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472节(3/4)
上游搞种树固沙,防止黄河中上游荒漠化之类的绿化工程,再持续修建各类防洪设施,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黄河安全。
罗志学估摸着,这事要是办成了,比肩大禹治水也不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其他军事以及经济上的功绩,自己死之前超越三皇五帝不是梦!
嗯,就这么干!
心中有了想法的罗志学,当即召集了水利部的官员们开会,听取黄河人工改道工程的报告!
第563章 更多的经费更多的编制
江北一带乃至安庐省凤阳府等地为什么会洪涝,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因为黄河夺淮河入海,但是淮河的下游河道的泄水量是有限的。
平常容纳淮河自身的河水出海还行,嗯,如果是难得一遇的汛期那么也会发生洪涝。
而当黄河的大量河水也加入淮河河道之后,哪怕是平常年份也会导致河水淤积无法及时出海,如果是汛期那就更完蛋了……
洪泽湖怎么来的?
这个湖泊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先的时候,这里只有多个小湖泊……
但是在宋朝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河水倒灌入淮,水量增加,最终让这一片的小湖泊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早期的洪泽湖。
后来历朝历代为了防洪,尤其是明王朝过去两百年里持续的修筑洪泽湖大堤,最终导致了洪泽湖彻底成型。
如今的洪泽湖,已经是华夏大地里的第四大淡水湖了。
所以,是黄河夺淮入海四百多年,才最终搞出来了一个洪泽湖。
纵观洪泽湖的形成,也可以简单的理解黄河夺淮入海到底有多庞大的威力,至于洪涝,对于大自然而言,都是顺带的。
水利部的官员们经过了持续数年的考察调研,最终得出了结论,江北、安庐乃至河南等地的容易洪涝的情况想要得到改变,光靠什么洪泽湖大堤,沿途防洪堤坝是远远不够的。
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开挖淮河下游,弄出来一个出水量更大的出海口,而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别说在这年头了,就算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工程里太大……
那么剩下的一个办法就是就是让黄河改道了,以减轻淮河下游的压力,同时黄河改道后,通过新河道有了新的的出海口,汛期时泄水量也会更大,减轻黄河沿岸的洪涝灾难。
基于此,水利部才正式提出了黄河改道的计划。
对此罗志学也是表示了认同,但是在具体的方案上,罗志学却是提出来了几条的要求。
黄河人工改道,必须以利国利民为唯一原则。
在这一原则下,考虑到黄河含沙量大,未来河道抬高的情况,必须要确保新河道在未来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都堪用,避免出现地上河道的情况。
选择新河道,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民众迁移问题,能少迁移民众就少迁移民众。
新河道的工程量要尽可能的小,以降低成本。
时间上不能拖太久,拖得越久,那么人工改道的可能性就越低,因为随着天下太平,候选河道的民众以及农业生产就会恢复的越来越好,搬迁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损失也越来越大。
最后,罗志学强调,不管是什么方案,但是迁移民众的补充一定要到位,首选是耕地补偿,要确保每一个迁移的民众到了新家园后,都能获得一份赖以生存的土地,其次给予耕种土地的帮助,比如耕牛,种子,迁移期间的口粮等等。
总之,迁移不能变成一场血泪迁移,而是要成为一场民众欣然接受甚至是觉得占了便宜的迁移。
诸多要求里,罗志学最为重视的迁移安置问题,其他的都不算什么,唯独民众迁移安置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放松。
罗志学绝对不允许本该是一庄利国利民,而且还耗费甚大的好事最终变成了被民众责骂,甚至留下千年骂名的坏事。
怎么说呢,罗志学搞黄河人工改道一事,就是奔着留一个好名声,名垂千古去的……这名垂千古要是变成了遗臭万年,罗志学得气吐血。
罗志学估摸着,这事要是办成了,比肩大禹治水也不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其他军事以及经济上的功绩,自己死之前超越三皇五帝不是梦!
嗯,就这么干!
心中有了想法的罗志学,当即召集了水利部的官员们开会,听取黄河人工改道工程的报告!
第563章 更多的经费更多的编制
江北一带乃至安庐省凤阳府等地为什么会洪涝,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因为黄河夺淮河入海,但是淮河的下游河道的泄水量是有限的。
平常容纳淮河自身的河水出海还行,嗯,如果是难得一遇的汛期那么也会发生洪涝。
而当黄河的大量河水也加入淮河河道之后,哪怕是平常年份也会导致河水淤积无法及时出海,如果是汛期那就更完蛋了……
洪泽湖怎么来的?
这个湖泊可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早先的时候,这里只有多个小湖泊……
但是在宋朝时期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河水倒灌入淮,水量增加,最终让这一片的小湖泊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了早期的洪泽湖。
后来历朝历代为了防洪,尤其是明王朝过去两百年里持续的修筑洪泽湖大堤,最终导致了洪泽湖彻底成型。
如今的洪泽湖,已经是华夏大地里的第四大淡水湖了。
所以,是黄河夺淮入海四百多年,才最终搞出来了一个洪泽湖。
纵观洪泽湖的形成,也可以简单的理解黄河夺淮入海到底有多庞大的威力,至于洪涝,对于大自然而言,都是顺带的。
水利部的官员们经过了持续数年的考察调研,最终得出了结论,江北、安庐乃至河南等地的容易洪涝的情况想要得到改变,光靠什么洪泽湖大堤,沿途防洪堤坝是远远不够的。
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开挖淮河下游,弄出来一个出水量更大的出海口,而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别说在这年头了,就算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不太可能的事,工程里太大……
那么剩下的一个办法就是就是让黄河改道了,以减轻淮河下游的压力,同时黄河改道后,通过新河道有了新的的出海口,汛期时泄水量也会更大,减轻黄河沿岸的洪涝灾难。
基于此,水利部才正式提出了黄河改道的计划。
对此罗志学也是表示了认同,但是在具体的方案上,罗志学却是提出来了几条的要求。
黄河人工改道,必须以利国利民为唯一原则。
在这一原则下,考虑到黄河含沙量大,未来河道抬高的情况,必须要确保新河道在未来一百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都堪用,避免出现地上河道的情况。
选择新河道,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民众迁移问题,能少迁移民众就少迁移民众。
新河道的工程量要尽可能的小,以降低成本。
时间上不能拖太久,拖得越久,那么人工改道的可能性就越低,因为随着天下太平,候选河道的民众以及农业生产就会恢复的越来越好,搬迁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损失也越来越大。
最后,罗志学强调,不管是什么方案,但是迁移民众的补充一定要到位,首选是耕地补偿,要确保每一个迁移的民众到了新家园后,都能获得一份赖以生存的土地,其次给予耕种土地的帮助,比如耕牛,种子,迁移期间的口粮等等。
总之,迁移不能变成一场血泪迁移,而是要成为一场民众欣然接受甚至是觉得占了便宜的迁移。
诸多要求里,罗志学最为重视的迁移安置问题,其他的都不算什么,唯独民众迁移安置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放松。
罗志学绝对不允许本该是一庄利国利民,而且还耗费甚大的好事最终变成了被民众责骂,甚至留下千年骂名的坏事。
怎么说呢,罗志学搞黄河人工改道一事,就是奔着留一个好名声,名垂千古去的……这名垂千古要是变成了遗臭万年,罗志学得气吐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