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541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楚帝国最近满世界找优良造船木材的缘故,制造战舰是用的木材,为了保持强度,往往需要非常高的树龄,如此才能够制作出来足够厚的船板或肋骨。

      不过,大楚帝国海军的舰政部,也没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木材上,还放在了其他材料上,比如说钢铁!

      钢铁的强度远远超过木材,如果能够使用钢铁材料取代一部分木材,作为部分主要承力结构来建造船只,那么建造出来的船只强度肯定更好。

      而强度更好,也就能够把船只建造的更为庞大,并且搭载更多,更沉重的火炮。

      如此一来,大楚帝国海军甚至都有可能批量建造三千吨以上的超大型战舰。

      舰政部的这个想法,很快就提交到了海军高层,然后随着新战舰的设计方案转交到了罗志学手中。

      罗志学一看,哎呀,这舰政部还挺有想法的嘛,这要是更进一步,不就是铁肋木壳船了嘛!

      而且这要是继续再进一步,那就是铁甲船了啊!

      只是,现在可供舰用的蒸汽机还没影,也不知道光靠风帆能不能带动这种铁甲船……

      第623章 钢铁大突破

      人类历史上,造船的一系列技术就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都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只不过在现代科学技术之前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没有完善的科学体系支撑,所有行业的进步都只能依靠长期的经验模式以及偶然的发现。

      这种改进发展,靠的是整个人类的运气……但是很难持续性的沿着某一条发展道路持续发展。

      在造船行业上也是如此,船只出现在人类历史上已经至少近万年,这仅仅是考古后有明确证据的时间,实际上,船只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时间肯定还要更久……

      你没挖到更久远时代的船只文物,不代表更久之前就没有船了啊。

      而在这上万年的船只发展历程里,从独木舟一路到如今的风帆船只,其实整体进步并不算太多,至少在造船材料上没有出现变化……一直都是木料。

      但是进入风帆战舰时代后,尤其是线列时代后,人们为了追求更加强大的火力,部署更多,更大的火炮,进而不断的推高船只的吨位。

      而船只的吨位提升,也就对造船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是对于战舰而言,船只本身的庞大重量,再加上大口径舰炮的庞大重量,这些都对船只的承重材料提出了新的挑战。

      尤其是承载甲板的横梁以及枕梁、支撑柱这些主要的承重结构。

      同时你还不能一味的堆砌材料,因为这样会导致重量的增加。

      如此在控制一定重量的前期下,尽可能的加强承重结构以及船肋骨的强度,这就是当代造船技术人员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大楚帝国海军舰政部下属造船司的想法就是,使用比木材更强的软钢(熟铁,低碳钢)来制作这些承重结构。

      这还是从陆军的炮架上得到的灵感!

      在统一战争早期,其实大楚帝国陆军的各式野战炮所采用的炮架,都是木制的,到后来才逐步替换为铁制炮架。

      尽管铁比木头要更加沉重,但是钢铁所带来的更好的强度,也能够减少炮架各零部件的尺寸,继而达到减重的效果。

      到如今,大楚帝国陆军的所有火炮的炮架,包括车轮都是清一色的铁制,已经是看不见木制炮架的身影了,并且新式火炮采用的铁炮架,基本都是采用熟铁所制。

      而随着材料技术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大冶钢铁公司在铁碳合金的持续研发,已经能够生产出来质量相当不错,并且可以锻造加工的熟铁,而且还采用这种熟铁用于生产大型的铁铸件。

      这里头的关键是批量生产各种熟铁,也就是含碳量非常低的钢,其特性比较软,可以用来锻造加工各种铁制品

      但是在大冶钢铁公司获得技术突破之前,大楚帝国的各大钢铁公司或其他机械厂,基本没有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熟铁的能力。

      不是不能生产,而是产量非常有限,而且也很难一次性获得大量原料并进行加工为大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