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4章 知我者谁(3/4)
权。
孙权面带微笑,一动不动。
孙策再次招手。“让他先站着。”
刘先拱手再施一礼。“陛下,封君无座,臣岂敢入座?于礼不合。”
“仲谋,你以为呢?”
孙权欠身施礼。“陛下面前,一切以陛下为准。”
孙策再次看向刘先。刘先却坚决地摇摇头。“不然,礼非为臣所设,陛下亦当依礼。君臣相待以礼,尊卑才能有序。”
孙策又看向孙权。孙权说道:“臣愚昧。”
孙策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就依刘相。来人,为长沙王设座。”
周不疑、张温立刻过来,一个铺席,一个设案,又摆上茶水果蔬。孙权入座坐定,刘先这才入座,在孙权下首。孙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有了计较。
孙权就国之后,他就不断收到消息,说孙权与国相刘先不和,屡起冲突。在此之前,长沙国的情况一直很好,刘先这个国相很称职,治绩好,口碑极佳。虽说水份难免,总体应该不会太差。
但两个当事人都没有上书,所以真相如何,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发生冲突,孙策并不清楚。今天到达长沙国,在接见长沙国的文武之前,他先将孙权和刘先叫上来问问,也是想先了解一下情况,免得先入为主,流露出倾向,影响其他人的判断。
看到这一幕,他大概知道原因了。
这个原因不是简单地说哪个对,哪个不对,而是这两人理念不同。
刘先是个典型的儒生,什么事都要先讲究合乎礼法,先问能不能做。孙权虽然读书不少,却是个务实的人,做事讲究实际利益,只问该不该。
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刘先大概也有代天子管教长沙王的意思。整个吴国都知道长沙王与其他宗室不同,要严格管教,不能让他肆意妄为。有些事,天子不方便出面,国相却可以。何况刘先也是按朝廷制度来做,并非刻意针对孙权,自然理直气壮,有时候尺度难免严苛一些。
而孙权偏偏又是个敏感而强势的人。在孙策身边,他有时候都会按捺不住,到吴太后面前抱怨几句,发发牢骚。如今回到自己的封国,还要受人管,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三次四次,甚至可能一直如此,他岂能心甘。
如此一来,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仲谋,长沙现有多少兵船?”
孙权欠身道:“回陛下,共有将士一万又三百五十一人,大小战船一百九十七艘,战马三百三十五匹。”
“甲胄齐全吗?”
孙权犹豫了片刻,有意无意地看了刘先一眼。“不全。共有甲五千五百一十七副,兜鍪一千七百二十五顶。此外,弓弩、刀矛还缺一些,六石以上的重弩一具也无。”
“长沙国没钱?朕看长沙上计簿,冠于楚州,为这一万多人备齐甲胄器杖应该不难吧。”
刘先拱手。“陛下,臣有罪。”
孙策笑了。“刘相何罪之有?”
“长沙王在国内征兵,逾于诏书所限,臣身为国相,既不能阻止匡正,又未上书朝廷,愧对陛下信任,当伏鈇质,以明法典。”
“朕赐长沙王归国的诏书中没有限定长沙王征发的限额吧,长沙王征兵万余,虽然不少,却算不上逾制,刘相不必如此。”
“陛下虽未明言定额,却非全无制度可循。依陛下诏书,宗室封于内郡者,不得统兵。故长沙王虽在长沙国内征兵,却非制度所允,唯陛下诏书临时所制。陛下诏书中授长沙王以先锋之任。先锋之将,循例不过统兵千余,最多不可过三千。再加上部曲三百,总数为三千三百人。长沙王部曲乃太后所赠,可不在其例,但逾万之兵,实在太多,臣不敢如数拨付甲胄器杖。”
他顿了顿,又道:“依律,长沙国武库存甲不得超过三千,兜鍪不得过千。擅自增加,形同谋逆。”
——
“一万多?”吴太后眉心紧蹙,脸上的笑容迅速散去。“你征了这么兵?”
孙权再拜。“臣也没想到长沙百姓如此热情,想来一是先君遗泽尚
孙权面带微笑,一动不动。
孙策再次招手。“让他先站着。”
刘先拱手再施一礼。“陛下,封君无座,臣岂敢入座?于礼不合。”
“仲谋,你以为呢?”
孙权欠身施礼。“陛下面前,一切以陛下为准。”
孙策再次看向刘先。刘先却坚决地摇摇头。“不然,礼非为臣所设,陛下亦当依礼。君臣相待以礼,尊卑才能有序。”
孙策又看向孙权。孙权说道:“臣愚昧。”
孙策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就依刘相。来人,为长沙王设座。”
周不疑、张温立刻过来,一个铺席,一个设案,又摆上茶水果蔬。孙权入座坐定,刘先这才入座,在孙权下首。孙策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有了计较。
孙权就国之后,他就不断收到消息,说孙权与国相刘先不和,屡起冲突。在此之前,长沙国的情况一直很好,刘先这个国相很称职,治绩好,口碑极佳。虽说水份难免,总体应该不会太差。
但两个当事人都没有上书,所以真相如何,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发生冲突,孙策并不清楚。今天到达长沙国,在接见长沙国的文武之前,他先将孙权和刘先叫上来问问,也是想先了解一下情况,免得先入为主,流露出倾向,影响其他人的判断。
看到这一幕,他大概知道原因了。
这个原因不是简单地说哪个对,哪个不对,而是这两人理念不同。
刘先是个典型的儒生,什么事都要先讲究合乎礼法,先问能不能做。孙权虽然读书不少,却是个务实的人,做事讲究实际利益,只问该不该。
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刘先大概也有代天子管教长沙王的意思。整个吴国都知道长沙王与其他宗室不同,要严格管教,不能让他肆意妄为。有些事,天子不方便出面,国相却可以。何况刘先也是按朝廷制度来做,并非刻意针对孙权,自然理直气壮,有时候尺度难免严苛一些。
而孙权偏偏又是个敏感而强势的人。在孙策身边,他有时候都会按捺不住,到吴太后面前抱怨几句,发发牢骚。如今回到自己的封国,还要受人管,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三次四次,甚至可能一直如此,他岂能心甘。
如此一来,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仲谋,长沙现有多少兵船?”
孙权欠身道:“回陛下,共有将士一万又三百五十一人,大小战船一百九十七艘,战马三百三十五匹。”
“甲胄齐全吗?”
孙权犹豫了片刻,有意无意地看了刘先一眼。“不全。共有甲五千五百一十七副,兜鍪一千七百二十五顶。此外,弓弩、刀矛还缺一些,六石以上的重弩一具也无。”
“长沙国没钱?朕看长沙上计簿,冠于楚州,为这一万多人备齐甲胄器杖应该不难吧。”
刘先拱手。“陛下,臣有罪。”
孙策笑了。“刘相何罪之有?”
“长沙王在国内征兵,逾于诏书所限,臣身为国相,既不能阻止匡正,又未上书朝廷,愧对陛下信任,当伏鈇质,以明法典。”
“朕赐长沙王归国的诏书中没有限定长沙王征发的限额吧,长沙王征兵万余,虽然不少,却算不上逾制,刘相不必如此。”
“陛下虽未明言定额,却非全无制度可循。依陛下诏书,宗室封于内郡者,不得统兵。故长沙王虽在长沙国内征兵,却非制度所允,唯陛下诏书临时所制。陛下诏书中授长沙王以先锋之任。先锋之将,循例不过统兵千余,最多不可过三千。再加上部曲三百,总数为三千三百人。长沙王部曲乃太后所赠,可不在其例,但逾万之兵,实在太多,臣不敢如数拨付甲胄器杖。”
他顿了顿,又道:“依律,长沙国武库存甲不得超过三千,兜鍪不得过千。擅自增加,形同谋逆。”
——
“一万多?”吴太后眉心紧蹙,脸上的笑容迅速散去。“你征了这么兵?”
孙权再拜。“臣也没想到长沙百姓如此热情,想来一是先君遗泽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