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361节(1/3)
但是这些青铜火炮的剩余身管寿命依旧非常高,炮术们基本不用担心这个时候搞急速射而导致炸膛事故的出现。
四十门野战炮做好准备好,明军的一千多骑兵也是翻过了一座小矮山,出现在了八百多米外。
看见敌军骑兵出现后,楚军的各炮兵阵地上的炮兵炮兵指挥官们,不约而同的下令开炮了!
第448章 这不是冲锋而是自杀
四十多门的楚军火炮陆续开火,这么远的距离里自然不可能进行什么太过精确的炮击,但是明军骑兵太多,整体目标也非常大,所以只需要覆盖炮击也是能够获得有效杀伤。
实际上如果不是明军的骑兵利用了起伏不平的矮山遮挡了楚军炮兵的射界,他们在一千多米外就会迎来楚军九斤野战炮的炮击。
如果不是等他们进入八百米后才迎来了楚军的第一波炮击。
然而即便是八百米外的炮击,依旧是让对面的明军骑兵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
这些明军骑兵们,刚翻过一座矮坡呢,就是遭到了楚军的炮击,顿时就有不少骑兵被实心炮弹所杀伤。
领头的明军骑兵将领朝着身后看了眼,不过却是没有做出什么改变,而是让麾下骑兵稳住,继续保持快步前进。
他甚至都不能让战马提速快速冲过去。
因为需要维持阵型!
古代战争也好,线列战争也罢,维持阵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战术需求。
维持阵型的一大重要目的就是:让勇敢的人和胆小的士兵一起上……
孙子兵法有云: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这也是楚军为什么极度强调阵型,甚至不惜通过严苛无比的军法来维持阵型的缘故。
对面的明军骑兵将领想要继续维持阵型,只让骑兵们继续快步前进……
继续使用快步除了维持阵型上的需求外,也和维持战马体能有关系。
战马的体能有限,同时这些明军骑兵里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披甲的,哪怕是他们穿的盔甲并不是什么超重甲,但是盔甲加上武器也有几十斤重呢。
而明军骑兵的战马基本都是蒙古马,肩高普遍只有一米二、三左右,这驮着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兵跑起来那可是相当吃力的,如果提前好几百米就发动全速冲锋,这还没跑到敌人阵前战马就得先累趴下了。
这种矮小的蒙古马,如果按照十九世纪后的军事观念来说,并不适合作为战马使用。
哪怕只是作为无甲的轻骑兵使用战马都不适合,更别说作为披甲的重骑兵用马了。
它太矮小了。
十九世纪后的各国近现代骑兵,披甲重骑兵用马,肩高普遍在一米五以上,哪怕是无甲的轻骑兵用马,普遍也在一米四五以上。
不说欧洲,即便是扶桑人明治维新后搞骑兵,引进并培育的战马,肩高普遍在一米五以上,他们的大部分骑兵还没马的肩膀高。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世部分国家骑兵对战马的要求,而这些战马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杂交后培育的军用马匹,负重能力和爆发力甚至耐力维持在也个比较好的平衡上。
然而在当代的十七世纪里,没有任何一种马匹能够满足后世骑兵的要求……哪怕是当代最适合充当军用马的阿拉伯马,普遍肩高也才一米四五左右,极少数优秀者才能够达到一米五以上。
这会大家都还在使用原生马种呢,比如中亚、西亚等地区的骑兵使用阿拉伯马,东亚地区则是使用蒙古马居多。
甭管是蒙古的骑兵,还是明军这边的骑兵,又或者是楚军的骑兵,使用的都是典型的蒙古马,顶多掺杂着少量西北地区弄过来的马。
骑着这种战马,还穿着盔甲……这能跑起来就不错了,你还指望他们从大几百米外就开始全速冲刺……这纯粹就是扯淡。
现在就快步走,说实话都已经是对面的明军骑兵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了,毕竟楚军的炮火太厉害,总不能一路慢悠悠的用慢步前进到四五百米后再快步走。
&ems
四十门野战炮做好准备好,明军的一千多骑兵也是翻过了一座小矮山,出现在了八百多米外。
看见敌军骑兵出现后,楚军的各炮兵阵地上的炮兵炮兵指挥官们,不约而同的下令开炮了!
第448章 这不是冲锋而是自杀
四十多门的楚军火炮陆续开火,这么远的距离里自然不可能进行什么太过精确的炮击,但是明军骑兵太多,整体目标也非常大,所以只需要覆盖炮击也是能够获得有效杀伤。
实际上如果不是明军的骑兵利用了起伏不平的矮山遮挡了楚军炮兵的射界,他们在一千多米外就会迎来楚军九斤野战炮的炮击。
如果不是等他们进入八百米后才迎来了楚军的第一波炮击。
然而即便是八百米外的炮击,依旧是让对面的明军骑兵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
这些明军骑兵们,刚翻过一座矮坡呢,就是遭到了楚军的炮击,顿时就有不少骑兵被实心炮弹所杀伤。
领头的明军骑兵将领朝着身后看了眼,不过却是没有做出什么改变,而是让麾下骑兵稳住,继续保持快步前进。
他甚至都不能让战马提速快速冲过去。
因为需要维持阵型!
古代战争也好,线列战争也罢,维持阵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战术需求。
维持阵型的一大重要目的就是:让勇敢的人和胆小的士兵一起上……
孙子兵法有云: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这也是楚军为什么极度强调阵型,甚至不惜通过严苛无比的军法来维持阵型的缘故。
对面的明军骑兵将领想要继续维持阵型,只让骑兵们继续快步前进……
继续使用快步除了维持阵型上的需求外,也和维持战马体能有关系。
战马的体能有限,同时这些明军骑兵里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披甲的,哪怕是他们穿的盔甲并不是什么超重甲,但是盔甲加上武器也有几十斤重呢。
而明军骑兵的战马基本都是蒙古马,肩高普遍只有一米二、三左右,这驮着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兵跑起来那可是相当吃力的,如果提前好几百米就发动全速冲锋,这还没跑到敌人阵前战马就得先累趴下了。
这种矮小的蒙古马,如果按照十九世纪后的军事观念来说,并不适合作为战马使用。
哪怕只是作为无甲的轻骑兵使用战马都不适合,更别说作为披甲的重骑兵用马了。
它太矮小了。
十九世纪后的各国近现代骑兵,披甲重骑兵用马,肩高普遍在一米五以上,哪怕是无甲的轻骑兵用马,普遍也在一米四五以上。
不说欧洲,即便是扶桑人明治维新后搞骑兵,引进并培育的战马,肩高普遍在一米五以上,他们的大部分骑兵还没马的肩膀高。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世部分国家骑兵对战马的要求,而这些战马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杂交后培育的军用马匹,负重能力和爆发力甚至耐力维持在也个比较好的平衡上。
然而在当代的十七世纪里,没有任何一种马匹能够满足后世骑兵的要求……哪怕是当代最适合充当军用马的阿拉伯马,普遍肩高也才一米四五左右,极少数优秀者才能够达到一米五以上。
这会大家都还在使用原生马种呢,比如中亚、西亚等地区的骑兵使用阿拉伯马,东亚地区则是使用蒙古马居多。
甭管是蒙古的骑兵,还是明军这边的骑兵,又或者是楚军的骑兵,使用的都是典型的蒙古马,顶多掺杂着少量西北地区弄过来的马。
骑着这种战马,还穿着盔甲……这能跑起来就不错了,你还指望他们从大几百米外就开始全速冲刺……这纯粹就是扯淡。
现在就快步走,说实话都已经是对面的明军骑兵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了,毕竟楚军的炮火太厉害,总不能一路慢悠悠的用慢步前进到四五百米后再快步走。
&em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