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139节(2/3)
边缘杀出来的骑兵,一看就知道是左良玉手底下的五百精骑。
披甲甚多,而且大部分骑兵都携带有两副弓箭。
这支骑兵,也是能玩骑射的精锐骑兵!
这样一支精锐骑兵出现在敌军右翼边缘,很明显,他们的目标就是保乡军左翼的炮兵部队。
张马林的炮兵旅为了避免意外,直接紧急调转炮口,把目标放在了威胁极大的敌军骑兵上头。
同时侧后位置的王瞎子所部骑兵旅也已经紧急上马准备迎战。
此外,护卫左翼的第三步兵旅之第九步兵营,也已经紧急变换队形,准备拦截敌军骑兵可能的冲击,以保护己方的炮兵部队。
保乡军左翼那边因为敌军骑兵的突然出现,导致了炮兵旅没能及时对敌军步兵展开炮击,如此也就让保乡军推迟了全线进攻的时间。
保乡军玩大规模交战,甭管是进攻也好防守也好,都得先看炮击的效果。
现在都还开始炮击呢,自然不会让步兵们在没有火炮掩护的时候先冲上去。
今天这场战斗,不出意外的话,保乡军得等炮兵和骑兵部队定下了基调后,这才是左右两翼步兵行动的时候,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中军。
这一次保乡军并没有展开传统意义上的左后中三路大军,而是只列出了左右两翼。
第一步兵旅为右翼,第三步兵旅为左翼。
这两部之间的距离还比较远,足足有两百米左右,而两部之间的空袭位置的后方大约百米外,则是千人规模的亲兵营的队列。
第一步兵旅和第三步兵旅之间的空袭位置,就是一个明晃晃的阳谋,敌人如果选择从这里突破的话,那么就会遭到来自两侧以及正面方,一共三面保乡军火枪手的毁灭性打击。
如果敌人不从这里突破,那么亲兵营就能同时充当两个步兵旅的预备队,随时增援其中之一。
同时,步兵方阵的右侧后位置上,还有第一辎重营,该营还是老规矩,充当全军的战略预备队,同时也是为了防备敌军从右路绕行袭击。步兵方阵的左侧位置上,则是第一炮兵旅以及第一骑兵旅。
整个保乡军,摆出了大小十多个方阵!
而对面的明军呢,同样列出了众多的大规模密集方阵,而且数量更多。
他们有的方阵是在寨墙后方,有的则是在寨墙前方,同时寨墙上还有众多竹木制造的箭塔上部署了大量的弓箭手。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们的右翼,也就保乡军左翼所面对的方向上,有着三个大规模的车阵。
这个车阵并不是说什么普通马车组成的防御阵型,而是以搭载了轻型小炮的马车为主的车阵。
他们往往以一辆车上的小炮为核心,集结多人乃至十余人火枪手,弓手,长矛手不等。
而多辆搭载了火炮的马车又组成了一个个个小车阵,最终多个车阵汇成了大车阵。
明军这种以轻型车载火炮为核心的车阵,对付传统冷兵器步兵很管用,要机动力有机动力,要火力有火力,一度打的北方的鞑靼人生活不能自理。
一直到明军遇上了喜欢玩重甲和盾车的东掳……
早中期明军和东掳的野战,基本上都差不多一个模式,明军靠车阵,东掳靠重甲!
结果也高度一致,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东掳推着厚实的盾车,硬扛着明军各种轻型小炮的弹片推进,等他们进入几十米的步弓射程范围后就会用步弓密集射击。
然后……然后明军就崩溃了。
明军打这种仗打的多了去,也输的多了去,只是吧,正常军队看见东掳装备了盾车和重甲,己方的车阵打不过了,那么就会想办法抵消东掳的重甲优势。
毕竟这场战争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持续好多年了,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明军调整战术了。
比如说然那些小炮不顶用了,那么就会想办法把自家威力更大的红夷火炮拉上战场,
拉不上去,那就轻量化啊,改进炮架啊。
&
披甲甚多,而且大部分骑兵都携带有两副弓箭。
这支骑兵,也是能玩骑射的精锐骑兵!
这样一支精锐骑兵出现在敌军右翼边缘,很明显,他们的目标就是保乡军左翼的炮兵部队。
张马林的炮兵旅为了避免意外,直接紧急调转炮口,把目标放在了威胁极大的敌军骑兵上头。
同时侧后位置的王瞎子所部骑兵旅也已经紧急上马准备迎战。
此外,护卫左翼的第三步兵旅之第九步兵营,也已经紧急变换队形,准备拦截敌军骑兵可能的冲击,以保护己方的炮兵部队。
保乡军左翼那边因为敌军骑兵的突然出现,导致了炮兵旅没能及时对敌军步兵展开炮击,如此也就让保乡军推迟了全线进攻的时间。
保乡军玩大规模交战,甭管是进攻也好防守也好,都得先看炮击的效果。
现在都还开始炮击呢,自然不会让步兵们在没有火炮掩护的时候先冲上去。
今天这场战斗,不出意外的话,保乡军得等炮兵和骑兵部队定下了基调后,这才是左右两翼步兵行动的时候,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中军。
这一次保乡军并没有展开传统意义上的左后中三路大军,而是只列出了左右两翼。
第一步兵旅为右翼,第三步兵旅为左翼。
这两部之间的距离还比较远,足足有两百米左右,而两部之间的空袭位置的后方大约百米外,则是千人规模的亲兵营的队列。
第一步兵旅和第三步兵旅之间的空袭位置,就是一个明晃晃的阳谋,敌人如果选择从这里突破的话,那么就会遭到来自两侧以及正面方,一共三面保乡军火枪手的毁灭性打击。
如果敌人不从这里突破,那么亲兵营就能同时充当两个步兵旅的预备队,随时增援其中之一。
同时,步兵方阵的右侧后位置上,还有第一辎重营,该营还是老规矩,充当全军的战略预备队,同时也是为了防备敌军从右路绕行袭击。步兵方阵的左侧位置上,则是第一炮兵旅以及第一骑兵旅。
整个保乡军,摆出了大小十多个方阵!
而对面的明军呢,同样列出了众多的大规模密集方阵,而且数量更多。
他们有的方阵是在寨墙后方,有的则是在寨墙前方,同时寨墙上还有众多竹木制造的箭塔上部署了大量的弓箭手。
但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们的右翼,也就保乡军左翼所面对的方向上,有着三个大规模的车阵。
这个车阵并不是说什么普通马车组成的防御阵型,而是以搭载了轻型小炮的马车为主的车阵。
他们往往以一辆车上的小炮为核心,集结多人乃至十余人火枪手,弓手,长矛手不等。
而多辆搭载了火炮的马车又组成了一个个个小车阵,最终多个车阵汇成了大车阵。
明军这种以轻型车载火炮为核心的车阵,对付传统冷兵器步兵很管用,要机动力有机动力,要火力有火力,一度打的北方的鞑靼人生活不能自理。
一直到明军遇上了喜欢玩重甲和盾车的东掳……
早中期明军和东掳的野战,基本上都差不多一个模式,明军靠车阵,东掳靠重甲!
结果也高度一致,绝大部分时候都是东掳推着厚实的盾车,硬扛着明军各种轻型小炮的弹片推进,等他们进入几十米的步弓射程范围后就会用步弓密集射击。
然后……然后明军就崩溃了。
明军打这种仗打的多了去,也输的多了去,只是吧,正常军队看见东掳装备了盾车和重甲,己方的车阵打不过了,那么就会想办法抵消东掳的重甲优势。
毕竟这场战争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持续好多年了,这么长的时间足够明军调整战术了。
比如说然那些小炮不顶用了,那么就会想办法把自家威力更大的红夷火炮拉上战场,
拉不上去,那就轻量化啊,改进炮架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