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470节(1/4)
因为看似灭了一国,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的作战,其实并没有出席那私自出兵,违抗命令的情况。
人家冯宇树可是根据第三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渡过鸭绿江追击东掳残兵的,后续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还给冯宇树追加了一道,继续鼓励冯宇树往南发起进攻的命令。
只是第三集团军司令部没想到冯宇树这么能打,朝鲜人也这么渣……以至于冯宇树一下子就把朝鲜人给干趴下了。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意外情况。
所以,有功将士必须封赏,而且是得重赏。
至于朝鲜半岛怎么处理,还能怎么处理,人家李氏都已经退位献上了户籍名册了,这朝鲜半岛以后自然就是帝国领土。
回头让御书房讨论一二具体这么设置地方行政机构就是了。
不管是直接设省还是归属辽东管辖,往后这朝鲜半岛都是帝国直属领土!
第561章 半岛三分
承顺七年十二月的最后几天里,大楚帝国举行了一场的御前会议,九名御书房参务大臣全都参与。
会议的主题非常简单,那就是商讨高丽半岛的处置问题,顺带也会商讨李氏君臣的处置。
和往常的御前会议一样,罗志学高坐在龙椅上,除了会议开始的时候说了两句场面话后,就是开始了闭目养神……任由臣子们自行讨论。
会议的最开始,就是商讨是否要把高丽半岛直接纳入帝国统治范围,还是说不直接统治,依旧和过去一样只是把高丽半岛当成一个藩属国。
关于这一点,众人还是有一些顾虑的,主要是考虑到高丽半岛面积也不算小,半岛内的民众也是数以百万计,而这些人的语言风俗和中原汉民大有不同,直接统治起来比较麻烦。
虽然高丽半岛长期受到儒家文化辐射,其中上层民众普遍学习汉字,基本上是个朝鲜士子都能写、看汉字,但是基本上都不会说汉话……或者说,其实也能说,只是发音不一样……高丽人念汉字的发音,和汉语发音差别极大。
别说高丽人了,就算是中原地区里的不同地区的汉语发言,差别也很大,要不然也不会有专门的官话了。
历朝历代的官话非常重要,有了统一的语言以及文字,才让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不断,而这个官话在历朝历代里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是依旧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
这种变化并不是旧话被直接废除,直接引用新话,而是在旧话的基础上不断的演变……怎么说呢,今天的普通话是从三四千年前的中原洛阳一带的话演变来的。
华夏早期几千年,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都是在中原地区,准确的说是洛阳一带,这个时期形成了通用的雅音。
后来历朝历代的官话,普遍都是以中原洛阳音,或是洛阳音融合其他土话演变而来的。
唐朝时期采用的是洛阳音为官话,晋代时期南迁,洛阳音融合了金陵土话,形成了新的金陵官话。
宋朝,在北宋时期和唐朝一样采用洛阳音,南宋虽然南迁,不过大体上也沿用了洛阳音。
元朝除了蒙古语外,通用语则是采用洛阳音为基础,融合了一部分幽州地区的土话,形成了所谓的北平音。
明朝时期的官话,则是所谓的南京官话,这个南京官话其实也是中原洛阳音为基础,融合了部分金陵土话的新官话。
朱棣北迁后,南京官话进入北平,又融入了部分元代时期的通用语,即北平音的声调,然后在明王朝里形成了声调有所变化的南京官话。
虽然都称之为南京官话,但实际上明王朝早期和中后期的南京官话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这种差别也不是人为的,而是长期的语言融合演变的。
等到大楚帝国,礼教部以明王朝官话为基础,仔细专研了诸多古书,制定了新的大楚正音,称之为金陵官话……只是吧,虽然礼教部自诩自己搞出来的金陵官话是延续上古时期的雅音,但实际上还是明王朝的中后期南京官话……
毕竟官话这种东西,要的不是什么严禁不严谨,也不是是否和上古时期的雅音一样,而是要普及……你说的话别人能听懂,这才是官
人家冯宇树可是根据第三集团军司令部的命令,渡过鸭绿江追击东掳残兵的,后续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还给冯宇树追加了一道,继续鼓励冯宇树往南发起进攻的命令。
只是第三集团军司令部没想到冯宇树这么能打,朝鲜人也这么渣……以至于冯宇树一下子就把朝鲜人给干趴下了。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意外情况。
所以,有功将士必须封赏,而且是得重赏。
至于朝鲜半岛怎么处理,还能怎么处理,人家李氏都已经退位献上了户籍名册了,这朝鲜半岛以后自然就是帝国领土。
回头让御书房讨论一二具体这么设置地方行政机构就是了。
不管是直接设省还是归属辽东管辖,往后这朝鲜半岛都是帝国直属领土!
第561章 半岛三分
承顺七年十二月的最后几天里,大楚帝国举行了一场的御前会议,九名御书房参务大臣全都参与。
会议的主题非常简单,那就是商讨高丽半岛的处置问题,顺带也会商讨李氏君臣的处置。
和往常的御前会议一样,罗志学高坐在龙椅上,除了会议开始的时候说了两句场面话后,就是开始了闭目养神……任由臣子们自行讨论。
会议的最开始,就是商讨是否要把高丽半岛直接纳入帝国统治范围,还是说不直接统治,依旧和过去一样只是把高丽半岛当成一个藩属国。
关于这一点,众人还是有一些顾虑的,主要是考虑到高丽半岛面积也不算小,半岛内的民众也是数以百万计,而这些人的语言风俗和中原汉民大有不同,直接统治起来比较麻烦。
虽然高丽半岛长期受到儒家文化辐射,其中上层民众普遍学习汉字,基本上是个朝鲜士子都能写、看汉字,但是基本上都不会说汉话……或者说,其实也能说,只是发音不一样……高丽人念汉字的发音,和汉语发音差别极大。
别说高丽人了,就算是中原地区里的不同地区的汉语发言,差别也很大,要不然也不会有专门的官话了。
历朝历代的官话非常重要,有了统一的语言以及文字,才让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不断,而这个官话在历朝历代里虽然一直在变化,但是依旧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
这种变化并不是旧话被直接废除,直接引用新话,而是在旧话的基础上不断的演变……怎么说呢,今天的普通话是从三四千年前的中原洛阳一带的话演变来的。
华夏早期几千年,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都是在中原地区,准确的说是洛阳一带,这个时期形成了通用的雅音。
后来历朝历代的官话,普遍都是以中原洛阳音,或是洛阳音融合其他土话演变而来的。
唐朝时期采用的是洛阳音为官话,晋代时期南迁,洛阳音融合了金陵土话,形成了新的金陵官话。
宋朝,在北宋时期和唐朝一样采用洛阳音,南宋虽然南迁,不过大体上也沿用了洛阳音。
元朝除了蒙古语外,通用语则是采用洛阳音为基础,融合了一部分幽州地区的土话,形成了所谓的北平音。
明朝时期的官话,则是所谓的南京官话,这个南京官话其实也是中原洛阳音为基础,融合了部分金陵土话的新官话。
朱棣北迁后,南京官话进入北平,又融入了部分元代时期的通用语,即北平音的声调,然后在明王朝里形成了声调有所变化的南京官话。
虽然都称之为南京官话,但实际上明王朝早期和中后期的南京官话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这种差别也不是人为的,而是长期的语言融合演变的。
等到大楚帝国,礼教部以明王朝官话为基础,仔细专研了诸多古书,制定了新的大楚正音,称之为金陵官话……只是吧,虽然礼教部自诩自己搞出来的金陵官话是延续上古时期的雅音,但实际上还是明王朝的中后期南京官话……
毕竟官话这种东西,要的不是什么严禁不严谨,也不是是否和上古时期的雅音一样,而是要普及……你说的话别人能听懂,这才是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