宫无法决断。
他曾经以为自己对吴国的新政很了解,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吴国的底线,可是现在他的自信动摇了,他担心吴国的实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最后被战争拖垮的不是吴国,而是蜀国。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是罪人,不仅辜负了蜀王父子的信任,还摧毁了大汉最后一线希望。
将来青史如何记载我?
陈宫思绪起伏,不知不觉到了南郑,进了城,来到公廨门前,下了车,却看到潘璋在门口候着。他眉头轻皱,停住脚步,整顿了一下思绪。
“何事?”
潘璋迎上来,低声说道:“太子等候陈相多时。”
陈宫没有多说,举步入府。随着年岁渐长,曹昂处理越发稳重,若无紧急事务,绝不会让潘璋在门口候着。这样做,会引起无端的猜疑,对军心士气不利。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陈宫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步伐,不让人看出心中的不安。他来到中庭,见曹昂正在院中踱步,身边站着一个年轻士子,有些眼熟。陈宫仔细看了一眼,发现是丁仪,顿时心中一紧,随即又笑了起来。
“原来是正礼啊,什么时候到的?”
丁仪上前两步,躬身行礼。“见过先生,我是刚到的。”
“是吗,我去桃花津送阮元瑜,怎么没看到你?”
丁仪说道:“大约是走岔了吧。不过我来南郑是私事,与阮元瑜无关,不见也无妨。”
陈宫看看曹昂,心中越发不安。他知道曹昂厌战,只是碍于父子情份,不得不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