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220节(2/3)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当官竟然会这么累。
而且他入仕大楚帝国之前,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周边的师友入明王朝为官后会这么忙的。
在他的早先认知里,当官嘛,决定的是大方向,需要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高度,纵观朝廷天下,然后做出一项项有利于民生,有利于朝廷的选择。
至于做出了选择后,怎么具体把事情落实下来,自然有众多手下尤其是吏员们去处理。
君不见,诸多人考中进士后外放当县令,一个个都是游山玩水,携美而游,时不时升个堂,拍个惊堂木,引起一片惊恐。
在他看来,自己入大楚帝国为官,生活应该也是这样子的。
但是没有想到,入朝为官后,生活和他预料的截然不同。
他一开始就被分配到了农林部农业司做事,农业司在农林部里,甚至在整个大楚帝国行政体系里,都算是大司了。
因为该司负责的是农业生产事务,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劝耕。
具体下来,他们需要负责组织屯垦开荒,引导农民们复耕复产提高粮食产量。
这种事务,对于任何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里都是属于重量级事务,毕竟民以食为天。
这粮食不够,那是要饿死人的。
因为任务繁重,这个司的事情也非常多,当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引导恢复各地的农业生产。在过去数年里,因为天灾人祸的缘故,楚北以及河南之南阳府等地的土地被大量抛荒,粮食产量一减再减。
而大楚帝国控制了这些地方后,第一件事是收税,而第二件事就是组织当地民众恢复耕种。
其中又以南阳府,襄阳府,郧阳府,均州这四个地方的任务最为繁重。
因为这四个地方都在过去几年里饱受流贼和官兵的双重迫害,大量人口死伤或逃亡,大量土地被抛荒。
同时南阳府,襄阳府一带这几年还遭到了比较严重的干旱。
说是严重,其实放在后世的现代社会里也就那样……撑死了也就是多几条新闻报告说河流湖泊水位下降了……
但是在明末这个技术能力以及生产能力严重落后,水利设施几乎为零的时代里,这种程度的干旱已经是严重影响了当地民生。
大楚帝国自从南下控制南阳府、襄阳府之后,几乎就一直在想办法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
先是肃清了匪患,让当地民众没有了流匪或官兵的威胁。
再然后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拨下大量钱粮招募当地活不下去的流民,贫寒子弟用于修建各项水利设施。
同时也号召当地的士绅们以及普通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自己的家乡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同时又以免费发放以及免息贷款并行的方式,提供当地百姓粮种,农具,以便农民们恢复生产。
这些政策对于当地农民,尤其是那些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的佃户而言自然是大好事。
但是政策的施行也是需要人去做的,这么大笔的钱粮花出去了,上头尤其是天子罗志学是要看到效果的。
如果钱花出去了又没看到效果,别说陛下会有意见,就算是其他部门都要有意见了。
其他部门为什么不满?
因为去年商议最终决定给北方几个府拔给钱粮以赈灾的时候的,这钱是有了,但是这些钱可都是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来出来的。
大楚帝国的财政收入虽然去年很高,但是军费开支也大,绝大部分财政收入最终都是变成了军费用在战争上。
这留给行政各机构的经费可就没多了,而这些行政经费又被税务部以及工业部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这留给其他部门的就更少了。
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各大部门争夺经费的非常激烈。
当时的农林部,以恢复北方数府农业生产,赈济当地灾民的理由,硬生生从其他各机构里抢走了一大批经费。
赈济恢复民生嘛,其他人也没意见也不敢有什
而且他入仕大楚帝国之前,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周边的师友入明王朝为官后会这么忙的。
在他的早先认知里,当官嘛,决定的是大方向,需要站在比普通人更高的高度,纵观朝廷天下,然后做出一项项有利于民生,有利于朝廷的选择。
至于做出了选择后,怎么具体把事情落实下来,自然有众多手下尤其是吏员们去处理。
君不见,诸多人考中进士后外放当县令,一个个都是游山玩水,携美而游,时不时升个堂,拍个惊堂木,引起一片惊恐。
在他看来,自己入大楚帝国为官,生活应该也是这样子的。
但是没有想到,入朝为官后,生活和他预料的截然不同。
他一开始就被分配到了农林部农业司做事,农业司在农林部里,甚至在整个大楚帝国行政体系里,都算是大司了。
因为该司负责的是农业生产事务,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劝耕。
具体下来,他们需要负责组织屯垦开荒,引导农民们复耕复产提高粮食产量。
这种事务,对于任何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里都是属于重量级事务,毕竟民以食为天。
这粮食不够,那是要饿死人的。
因为任务繁重,这个司的事情也非常多,当前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引导恢复各地的农业生产。在过去数年里,因为天灾人祸的缘故,楚北以及河南之南阳府等地的土地被大量抛荒,粮食产量一减再减。
而大楚帝国控制了这些地方后,第一件事是收税,而第二件事就是组织当地民众恢复耕种。
其中又以南阳府,襄阳府,郧阳府,均州这四个地方的任务最为繁重。
因为这四个地方都在过去几年里饱受流贼和官兵的双重迫害,大量人口死伤或逃亡,大量土地被抛荒。
同时南阳府,襄阳府一带这几年还遭到了比较严重的干旱。
说是严重,其实放在后世的现代社会里也就那样……撑死了也就是多几条新闻报告说河流湖泊水位下降了……
但是在明末这个技术能力以及生产能力严重落后,水利设施几乎为零的时代里,这种程度的干旱已经是严重影响了当地民生。
大楚帝国自从南下控制南阳府、襄阳府之后,几乎就一直在想办法恢复当地的农业生产。
先是肃清了匪患,让当地民众没有了流匪或官兵的威胁。
再然后是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拨下大量钱粮招募当地活不下去的流民,贫寒子弟用于修建各项水利设施。
同时也号召当地的士绅们以及普通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自己的家乡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同时又以免费发放以及免息贷款并行的方式,提供当地百姓粮种,农具,以便农民们恢复生产。
这些政策对于当地农民,尤其是那些抗风险能力非常薄弱的佃户而言自然是大好事。
但是政策的施行也是需要人去做的,这么大笔的钱粮花出去了,上头尤其是天子罗志学是要看到效果的。
如果钱花出去了又没看到效果,别说陛下会有意见,就算是其他部门都要有意见了。
其他部门为什么不满?
因为去年商议最终决定给北方几个府拔给钱粮以赈灾的时候的,这钱是有了,但是这些钱可都是从有限的经费里挤出来出来的。
大楚帝国的财政收入虽然去年很高,但是军费开支也大,绝大部分财政收入最终都是变成了军费用在战争上。
这留给行政各机构的经费可就没多了,而这些行政经费又被税务部以及工业部占据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这留给其他部门的就更少了。
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各大部门争夺经费的非常激烈。
当时的农林部,以恢复北方数府农业生产,赈济当地灾民的理由,硬生生从其他各机构里抢走了一大批经费。
赈济恢复民生嘛,其他人也没意见也不敢有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